河南与安徽、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六省搭界。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河南是什么气候
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时,全年无霜期201~285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河南省会介绍
郑州,简称“郑”,史谓“天地之中”,古称商都,今谓绿城,河南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支持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地处河南省中北部,黄河中、下游分界处,位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之间,全市总面积7567平方千米。郑州市地形总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大小河流124条,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
河南在中国中部,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河南有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市。那么,大家清楚河南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河南省202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是多少?想了解真相的朋友们,这篇攻略大家切记收好了!
河南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河南常住人口共9936.6万人,位居全国第三,郑州人口、受教育程度等多项指标位居省内第一。
全省常住人口共9936.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04%,位居全国第三,低于广东和山东,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9402.4万人相比,增加534.2万人,增长5.68%,年平均增长率为0.55%,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16%上升0.39个百分点。郑州招才揽智“量大质优”“数量、学历等数据反映郑州这十年来流入人口的质量,用招才揽智最合适,数量、质量全面提升,成就斐然。
人口数量的增加反映了郑州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对人口的承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高,直接印证了郑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也说明了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对外部人口已经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学学历人口的快速增长是郑州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在人口素质上的体现,说明郑州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高素质人才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并直接拉升了郑州的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高素质人才比重的大幅增加也为未来郑州向国内一线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2021河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发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省常住人口为9936.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04%,位居全国第三,低于广东和山东,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402.4万人相比,增加534.2万人,增长5.68%,年平均增长率为0.55%,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16%上升0.39个百分点。普查数据表明,我省人口十年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其中,郑州市的常住人口为1260万人,常住人口数量居全省第一,占全省的12.68%。
全省共有家庭户3178.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9074.4万人;集体户144.2万户,集体户人口为862.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6人,比2010年的3.47人减少0.61人。家庭户规模缩小,主要是受迁移流动人口更加频繁,住房条件改善以及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影响。
全省男性人口为4983.2万人,占50.15%;女性人口为4953.3万人,占49.85%。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0.60,比2010年的102.06降低了1.46,低于全国的105.07。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是人口净流出省,性别比下降并低于全国,主要原因是我省外出人口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比例。
从人口的年龄构成来看,0~14岁人口为2298.9万人,占23.14%;15~59岁人口为5841.3万人,占58.78%;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96.4万人,占18.0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40.2万人,占13.49%)。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上升2.14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7.4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35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5.13个百分点)。我省少儿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反映出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得到改善。
全省常住人口中,56个民族齐全。其中,汉族人口为9821.0万人,占98.8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5.5万人,占1.16%。与2010年相比,汉族人口增长5.7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长2.41%。
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普查数据,全面翔实地反映了当前我省人口的基本情况及十年来人口的发展变化,总的来看,十年来,我省人口总量平稳增长,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人口流动更加活跃。
我省户籍人口已过亿
仍是人口净流出大省
普查数据显示,我省人户分离人口为2564.0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443.8万人,流动人口为2120.2万人。流动人口中,省内流动人口为1992.8万人,外省流入人口为127.4万人。
根据普查初步汇总结果,我省外出到省外半年以上的人口有1610万人,比2010年的1015万人增加了595万人。外省流入人口比2010年增加了68万人。整体来看,我省仍是人口净流出大省。
从省际人口流向看,我省流出人口总体呈现“孔雀东南飞”的趋势,人口流向最集中的省份仍然是广东,其次是浙江、江苏、上海和北京,分别为277万人、247万人、220万人、134万人、127万人,流入到这5个省、直辖市的流动人口占我省流出人口的62.44%。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我省此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未过亿的主要原因。“河南人口过亿”主要指的是户籍人口,如果加上流出的1610万户籍人口,再减去外省流入我省的人口和未上户口的人,显然已经超过1亿人。
城镇化进程加速明显
城镇居住人口超五成
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507.9万人,占55.4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428.7万人,占44.57%。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885.9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352.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6.91个百分点。
十年来我省新型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6.9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4.21个百分点,十年年均提高1.69个百分点,与上一个十年年均提高1.51个百分点相比,城镇化进程加速明显。但同全国相比,我省城镇化率仍比全国63.89%的平均水平低8.46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仍有较大空间。
生活小知识推荐》》
中国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2021年中国人口统计数据
北京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2021北京实际人口数
上海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上海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重庆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2021年重庆总人口数量统计
浙江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2021年浙江人口有多少
江苏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2021年江苏人口数量
广东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2021年广东人口数
高温会带来环境的不适,还会影响当地的供电系统,所以这种天气会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河南历史最高气温多少度?河南省历史最高温度是几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解答,还不了解详情的小伙伴快来见识下吧!
河南历史最高气温多少度
河南历史最高气温42度,河南气象局数据统计显示,6月1日至17日,河南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2.7℃,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三高值;平均最高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3.4℃,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四高值;平均地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4.9℃,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
其中6月16至17日,河南全省分别有49% 和18% 的县市气温超过40℃,其中舞钢、商城连续两天突破建站以来6月历史同期最高气温极值,郑州连续两天最高气温超40℃。今天(6月18日),河南高温热浪仍将持续,截至12时,中北部大部地区气温已达到高温线。
为何河南此轮高温来势如此凶猛?
河南本轮高温过程影响范围广、强度强、持续时间久。受大陆暖高压脊东移影响,西北干热气团东移至河南一带,同时,底层南风加强北上,加上云量稀少,在强烈光照加持下就会增温迅猛。而且,此次暖高压脊控制持续时间较长,导致这轮高温持续时间长,地面不断积攒热量,让热力在原来基础上再“加码”。
河南旅游必去的景区,景色优美凉爽宜人
在河南焦作有一座云台山,这个云台山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地质公园。在这里的空气质量指数是非常高的,森林覆盖率也是相当的广泛,整个景区的占地面积也不小,足足有240平方公里左右。在当地也是享誉盛名,很多人都在闲来无事的情况下,带上家人来到这里游玩。基本上来到这个景区的时候,就已经人满为患了。
第二座景区就是享誉盛名的龙门石窟。要知道,它可是我们国家的艺术瑰宝。在这里的佛像和佛塔就有9万多,石窟也有1300多个,这座景区的雕塑无疑不在震撼着世人。很多人也都选择了在假期的时候带上孩子来到这里感受历史,了解历史。
提到清明上河园的时候,可能大家联想到的都是《清明上河图》,其实这个园林也是仿照着这幅画而建立的,在里面陈列的都是宋朝时期的古建筑。在里面也能够体会到当时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魅力。这座清明上河园来往的游客有很多,绝大多数都是外省的游客慕名而来。
白云山的自然景区堪称一绝,这里的空气质量指数非常高,植被也格外的茂密。而且夏天的时候,来到这个地方旅游的话,也是非常凉快的。是一个不错的避暑胜地,在白云山还能够听到悦耳的鸟鸣声。
可能很多的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而向往的地方,也就是河南的嵩山少林寺。嵩山少林寺曾经出现过很多的电影当中,这座景区有国外有名。嵩山少林寺还有很多的美誉,在古代的时候,这里的僧人还曾经保护过皇帝。
最后一个景区就是新安龙潭大峡谷。它的具体位置就在河南洛阳的新安县,在这里的交通非常方便。如果想要来到这里游玩的话,无论是打车还是乘坐公交车都能够抵达目的地。大峡谷的景色也是非常好的,有山有水,峡谷看起来也格外险峻,看起来格外有气势。
众所周知,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它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最近小编有些朋友对河南省的相关知识感兴趣,那么,大家清楚河南省是什么时候命名的?河南省是在什么时间命名的?以下是小编提供的所有相关资讯,希望小编所做的能让大家感到满意!
河南省是什么时候命名的
因为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天下九州之中的是豫州,现今河南的大部分地区属于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州之称。
河南省东边是安徽省、山东省,北边是河北省、山西省,西边是陕西省,南边是湖北省,有着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古时候,从夏代到北宋时期,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在此,这里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国八大古都之中,河南地区有四个,分别是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
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3% 。2019年年末全省总人口10952万人,常住人口9640万人,常住人口位居全国各省第三。
河南是我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到了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晚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夏朝就是在中原地区建立的。
河南省特色美食有哪些
1、烩面
烩面是一道河南经典特色美食,历史悠久。烩面因其味道鲜美,价格实惠,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制作原料为优质的高筋粉,辅佐原料为高汤,嫩羊肉以及粉条等等,吃起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浓郁,让人回味无穷。
2、小笼灌汤包
小笼灌汤包来自河南省开封市,是一道当地的著名风味小吃。所需原料为猪皮,猪肉和面粉,用料简单。其特点是皮薄、馅料足,汤汁美味充盈,香而不腻,颜色为白色,形状小巧,制作工艺也颇为讲究,是河南地区家喻户晓的一道美食特色小吃。
3、胡辣汤
胡辣汤是我国北方的一道经典的汤类早餐,也是河南的一道经典名吃,最常见的地方是在各地的早点摊位上,配合上油条或者包子一起食用,味道极佳。胡辣汤口感微辣,味道浓郁上口,有的还加入了专门炖制的大骨汤作为底料,还有的在其中加入各种中草药,不仅味道香醇可口,还有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
4、三鲜莲花酥
三鲜莲花酥是河南开封的又一道经典名吃,其主料就是我们常用的面粉,制作方法是将面粉经过精心制作,里面再加入3种不同的馅料,最终制作成莲花的样子,制作好之后的莲花酥,色彩鲜艳,味道酸甜鲜香,松脆酥软,吃一口,让人心旷神怡,深受大众喜爱。
5、五香兔肉
兔兔那么可爱,为什么要吃兔兔呢?顾名思义,五香兔肉就是用兔肉烹饪而成的。五香兔肉是河南传统特色小吃。成菜后,香气四溢,色泽红润,肉质香嫩,没有一点血腥味儿。在美食界,颇具盛誉,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人们的青睐。
6、大隗牛肉
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大隗牛肉是河南地方特色美食。源自于新密市大槐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用牛肉等食材烹饪而成的经典菜系,制作手法精妙,味道独特。成菜后,色香味俱全,肉质鲜嫩爽口,深受人们的喜爱,百吃不厌。
7、桶子鸡
桶子鸡是豫菜系列的美味佳肴也是河南开封市的一道特色美食小吃之一。它的主要食材就是一只老母鸡,对于虚弱的人滋补身体有着很好的功效,主要的精髓就在于煮。成菜后,色泽鲜亮,肉质松嫩,味道鲜香可口,油而不腻,越吃越好吃,百吃不厌。
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民族发源地,历史十分悠久也蕴含许多人文景观,古色古香的古镇就是其中的见证,虽然没有江南古镇那么温婉,也没有湘西古镇那样淳朴,但河南古镇的内敛却不张扬的特色也同样受人喜爱,那河南有什么古镇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有什么古镇
洛邑古城被誉为“中原渡口”,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洛邑”系洛阳古时的旧称,历经十三朝古都,还曾被喻为“文化圣城”。景区科学划分各种区域,包括文峰塔、文庙、四眼井等遗址,期间还以护城河为纽带,将千年古镇风采完美展现。
河南南阳的荆紫关古镇,地处在豫、鄂、陕三省之间,有着有“一脚踏三省”和“鸡鸣三省荆紫关”的称号。古镇早在2000多年前就建立了,明清建筑保存良好,原滋原味呈现明清时代面貌,来这里逛逛老街,欣赏老建筑,再去感受下一脚跨三省的趣事,也是不枉此行了。
赊店古镇又名赊店古城,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建于东汉,是国家级4A文化旅游景区,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城,这里有明清遗留下的城墙,码头,店铺等,到处都充满着古色古香的味道,商业化并不严重,有机会的话可以在这里住上一晚,据说晚上的赊店古镇在灯光映衬下,十分的炫目华丽。
神垕镇是河南四大古镇之一,在古代是以烧陶瓷而出名的,神垕镇如今也在生产各种陶瓷,类型也十分广泛。虽然跟乌镇周庄相比,它并不那么出名,但是却被许多学者称为是活着的古镇,景观也颇具韵味,四周山林环绕,古老的青石板路,鳞次栉比的老房屋,带你瞬间穿越明清朝代。
那河南有什么古镇就介绍到这里了,不同于其他古镇的温婉淳朴,有着北方雄浑朴实的河南古镇其实也很值得一看,有机会的话可以来这里逛逛,穿梭在这些千年古镇里,细听这些建筑给我们讲那遥远年代的事。
河南是一个人口大省,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也是农业大省、交通大省和旅游文化大省。最近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河南最热的温度是多少度?河南省最高温度是几度?以下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内容,如果大家觉得不错,就是小编的荣幸了。
河南最热的温度是多少度
河南最热的温度是46度。河南省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全省由南向北年平均气温为10.5~16.7℃,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降雨以6~8月份最多,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时,全年无霜期201~285天,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河南全省南北各地气候显著不同,山地和平原气候也有显著差异。一般来说春季干旱风沙大,夏季炎热雨水多,秋季晴朗日照足,冬季寒冷雨雪少。全省年平均气温13-15℃,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全年无霜期200至236天。土地肥沃,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极其丰富,宜于工农业发展。
河南省全年可得太阳辐射的总时数为4 428.1-4 432小时,而实际日照时数又因地理环境和云雾的影响而不同。全省实际日照时数在2000—2 600小时之间,日照率大致为45% -55% 。其分布趋势为北部多于南部,平原多于山区。
河南的降水与气温同步,近年平均降水量为784.8毫米,并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淮河以南地区1000-1400毫米,黄河沿岸和豫北平原仅600-700毫米,其他地区在700-1 000毫米之间。
由于河南地处中原,冷暖空气交替频繁,也存在一些不利的气候特征,易造成旱、涝、干热风、大风、沙暴以及冰雹等多种自然灾害
河南省位于华北平原南部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地理坐标:西起东经110°21′,东至东经116°39′,跨经度6°18′,直线距离约580千米;南自北纬31°23′,北到北纬36°22′,跨纬度4°59′,直线距离约550千米。东连山东、安徽,西邻陕西,北与河北、山西相接,南临湖北;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
2022年多国出现打破纪录的高温
2022年这个夏天刚开始,就显示出了它的不简单,印度已经热死了100人了,北欧多国也出现了打破纪录的高温,美国也开启了炙烤模式,我国的气温也在逐步上升,引发河南这场高温的本质是西半球的西风带出现了大紊乱。简单科普一下,从大西洋吹过来的西风带力量变弱,导致亚欧大陆正被巨大的大陆暖高压牢牢占领。从暖高压气团延伸出来的暖高压脊一路东移,其移动的速度非常缓慢,最终引发了河南的“高烧不退”。未来这条暖高压,将在南边暖湿气流的推动下往东北方向移动,也就是说非常可能出现河南热完河北热。炎热的天气高温影响了农作物的收获,前一段时间印度禁止了小麦出口,除了当下国际形势不稳定的原因外,就是因为印度的粮食生产因为高温出现了大问题。美国堪萨斯州,上周大约有2000头牛死于高温和潮湿。德克萨斯州,十几万居民甚至出现了缺水的情况。加州,森林野火还在快速蔓延。
6月份就是夏季才刚刚开始,可以预测的是接下来由于大陆暖高压在东移北抬,随着它的移动,河北将变得越来越热,甚至东北也会出现异常的高温。此次全球多地高温出现的日期大幅提前,意味着气候的波动在增大,连带引发的气候灾难的频次和强度也会随之升级。干旱、豪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无论是规模还是频率都可能会增加。
自1880年到2021年全球平均气温已经升高了1.1摄氏度,这看起来可能不高,但如果换算一下,近代140年的时间里,人类排放的热量大约相当于100万枚核弹头的能量,每天有20枚核弹在大气中被引爆,这样说是不是觉得很可怕。近些年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频繁。更为严重的是地球变暖已经是不可逆转,全球变暖除了引发极端天气外,还有可能使一些地区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例如我们的华北平原。我国的气象专家之前就做过警告,从2030年—2035年间,高温热浪每年将成为华北平原的夏季的“新常态”,到时候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工作,如果全球变暖仍然不能得到缓解,本世纪结束前华北平原将变得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如果说连华北平原都不适合了,那么地球北回归线以里的地区就更不适合了,到时全球将有数十亿人颠沛流离。
在全球变暖引发的极端天气面前,都关乎人类的共同利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作壁上观,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