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下西洋

2021/9/26 13:12:42
万年历日历:下西洋知识
下西洋知识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哪里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了非洲东海岸以及红海沿岸。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有将麻林国使臣送回祖国的记载。而且同时代的《大明混一图》描绘了好望角,所以郑和舰队极有可能绕过好望角,到达北非西岸的马里帝国。

郑和下西洋简介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哪里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以及红海沿岸。郑和是我国明朝时期伟大的航海家,1405年,郑和第一次带着2.7万人的船队出海,随后的二十八年间,总计七次下西洋,带着其它国家的无数贡品以及宝物返回明朝,为我国航海史以及古代外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郑和下西洋时间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明代初期,由于朱元璋三十一年的励精图治,农业经济恢复了。在手工业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矿冶、纺织、陶瓷、造纸、印刷各方面,都比以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元末时江南地区已有相当规模的海船建造业,到明初更建立起了规模庞大的官营造船业,除南京龙江宝船厂外,在苏州、松江、镇江等地均设有官厂。明初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宋、元以来中国海外贸易的发达,对外移民的增加,所有这一切,都为郑和下“西洋”准备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在经济获得良好的发展之后,发展海外交通和海外的贸易已经是十分迫切的事。中国的丝织品、瓷器受到西洋诸国的欢迎,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而中国对不能自行生产的香料等物,也有较大的需求。

造船业的发达,罗盘的使用,航海经验的积累,大批航海水手的养成,航海知识的增加(明太祖于1389年编制的《大明混一图》就是实例),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必要条件。


郑和下西洋起锚地是哪里

历史中郑和七次下西洋是最早的沟通西方各国的行为,加强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各国之间的联系,而且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那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是哪里呢?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是江苏省太仓市刘家港。是长江口第二道门户、太仓市沿江的重要集镇,江苏省最大的渔业基地,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在历史上被称为“皇帝的粮仓”。

在明代航海家郑和的统领下,大明船队先后七次都是从刘家港起锚,泛海通往西洋,被誉为是“天下第一码头”,到如今郑和出海祭祀的天妃宫仍然存有后殿建筑,重新开辟的郑和纪念馆也成为了中外游客观光的胜地。

到如今,因为泥沙淤堵,刘家港口逐渐萎缩,海运千艘这样盛极一时的场景终究难以见到了,但是在史料和郑和纪念馆中的仿制物品、图片记载中,依稀能见到各种海船的身影。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以及非洲东海岸。由于我国明朝时期海防力量逐渐提升,当时的皇帝派遣航海家郑和前往列国进行外交和谈,在郑和的一生中,曾经七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总计达到过亚洲与非洲的30多个国家与地区,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

在七次航行中,三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地。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郑和下西洋起锚地在哪里

郑和下西洋起锚地是在太仓刘家港。太仓刘家港位于今江苏省苏州太仓市东浏河镇,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海运和对外通商港口。

郑和之所以会选择刘家港准备入海,一是刘家港有精湛的船舶修造技术,能确保远洋活动的顺利展开。二是太仓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有足够的粮食来满足航行所需的物资。三是刘家港地处沿海,有大批航船经验丰富的水手可供挑选。

四是刘家港商贾云集,商品充足,便于船队给养补充。五是由于刘家港离都城比较近,便于朝廷与船队联系。因此,太仓刘家港是舰队起锚最理想的口岸。

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晚清以降,郑和研究获得迅速发展,但不少重要课题仍无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