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回族

2021/6/7 10:36:39
万年历日历:回族知识
回族知识
回族开斋节习俗

1、斋戒:回族人民需要早上守斋,直至傍晚才可以吃简单清淡的晚餐。2、沐浴:在开斋节,成年的回族人民需要沐浴净身,并换上新衣服。3、朝拜:回族群众从四面八方前往清真寺进行朝拜。4、打扫:室内室外、街道小巷、清真寺等场所在节日前都会打扫修葺一番。

成年男女教徒在每年9月(俗称“斋月”)封斋1个月,每日自黎明前至日落,禁绝饮食、房事和一切非礼行为,以省察己躬,洗涤罪过。

根据穆罕默德关于“见新月封斋,见新月开斋”的训谕,每年斋月始于9月初新月出现,结束于教历10月初见到新月时为止。

开斋节的主要礼仪有:

忙食一物:教徒于该日晨礼后速进少许饮食,以示戒满,向真主感恩之意。

交纳开斋捐:施舍,或扶助贫困,或交予清真寺。

举行会礼:是日上午,教徒沐浴盛装,心口默颂赞词,聚集在当地最大的清真寺内举行规模盛大的会礼仪式。会礼者过多时可移在广场或郊野举行。教徒会礼毕互相握手,共诵赞圣词,并互致问候。


宁夏回族古尔邦节吃什么

伊斯兰历10月1日古尔邦节到来,这是宁夏回族最热闹的节日之一,为了庆祝古尔邦节,他们早早就准备了古尔邦节的特色美食。人们会准备很多的节日美食来款待自己和亲友,那么宁夏回族古尔邦节吃什么你知道吗?油香是回族过古尔邦节的特色美食。

油香

油香是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的主角。在回族的宗教习俗里,吉庆的开斋节,忠孝的古尔邦节,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生命中最切近的时刻度,都要炸油香。

油香,对降生在回族家庭的每一位成员来说,几乎是以“先入为主”的姿态,占据了一个人从诞生、起名、满月、结婚、丧葬的整个人生旅程,伴随着每个专人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重要阶段。在我浅薄的认知中,似乎没有哪一种食品可以像油香一样贯穿一个人的一生。会礼是古尔邦节的核心内容之一。穆斯林沐浴更衣后会聚于城市中心清真寺或宽畅的郊野举行属盛大会礼仪式,以诵读《古兰》和纪念先知、赞美圣贤为主要内容。各地穆斯林每年逢此日,都要戒食半日,俟会礼后进食。

油饼

油饼得提前一天将发面剂弄成面糊糊装进行发起,面剂就是用以前发过饼的面留一块到第二次使用,然后在和面,加入油,调料,盐,香料,放至面发起,成剂子,擀成圆装,中间 划三刀,下入油锅,翻面金黄色即可,油温不能太高。这是回族过古尔邦节必备的美食。

麻花

用小米熬的米汤,放置温热,给米汤里放入调料,油,打入七八个鸡蛋,鸡蛋数量得面的多少来决定,如果面少,七八个足以,搅拌均匀,用和面的手法将面和好。给面抹上油,放置在盆中盖上保鲜膜饧,三个小时,等面发起。面搓成长条,两头朝相反的方向拧,捏住两头,提起,很自然地扭成麻花。锅里倒入油烧到四成热,放入麻花原坯炸至金黄,出锅后撒上白糖。

馓子

馓子和麻花和面过程是一样的,将醒好的面压成长条,揉成与筷子大小后,将其放在抹好的油的盆中,每一盘一层刷一层油以防粘连,待全部盘完后,用布盖上醒50~60分钟。将植物油烧热,将盘好的条取出,条头放在左手食指根处用拇指压住,由里向外绕在其它4个手指上,随绕随将条拉细。约绕20圈左右,将条揪断。断头压在圈内,再用两手食指伸入圈内拉长2/3,再用两根筷子代替两个食指把两条绷直,下入油内炸至半熟时斜折过来,定型后抽出筷子,深黄时捞出即成。

古尔邦节

肉孜节后70天是古尔邦节。“古尔邦”一词系阿拉伯的音译,意为“奉献、牺牲”。这个节日来源于伊斯兰教的一个传说。相传,伊斯兰教的先知易卜拉欣老年膝下无子,夫妻俩晚年生活很孤寂,后来向真主祈求为他赐子,果然真主满足了他的祈求,使他有了一个儿子,取名伊斯玛仪。伊斯玛仪聪明可爱,先知易卜拉欣夫妇膝下有子承欢,生活十分幸福美满。可是,有一天晚上先知易卜拉欣梦见真主安拉要他宰杀自己的爱子伊斯玛仪献祭,表示他对真主的忠诚。先知易卜拉欣非常喜欢伊斯玛仪,但是又难违主命,为此易卜拉欣显得心事重重,伊斯玛仪看到父亲心事重重,就问是什么原因,易卜拉欣对儿子说了事情的经过。

伊斯玛仪听后坚定地说:“父亲,您是一位虔诚的先知,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为了对真主的忠诚,请您宰了我吧,我是心甘情愿的,如果您面对面的下不了手,就在我的脸上盖一块布吧。”易卜拉欣本来就是一位虔诚的先知,对真主唯命是从,听了JL子的话后,便下决心执行真主的命令。当易卜拉欣准备宰伊斯玛仪时,真主念其虔诚差使一只绵羊从天而降代替了伊斯玛仪。从此以后,每年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穆斯林要宰牛、羊、骆驼等牲畜来祭祀真主,表达人们对真主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回族的风俗习惯

回族的风俗习惯:回族不吃猪,驴,马等四蹄不反刍动物;不吃乌鸦、秃鹫等食腐类动物;不吃自死的动物;不吃非颂真主之名宰杀的动物;不吃动物的血;回族会在斋月封斋;回族认为死亡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回族反对厚葬,亡人下葬不使用棺椁。

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总人口10586087人(2010年,不包括台湾省),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区,全区拥有回族人口186.25万,占全国回族总人口的18.9%。

另外,回族人口在20万以上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河南、云南、甘肃和新疆等。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学术界一般认为回族大致形成于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备时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终形成的时期。各地回族还以不同的形式参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为回族人民的彻底解放指明了方向。


回族的服饰特点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腿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绣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2006年5月20日,回族服饰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回族服饰样式

男子服饰

回回帽

男子戴的无檐小白帽,亦称“礼拜帽”,回族传统男帽,一种无沿小圆帽。回回帽一般用的确良、涤卡、棉布等布料制作,也有用白棉线钩制的。黑色是用的多为平绒、棉粘毛毡、花达呢等材料,用毛线钩织也可。此外还有用牛羊皮革制作的帽子也很受人欢迎。

戴斯他勒

波斯语音译,意为清真寺的阿訇或教长头上缠的布。

麦赛海袜

亦称麦赛袜子,是北方老人冬天穿的一种皮制袜子。“麦赛海”为阿拉伯语音译,意为“皮袜子”,一般用近似皮夹克软、薄的牛皮制成,洁净光亮,结实耐用。

准白

阿拉伯语音译,意即“袍子”、“长大衣”。这是回族满拉、阿訇和回族老人喜爱的服装。准白一般选用黑、白、灰等颜色的棉布、化纤料或毛料制作,有单、夹、棉、皮四种。其款式近似现代的长大衣,但领子一般都是制服领口。

回族男子还喜欢穿白衬衫、白高筒布袜、白布大裆宽松裤等。

坎肩

是回族男子服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回族简朴、大方的民族特点。

回族男女都爱穿坎肩,特别是回族男子喜欢在雪白的衬衫上套一件适体的对襟青坎肩,黑白对比鲜明,清新、干净、文雅,也有很多带有精美伊斯兰图案和各种花色的坎肩,穿在身上给人感觉很利索、干练。

回民根据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坎肩,有夹的、棉的,还有皮的。既可当外套,又可穿在里面。

布鞋

传统回族男子的鞋,一般都是自制的方口或圆口布鞋,也有用麻和线自制的凉鞋。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回民到商店购置各种布鞋和牛皮鞋、凉鞋等,但忌穿猪皮鞋。

腰刀

回族男子还喜欢随身佩带一把小刀,俗称腰刀。

女子服饰

盖头

回族妇女的衣着打扮也是很有特点的。一般头戴盖头(也叫搭盖头)。

盖头,旨在盖住头发、耳朵、脖颈。回族认为这是妇女的羞体,应该加以遮盖。

大襟

回族妇女的传统衣服一般都是大襟为主,装饰内容却很丰富。

耳环

大部分回族女子从小就要扎耳朵眼子,七八岁时要戴耳环;同时,还喜欢戴戒指、手镯,有的还点额、染指甲等等。

戒指

回民戴戒指的讲究与土耳其、巴基斯坦、埃及等中东阿拉伯国家的讲究相同:戴无名指上表示已婚,戴中指上表示没有对象,戴小拇指上表示已有对象还未结婚。

指甲

回族女性还喜欢用凤仙花染指甲。

回族服饰的传承意义

回族服饰是回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回族服饰文化是一个历史悠久、绚烂多彩、积淀丰厚的宝库。回族服饰的发展变化及多种形态,潜移默化地受到时代、地域以及周边兄弟民族习惯等影响,但在根本上或者说整体上,是受到伊斯兰文化对回回民族形成的深厚影响。

回族服饰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聚集区较五六十年代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城中的年轻男女回族青年的服饰已经由回族传统服饰向着潮流化不断发展,回族的传统服饰也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面临着传习问题,保护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服饰,让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未来,是我们当代青年刻不容缓的责任!


回族特色小吃有哪些

回族属于我国56个民族中的其中一族,回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也有着其独特的文化,来看看回族有哪些特色小吃吧!

回族特产一:切糕

切糕是回族的传统特色名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制作方法十分精细,用料考究,选用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枣等原料熬制而成,所制作出来的切糕口味纯正,口感香醇,酸甜适度,清香袭人,甜而不腻,又营养丰富。

回族特产二:羊肉串

羊肉串是回族的传统特色小吃,属于烧烤的一种,历史非常悠久,选用新鲜的羊肉为主要原料,然后开始烧烤,在烧烤的过程中加入各种调料,吃起来十分美味。

回族特产三: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是回族的传统特色小吃,历史非常悠久,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其制作而已也十分精细,选用优质的羊肉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方法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羊肉泡馍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

回族特产四:馓子

馓子是回族的传统特色小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制作馓子要用上好的面粉,加少许食盐用水揉成面坯,然后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馓子色泽黄亮,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干吃香脆可口,泡过牛奶后入口即化。

回族特产五:牛肉罩饼

牛肉罩饼是回族的传统特色小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传说起源于清朝嘉庆年间。其用料考究,制作精细,选用优质的牛肉,面粉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所制作出来的牛肉罩饼色泽红润,肉质肥嫩,香气扑鼻,越嚼越香,味道鲜美。


回族开斋节简单介绍

开斋节是全穆斯林共同欢庆的宗教节日,虽然不同民族庆祝开斋节的活动有一些不同,但是每年庆祝开斋节都是一致的,人们庆祝开斋节的心情也是一样的,如果你不清楚回族开斋节是什么节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回族开斋节简单介绍。

回族开斋节简单介绍 回族开斋节是什么节日

开斋节,阿拉伯文‘Idal-Fitr的意译,音译“尔德费图尔”。亦称“肉孜节”或“小节”。与“宰牲节”同为伊斯兰教两大节日。时间在伊斯兰教历10月1日。穆斯林在莱麦丹(第9月)全月斋戒,斋月最后一日寻看新月,见月次日开斋,即为开斋节;如未见新月,则继续封斋,节期顺延,一般不超过3天。

当代,此节在历书上有标志。此日穆斯林们穿上节日盛装,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和庆祝活动,恭贺“斋功”胜利完成,互道节日快乐,并馈赠礼品。礼拜仪式规模和气氛均盛于“聚礼”,阿訇应讲经布道。“会礼”后,分头游祖坟,念经文,追悼亡灵。节日中,家家户户炸散子、油香之类食品,赠送他人。每个家庭应在节日开始前向穷人发放开斋布施。

回族开斋节的时间

回族的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份。伊斯兰的教历是以月亮盈亏为准的,全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用一个闰年,没有闰月,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所以在中国开斋节每3年会提前一个月,也就是在中国一年12个月,每个月都有三年的时间成为斋月。据《古兰经》记载,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40岁那年,真主阿拉开始把《古兰经》的启示给他。因此,回族视斋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回族就在每年伊斯兰教九月封斋一个月。凡是在这个月里做一件善事,就可获得阿拉成倍的恩赐。因此,女性年满九岁,男性年满十二岁的穆斯林必须奉行一个月的斋戒,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面定,见月牙儿就开始入斋,通常以本地清真寺两位有威望的阿訇所见为准,然后本坊的阿訇宣布入斋。在入斋的当晚四点左右,各清真寺的阿訇,要到宣礼塔上打梆子,有的不辞辛苦,挨门逐户地敲打。人们听到后,赶忙起来,洗脸、濑口,做饭封斋。并在东方发白以前吃好把斋饭,然后开始禁食封斋。

回族斋月

回族的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份。伊斯兰的教历是以月亮盈亏为准的,全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用一个闰年,没有闰月,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所以在中国开斋节每3年会提前一个月,也就是在中国一年12个月,每个月都有三年的时间成为斋月。据《古兰经》记载,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40岁那年,真主阿拉开始把《古兰经》的启示给他。因此,回族视斋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回族就在每年伊斯兰教九月封斋一个月。凡是在这个月里做一件善事,就可获得阿拉成倍的恩赐。因此,女性年满九岁,男性年满十二岁的穆斯林必须奉行一个月的斋戒,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面定,见月牙儿就开始入斋,通常以本地清真寺两位有威望的阿訇所见为准,然后本坊的阿訇宣布入斋。在入斋的当晚四点左右,各清真寺的阿訇,要到宣礼塔上打梆子,有的不辞辛苦,挨门逐户地敲打。人们听到后,赶忙起来,洗脸、濑口,做饭封斋。并在东方发白以前吃好把斋饭,然后开始禁食封斋。

斋月里,回族人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时要丰盛。一般都有牛羊肉、白米、白面、油茶、白糖、茶叶、水果等有营养的食品作为封斋或开斋的食物。封斋有狭义广义之说。狭义的斋戒要求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吃饱喝足。如有人起晚了,就不吃不喝,清封一天。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房事。断绝一切饮食,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不能吃一点东西,也不许喝一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