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也叫做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晋察冀是山西省、察哈尔省、河北省三省的简称。
山西省是中国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
察哈尔省,建于1912年,中国旧省级行政区,简称“察”。新中国成立以后,察哈尔省的行政区划入了其他省份,从此结束了察哈尔行政区划的历史。
河北省,简称“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石家庄,因位于黄河以北而得名。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
晋察冀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对坚持华北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起了“坚强堡垒”的作用,对全国战略反攻和进军东北起了“前进阵地”的作用。根据地军民在对敌斗争和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中,创造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经验,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晋察冀是现在的山西省、河北省以及旧时的察哈尔省,而察哈尔省在1952年被我国撤省划分,其所辖范围划归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及内蒙古自治区所所有。晋察冀,顾名思义,就是晋、察、冀三省,而晋是山西的简称,冀是河北的简称,而察是察哈尔省的简称。
察哈尔省简介
察哈尔省,建于1912年,中国旧省级行政区,简称“察”,以察哈尔蒙古族命名,省会张家口(当时叫张家口厅,同时张家口以叫张垣而闻名)。张自忠曾任察哈尔省主席。清朝时期,不是一个省,而是叫“张垣特区”。
晋察冀简介
晋察冀,即晋察冀边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在华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正太、石德路以北,张家口、承德以南广大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边区由于处于敌占领区心脏地带,共作战32000多次,歼日伪军35万余人。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太行山麓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境内。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