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是朱棣,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朱棣缔造了众多空前的壮举,但却耗费了超过其他皇帝的民脂民膏。他既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又是一个给大家带来沉重负担的君主。
明成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在中国历史上明成祖也是一个重要人物。经过明成祖完善了中国的文官制度,奠定了明、清两朝的政治格局,影响了明、清两代五百余年的政治生活。
他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却使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他继承和开拓了朱元璋的事业,但却是篡夺了侄子的皇位,而且杀戮无数。
结婚30年被称为珍珠婚,寓意婚姻中的两人磨合的像珍珠一样光滑,并且爱情依旧保持光泽。每一个民族都很重视结婚,认为结婚是人生极为重要的事情。许多民族为了避免忘却,往往要举行名目繁多的结婚纪念活动。每逢重要结婚纪念日,总要举行结婚周年纪念会,并赠送礼物,进而又演化成以各种礼物来命名的结婚纪念日。
在西方的传说中,珍珠是维纳斯身上的一滴露水;在古印度,珍珠是由诸神用晨曦中的露水幻化而成;在波斯的神话中,珍珠被认为象征光明和希望的珍珠,更是由诸神的眼泪变成;中国民间亦有“千年蚌精,感月生珠”、“露滴成珠”等说法……所以,珍珠历来都是婚纱最完美的配饰,它的高贵,它的淡雅,它的纯真都是赋予新娘最美丽的祝福。
珍珠婚送什么礼物:
一条白色的珍珠项链送给你深爱的妻子,珍珠代表着爱情的坚定不移与纯洁。然而,一粒粒的珍珠串在了一起,代表了你们那颗相爱的心能够永远的牵锁在一起。
在你的珍珠婚那一年,不妨送一束香气宜人的百合花给你的妻子,重拾你们缺失的浪漫生活体验。而百合花本身就带有纯洁圣雅的气息。
熟悉鱼的种类的朋友,应该都清楚昂刺鱼,它不是大家餐桌上能常常见到的鱼,因为它体形不大,而且长得比较普通。那么,大家知道昂刺鱼学名叫什么?昂刺鱼学名是叫作什么名字?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昂刺鱼学名叫什么
昂刺鱼学名叫黄颡鱼,它也被叫做黄骨鱼、黄鸭叫、黄辣丁等,这种鱼生性凶猛,身体偏黄,没有鳞片,而且它的背鳍和胸鳍上面都有刺,它一般广泛分布在淡水水域中,十分受钓鱼人的喜爱。
昂刺鱼是一种杂食性的鱼类,它的环境适应能力十分强。昂刺鱼喜欢在夜间捕食其它的小鱼,且它会在夜间游到水上层以便更好的捕食鱼类,它的食物包括小鱼、昆虫,软体动物以及一些水生的无脊椎动物。
昂刺鱼的肉质鲜嫩,而且它的刺很少,适合各种烹饪方式,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做法就是清蒸或者红烧昂刺鱼。昂刺鱼营养价值丰富,富含多种蛋白质,能够改善人的食欲,特别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黄颡鱼食性为杂食性,自然条件下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则以昆虫及其幼虫、小鱼虾、螺蚌等为食,也吞食植物碎屑。
还发现30月份黄颡鱼还大量吞食鲤鱼、鲫鱼等的受精卵。黄颡鱼的食谱较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食物的组成有所变化。根据其对101尾黄颡鱼胃肠内食物分析,食物种类有幼鱼、鱼卵、虾类、水生昆虫、螺类、水生植物等,其中虾类出现频率最高。
昂刺鱼繁殖方式
昂刺鱼为一年一次性产卵型鱼类,在自然条件下有集群繁殖习性。繁殖季节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水温变化幅度为25~30.5℃。黄颡鱼一般在2龄时性成熟,澄湖黄颡鱼在1冬龄时也达性成熟,在测定的标本中,最小成熟个体中雌鱼体长11.5厘米,雄鱼体长13.5厘米,雌鱼的性成熟较雄鱼早。黄颡鱼绝对怀卵量2500~16500粒,平均4000粒,相对怀卵量58.33~77.77粒/克,平均65.71粒/克。黄颡鱼的主要繁殖区域在水位浅、底质硬、有一定滩脚、透明度高、水流缓慢、饵料资源丰富、适宜筑巢孵化的水域。
雌雄鱼的性腺发育节律基本一致:成熟系数从4月下旬开始急速上升,到5月中旬达最高峰,雌鱼为26.8% ,雄鱼为0.98% 。4月中旬以后,繁殖群体中多数黄颡鱼的性腺达Ⅳ期,卵子内卵黄大量沉积,大、中、小卵子群明显可见,精巢乳白色,多分枝,饱满而亮泽。在繁殖初期,渔获的雄鱼数量较雌鱼多,这主要与雄鱼性腺成熟较雌鱼早相关;在接近繁殖后期,渔获的雄鱼数量较雌鱼少,这可能与雄鱼有筑巢、守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相关。
昂刺鱼常见种类
1、黄颡鱼:黄颡鱼是鲿科黄颡鱼属指名物种,俗称黄辣丁、黄角丁、昂刺鱼等,全国各大水系普遍都有分布,特征是体粗壮、背鳍前距大于体长的1/3、上颌须末端伸达胸鳍基部。
2、岔尾黄颡鱼:岔尾黄颡鱼是常见的黄颡鱼,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尤以长江中下游湖泊中最多,个体不大,产量不多,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特征是尾鳍深分叉、鼻须全为黑色。
3、长须黄颡鱼:长须黄颡鱼是我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及附属湖泊中,其中尤以长江中下游的湖泊中最多,特征是背鳍前距小于体长的1/3、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中部。
4、瓦氏黄颡鱼:瓦氏黄颡鱼是常见的黄颡鱼,喜栖息在缓流江段及通江湖泊中,比黄颡鱼大,最大可达1千克以上,特征是体型大、头顶被薄皮、须长、上颌须末端超越胸鳍起点。
5、光泽黄颡鱼:光泽黄颡鱼是常见的黄颡鱼,主要分布在长江及附属湖泊中,个体通常不大,常见个体约80~140毫米,特征是头顶大部裸露、须短、上颌须末端不伸达胸鳍起点。
目前,国内的新型冠状病毒得到了控制。为了避免二次传染,大家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行动上不要松懈。而国外的新型冠状病毒却开始严重起来,中国在物资和人力方面提供了帮助。新型冠状病毒简称为什么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
国内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英文名命名为“Novel coronaviruspneumonia”,英文简称“NCP”。而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英文名为“COVID-19”,病毒英文名为“2019-nCoV”。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早在2019年12月的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后来陆续在全国各地陆续传播开来。到目前为止,国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得到了有效控制。
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情况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困难、死亡等症状。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世界传播开来。2020年3月11日,根据评估,世卫组织认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可被称为全球大流行。
没有尾巴的狗狗有罗纳威、杜宾、西奇帕犬、威尔士柯基犬等,它们不是没有尾巴,是因为品种的要求,从小出生要做断尾手术,有的品种要断一半,有的就全截掉了,大多都是因为它们初始的工作需要,比如枪猎犬,尾巴截掉一半一方面是为了行动方便,另一方面能降低猎物发现目标,以便更好的隐藏进而追捕。
狗是由狼驯化而来的。早在狩猎采集时代,人们就已驯养狗为狩猎时的助手。因此,狗算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等遗址,都发现了狗骨骼,足证其驯养历史之久远。
山东胶县三里河出土的狗形鬶,造型生动逼真,使我们得见新石器时代家犬的形态特征。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狗骨,头骨较小,额骨突出,肉裂齿小,下颌骨水平边缘弯曲,与华北狼有很大区别,说明人类驯养狗的历史确实很早。
没有人确切知道人与狼第一次互动发生在什么时候。有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在5万年之前,因为至少要花这么久的时间野狼才能发展出如今的基因差异。当时人与野狼分布在地球表面的许多地方,演化过程可能发生在好几个不同的地区。有些学者则认为狼在14000年前,甚至可能在16000年前的亚洲东南部,就已经被人类从野生狼驯化为家畜、即狗,用来玩、打猎、看家护院。
老鼠体内富含一种叫牛磺酸的物质。牛磺酸可以提高神经传导和视觉机能。牛磺酸是一种由含硫氨基酸转化而来的氨基酸,又名牛黄酸、牛胆酸、牛胆碱、牛胆素。牛磺酸是哺乳动物组织中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之一,已被用于各种各样的健康功能性食品。
牛磺酸广泛分布于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且主要以游离状态存在于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中,最先于公牛胆汁中发现而得名,但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含硫氨基酸的无功能代谢产物。
动物机体除直接从膳食中摄入牛磺酸外,还可以在肝脏中进行生物合成。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半胱亚磺酸经半胱亚磺酸脱羧酶脱羧成亚牛磺酸,再经氧化生成牛磺酸。
牛磺酸是通过尿液以游离形式或通过胆汁以胆酸盐形式排出体外的。肾脏是排泄牛磺酸的主要器官,也是调节机体内牛磺酸含量的重要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