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起点

2021/9/26 13:15:06
万年历日历:起点知识
起点知识
一岁二十四个节气每年的起点是什么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象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一岁二十四个节气每年的起点是什么?一岁24个节气每年起点是啥节气?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岁二十四个节气每年的起点是什么

起点是冬至。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

根据《中国天文年历》显示,2021年12月21日23时59分,24节气中的冬至即将来临。不可否认的是,冬至在气象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冬至对中国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古人把冬至定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俗话说“冬至大如年”,冬至又称亚岁、冬节、贺东,人们把冬至看的和过年一样重要,冬至这一天是一年里白天最短的时候,这一天北半球将度过最漫长的黑夜,进入冬至,世间所有有生命的万物开始由盛转衰、从静到动。

关于冬至,南方人和北方人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对这个节气的热忱,不同地区的人在这一天也有不同的饮食习惯。

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吃饺子是因为饺子有“消寒”的意义。而在江南地区人们喜好汤圆,汤圆也寓意团团圆圆,在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就大了一岁”这种说法。还有一部分地区的人会选择在这一天吃狗肉或者羊肉的,因为进入冬至以后,气温骤降、进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人们吃羊肉和狗肉是因为其有暖身子、滋阴补阳的功效。

二十四节气由来已久,如今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人说:“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这是一个适宜修养身体的时期,根据气象特点,冬至过后几天天气会越来越冷,注意保暖哦!

冬至简介

1、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这时太阳到达黄经270°。《恪遵宪度抄本》记载:“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

2、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在北极圈以北,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之下,成为北半球一年中极夜范围最广的一天。对北半球其他地方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

3、冬至节气天寒地冻,户外活动已经较少了,人们更多的时候在家休整。冬至日成了一个串亲访友的节日。“肥冬瘦年”,在民间,冬至节气也要举行贺冬、拜冬活动,如阴历十一月冬至节丛火,祀家庙、福祠,拜父母尊长,设家宴亲戚相贺。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日吃饺子的习俗。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渊源

“二十四节气”与天干地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廿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西汉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土圭测影在黄河流域测定日影最长、白昼最短(日短至)这天作为冬至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均分24等份,每“节气”之间的时间相等,每个节气间隔时间15天。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黄经度数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廿四节气,每个节气都表示着气候、物候、时候,这“三候”的不同变化。在历史发展中廿四节气被列入农历,成为农历的一个重要部分。


冬至是节气的起点吗

大家都知道,冬至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有意义的日子。有些朋友想了解更多关于冬至的内容,那么,大家清楚冬至是节气的起点吗?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吗?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冬至是节气的起点吗

冬至是节气的起点。冬至为太阳年一年之始,而正月初一为历法年一年之始,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均分24等份,每“节气”之间的时间相等,每个节气间隔时间15天。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其实大约在三千多年前,周公在洛阳分出天下方位,又定下时节变换。冬至被人们认为是一年的循环,冬至当天代表阴寒的冬天到达极致,天气立马就要“触底反弹”。太阳逐渐回升,是非常吉利的节日。而对现代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多数不怎么关注节气了,但是冬至也算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个节日了。冬至吃饺子、喝羊汤等等都成为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过节热衷的一大活动。

冬至应该注意什么

1、冬至应该注意饮食调养

“药补不如食补”这句话说的就是养生中的饮食功效。而若在冬至时节能选择美味的、补益的食物进行滋补,那岂不美哉?那么美味、补益的食物有哪些呢?养生专家则建议,首选温补类食物。如羊肉、鸡肉、牛肉、鲫鱼等,均是冬至适宜食物。这些食物能给我们人体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并对肾起到合理调养作用。

2、冬至应该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顺畅

冬至气候寒冷,气温低下,不少人为了防寒保暖,在家的时候习惯紧闭窗户,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行为。若长时间待在不通风的室内,室内的二氧化碳就会急剧增加。在加上汗水的分解产物,消化道排除不良气体等,将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大大下降,从而会使人在这样环境中出现头晕、食欲不振等现象,不利于人体养生。因此,冬至应该尽量开窗换气,保证室内拥有一定量的新鲜氧气。

3、冬至应该注意重在养心

冬至养生的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4、冬至应该注意起居要合理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冬至介绍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拜冬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对于北半球各地来说,太阳高度自此回升,太阳光逐渐增强。从节气规律来说,立春是“阴阳”之气中阳气升发的始点,自立春起阴阳转化,阳气上升,立春标示着万物更生、新轮回开启。而冬至则是太阳回返的始点,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所以古人也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


107国道起点和终点

107国道的起点是北京市,其终点是深圳市。详细来说,107国道是以北京广安门桥为起点的途径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诸省,终点位于香港与深圳之间的文锦渡口岸的一条公共交通道路。107国道全长2698公里,是贯通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107国道(或“国道107线”、“G107线”、“京港线、故名:京深线”),是在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一条南北向国道。

107国道被称为我国“文明样板第一路”,国道107线文明样板路的成功创建也拉开了全国争创文明样板路的大幕。107国道全线与国家高速G4京港澳高速并行,对于缓解京港澳高速拥堵起到关键作用,二者互为补充。

107国道作为我国“文明样板第一路”全线线型流畅,标号标志齐全,极大地改善了交通环境,受到沿线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国道107线文明样板路的成功创建也拉开了全国争创文明样板路的大幕。


伊通河的起点和终点

伊通河发源于吉林省伊通县境内哈达岭山脉青顶山北麓,与饮马河汇合后最终注入松花江。伊通河全长283公里,流经磐石、伊通、长春、农安和德惠五个县市,是长春平原上的千年古流,是松花江的二级支流。伊通河,古称益褪水、易屯河,明代称一秃河、一统河,清代称伊敦河,皆为古女真语音译。

从源头到新立城水库大坝为上游,从新立城水库大坝到新凯河口为中游,从新凯河口到靠山屯为下游。产流量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递减。

上游有两个源头,一条支流。

东源在省城南100公里伊通县境内哈达岭山脉青顶山北麓的老道洞附近,由渗出的泉水集流而成,向西流经寿山水库至营城子与西源汇合;西源则出于东丰县磨盘山西北石碑岭通称小伊通河,流向由南而北,其下游一段成为伊通与东丰两县的界河。


320国道起点和终点是哪里

320国道的起点是上海市,终点是云南瑞丽姐告口岸。这条公路的全长为全程3695千米,通过的省级行政区为上海、江西、贵州、湖南、浙江、云南。320国道上还有被誉为“死亡之路”的地方,分别是“晴隆二十四道拐”以及“320国道黄花桥路段”。

晴隆二十四道拐简介

晴隆“24道拐”抗战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古称“鸦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

320国道黄花桥路段简介

320国道黄花桥路段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境内,长度不足1公里,却被称为“魔鬼地带”。由于黄花桥弯道的半径仅216米,视距84米,远低于国家二级公路的设计标准,因此在改建前事故频发,令去过的人都心有余悸。2003年,该路被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列为全国29处公路危险路段之一。

终点简介

瑞丽姐告的“天涯地角”是320国道的终点,背靠瑞丽江,对面是缅甸的木姐市,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名副其实,是熔边塞风光、异国风情、民族风采、热带风景于一炉、是一块千姿百态、俊逸灵秀,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在哪里

海上丝绸之路的地点是泉州和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开创于先秦时期,而鼎盛时期实在宋元时期。已知有关中外海路交流的最早史载来自《汉书地理志》,当时中国就与南海诸国接触,而有遗迹实物出土表明中外交流可能更早于汉代。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中国海上丝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南海航线,又称南海丝绸之路,起点主要是广州和泉州。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在南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唐代的“广州通海夷道”,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了“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唐代,山东半岛和江浙沿海的中韩日海上贸易逐渐兴起。宋代,宁波成为中韩日海上贸易的主要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