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想要知道时间是非常方便的,可以看钟表,手机也可以看。但是在古代的时候,没有这样的条件,古人是如何观测时间的呢?日晷就是古人记录时间的物件。日晷有哪几部分组成呢?
日晷有哪几部分组成
日晷是由晷针和晷面两部分构成,按晷面放置的方向,可分为赤道、地平、竖立、斜立等型式。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日晷仪也称日晷,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但在史籍中却少有记载,现在史料中最早的记载是“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而“汉书艺文志”中列有晷书34卷,但仅存书名,而无内容。
日晷计时的原理是这样。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因为我们在北半球,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
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由于日晷必须依赖日照,不能用于阴天和黑夜。因此,单用日晷来计时是不够的,还需要其它种类的计时器,如水钟,来与之相配。
最近,我国各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反扑之势。这是在告诉我们,还没到可以松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防护,戴好口罩、勤洗手消毒,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的一种,但是大家知道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病毒主要是由什么组成的
病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核酸。这里的“病毒”一般指生物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
它的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都是在宿主细胞中进行,当它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动,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生物病毒不管是烈性噬菌体还是温和型噬菌体,都必需在活的宿主细胞中才能得以复制繁殖,利用宿主细胞的核苷酸和氨基酸来自主地合成自身的一些组件,装配下一代个体,并达到他们的目的。
虽然生物病毒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益处,例如利用噬菌体可以治疗一些细菌感染;利用昆虫病毒可以治疗、预防一些农业病虫害等,但却危害很大,如HIV、狂犬病毒等,给人类带来生命的危险。
不同的地方由于特有的历史背景,有着不同的文化形式,例如中国戏曲中的昆曲起源于江苏昆山;梆子腔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京剧形成于北京;晋剧形成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川剧起源于四川等等。很多人对于川剧主要是由哪五种声腔组成的就不太清楚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川剧主要是由哪五种声腔组成。
川剧主要是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调这五种声腔组成。川剧分小生、须生、旦、花脸、丑角5个行当,各行当均有自成体系的工法程序。川剧在戏剧表现手法、表演技法方面多有卓越创造,能充分体现中国戏曲虚实相生、遗形写意的美学特色。
川剧五种声腔的介绍:
1、高腔:高腔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干唱。川剧高腔保留了南曲和北曲的优秀传统,它兼有高亢激越和婉转抒情的唱腔曲调。
2、昆腔:昆腔的主奏乐器是笛子。伴奏锣鼓及方式与其余高、胡、弹、灯诸声腔相同,以大锣敲边和苏钹二件乐器的特殊单色构成。
3、胡琴:胡琴是二黄腔与西皮腔的统称。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小胡琴”,故统称胡琴。
4、弹戏:川剧弹戏是用盖板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演唱的一种戏曲声腔。弹戏包括情绪完全不同的两类曲调:一类是长于表现喜的感情的叫“甜平”,一类叫“苦平”,则善于表现悲的感情。
5、灯调:灯调声腔主要由“胖筒筒”、发间小曲和“神歌腔”组成。
导语:日晕即太阳周边出现一圈光晕的现象。有人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意味着会发生旱涝或地震啥的,但实际上,这并没有科学依据,它其实只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那么,到底日晕现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日晕现象形成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日晕现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日晕成因
日晕是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它的形成与高云有关。有卷层云时,天空中会飘浮着无数冰晶,在太阳周围同一圈上的冰晶,都能将同一种颜色的光折射到人的眼睛里形成内红外紫的晕环,(实际并没有)天空中有冰晶组成的卷层云时,往往在太阳周围出现一个或两个以上以太阳为中心、内红外紫的彩色光环,有时还会出现很多彩色或白色的光点和光弧,这些光环、光点和光弧统称为冰晕。
晕通常呈环状或弧状,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由太阳照射冰晶反射至人类眼睛称为“日晕”,而月球照射冰晶反射至人类眼睛则称为“月晕”。 大气中的冰晶通常是由卷状云带来,当太阳光射入冰晶时,则反射于人类眼睛,产生环状或弧状的卷圈,通常为内圈红光,而外圈为紫光。
划分:
分为9,18,20,22,23,24,35,46度晕,这些晕里22度最常见,其次46度,其他十分少见。
锥晶晕,按光路通过锥面的路数不同,它一共有6种度数: 9°,18°,20°,23°,24°,35° 。
在1997年智利的一次冰晕中,科学家发现了28°的晕 。
关于日晕的征兆:
日晕
天上出现很多太阳,确实很多人没见过。除了担心地震,还有老百姓想起了古代传说后羿射日的故事。这个传说讲的是在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于天空,把土地烤焦了,庄稼都枯干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
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一些怪禽猛兽,也都从干涸的江湖和火焰似的森林里跑出来,在各地残害人民。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天帝赐给他的弓箭,开始了射日的战斗。顷刻间十个太阳被射去了九个,只因为尧认为留下一个太阳对人民有用处,才拦阻了后羿的继续射击。这就是有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想起这个故事,人们就猜测,这次大庆出现四个太阳同时出现,会不会和古代一样,大庆也会天干地裂,出现持久的干旱呢?
据气象专家介绍,日晕是一种常见的大气光学现象,它的形成与高云有关。高云一般由微小的冰晶组成,这些冰晶相当于三棱镜,当太阳光通过高云中蕴含的冰晶时,经过两次折射、反射便形成了日晕。由于蕴含冰晶的高云一般是雷雨天气入侵的“先锋”,所以日晕的出现,往往预兆着天气在短时间内便会转坏。故民谚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之说。
但说这种现象可以预兆气候的旱涝,地震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先关谚语:
日晕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础润而雨,日晕而风。(出自《诗经》)
月光带枷,大雨落下。
月亮生毛(晕或华),大雨冲壕。
晕的出现,是由于有富含冰晶的卷层云存在,而卷层云通常出现在气旋的前端。与气旋对应的地面锋面后方数百公里处,就是云雨区。随着地面锋的推移,云层愈来愈低,风力逐渐增强,并有降水出现。因此,日(月)晕的出现,就预示着风雨天气即将到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晕的出现一定是下雨的征兆、月晕的出现必回刮风,还需要结合其他的天气条件。如若只是气旋的边缘经过,则不一定会有雨,也许只是云层增厚、风力增强、风向改变而已。在热带气旋的外缘也有卷层云存在,同样会形成晕。所以在台风季节,低纬度地区看到天空存在卷云并出现晕时,可能是台风将至的征兆。
天文知识
佛家看日晕预示着什么 佛教日晕是什么的征兆
日晕古代预示灾难发生 古代日晕代表什么灾难
太阳晕圈有什么征兆 太阳晕圈原因是什么
日晕预示着什么 日晕出现是地震的预兆吗
日晕奇观是怎么形成的 日晕奇观是什么现象
日晕奇观图片2021最新 日晕壮观唯美的图片汇总
日晕奇观是什么意思 日晕是彩虹吗
我们都知道,胆汁是由我们的身体细胞生产出来的。因此,胆汁也是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一般来说,胆汁的味道是苦的。那么,胆汁是由哪个器官分泌出来的呢?到底胆汁是什么器官分泌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胆汁是由哪个器官分泌出来的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出来的。胆汁来源于肝脏,它是由肝脏细胞分泌的液体,一般是暂时存储在胆囊内。在身体进行消化时,胆汁由胆囊释放,进入消化系统。胆汁的主要作用是将脂肪乳化成微滴以利于消化;还能促进脂肪酸及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胆汁由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钾、钠、钙等组成,但胆汁中无消化酶。进食或食物在消化道内,都可引起胆汁分泌增加。成人每日胆汁分泌量约800~1000ml。高蛋白食物可使胆汁分泌量增多。
胆汁中有与消化有关的分泌物,如胆盐等;也有与消化无关的肝的排泄物,如胆色素等。它是一种较浓的具有苦味的有色液体。胆汁的颜色取决于其中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可由金黄色变为深绿色。由肝直接分泌的胆汁呈金黄色或橘棕色,而经胆囊贮存的胆汁则因浓缩而呈深绿色。胆汁呈弱碱性,pH为7.4;胆囊中的胆汁则因磷酸氢盐被吸收而呈弱酸性,pH为6.8。胆汁的成分极为复杂。除水分外,还有胆色素、胆盐、胆固醇、脂肪酸、卵磷脂及无机盐等。
肝脏器官
肝,人体脏器名,五脏之一,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充分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等等。肝脏也制造消化系统中之胆汁。在医学用字上,常以拉丁语字首hepato-或hepatic来描述肝脏。
肝脏的功能
1、维生素代谢。多种维生素,如A、B、C、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肝脏明显受损时,可继发维生素A缺乏而出现夜盲或皮肤干燥综合症等。
2、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肝功能长期受损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可有性欲减退、腋毛、阴毛稀少或脱落、阳痿、睾丸萎缩、男性乳房发育、女性月经不调、出现肝掌和蜘蛛痣等。
3、肝脏通过神经及体液的作用参与水的代谢过程,抵消脑下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以保持正常的排尿量。肝脏还有调酸碱平衡及矿物质代谢的作用,又是重要的热能供给器官。
4、分泌和排泄胆汁的功能:肝脏在24小时内制造胆汁约一升,经胆管运送到胆囊,胆囊起浓缩和排放胆汁的功能,以促进脂肪在小肠内的消化和吸收。
5、解毒功能:外来的或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均要在肝脏解毒变为无毒的或溶解度大的物质,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据悉,固始县的主要经济作物有麻类、大豆、茶叶、棉花、花生、板栗、药材、蚕茧、水果等等。有些朋友没去过固始县,不清楚固始县归哪里管辖?固始县是由什么城市管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解答,还不了解详情的小伙伴快来见识下吧!
固始县归哪里管辖
固始县归河南省信阳市代管辖。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端,豫皖两省交界处,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县域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3个街道,是河南第一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同时是全省确定的五个加快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十个省直管体制改革试点县之一。因历史上有四次大规模人口南迁,成为中原地区向闽台一带移民的肇始地和集中地,固始又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和“中原第一侨乡”之称。唐初“开漳圣王”陈元光、唐末“闽王”王审知、民族英雄郑成功、靖海侯施琅、爱国华侨陈嘉庚等先贤名人的祖籍地均在此地。
固始县境域古为先秦蓼国核心地区,蓼国故都在今固始城区东北蓼城岗,故固始有“蓼城”、“蓼都”之称,本县简称“蓼”。东汉建武二年(26年),光武帝刘秀封李通为固始侯(“坚固通始”),固始侯封地(“固始侯国”)核心区域即在今固始,“固始”之地名自此延用,已近两千年。
信阳市简介
信阳市位于中国华中地区河南省南部,地处东经113°45″至115°55″、北纬30°23″至32°27″之间。东与安徽为邻,南同湖北接壤,介于鄂豫皖三省的结合部,处于大别山北麓与淮河上游之间。全境东西长约205千米,南北宽约142千米,全市总面积1.89万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信阳市下辖2区、8县:浉河区、平桥区、潢川县、光山县、息县、新县、罗山县、商城县、淮滨县、固始县。另有羊山新区、上天梯非金属矿管理区、南湾湖风景区、鸡公山管理区、潢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信阳工业城)等6个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市级委托和县级管理职能。信阳市人民政府驻平桥区羊山新区。
固始县的全国重点镇是黎集镇
黎集镇,一个以姓氏开头的镇,在固始县有很多这样的镇,如方集镇、段集镇、陈集镇等等,这些镇都和历史上的人物有关。
黎集镇历史悠久,秦代时期属于六安国安丰县地,隋代一直到明清属于固始县地。明代崇祯年间,因为有黎姓的盐商在这里经商,逐渐形成了集市,所以得名黎集,这就是黎集镇的名字由来。
黎集镇区位独特,这里是两省交界地带,属于“吴头楚尾、江淮之间”,又处于史河河畔,所以历来集市贸易十分活跃。在清代咸丰年间,这里曾设置“千总”和“守备”,甚至建有湖广会馆和山西会馆,可谓商贾云集。
近现代的黎集镇,还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根据史料记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集东北7公里半个店焦小楼建立了固始县东西区苏维埃政府,在集东南12公里茶棚陈岭子建立了霍邱县二区九乡苏维埃政府,在集东南长兴陈家祠建立了霍邱县二区十乡苏维埃政府。”
作为固始县的全国重点镇,如今的黎集镇发展在县内较为突出,这里城镇建成区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一座环境优美的小城镇,还曾获得过国家卫生乡镇的称号。
此外黎集镇还获得过中州名镇、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绿色产业之乡、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等等称号,可谓集众多光环于一身。
在黎集镇,有文古城、卧龙遗址、龙宫寺、马王庙、龙潭寺、白鹭岛等名胜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