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暴雨

2020/7/8 16:02:42
万年历日历:暴雨知识
暴雨知识
暴雨过后需要预防什么疾病

暴雨的影响范围是比较广的,它会让很多人的家惨遭雨水灌溉,也会让很多人险些丧命,更会让有些人染上传染病。小编有些朋友不清楚暴雨过后需要预防什么疾病?暴雨后要预防哪些疾病?今天就来给大家强行分析一波,希望大家看完就懂了。

暴雨过后需要预防什么疾病

消化道传播疾病和血液传播疾病是最容易中招的两大疾病。

1、消化道传播疾病也就是吃出的问题。暴雨过后,最常出现的就是消化道传染病,我们常说的痢疾、霍乱都属于类疾病,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等。

如何预防消化道传播疾病?

在暴雨受灾地区的人们要做到不喝生水,不要食用被洪水泡过的食物;

另外,在农村以及偏远地区,要做好人畜粪便管理,避免二次污染水源。

2、血液传播疾病,比如由于雨水冲刷带钩端螺旋体的动物的排泄物而污染水体,这种小螺旋体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容易引起钩体病;另外还有血吸虫、鼠疫等都属于这类疾病。

暴雨后蚊虫滋生活跃,可能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家畜抵抗力下降,如果不小心接触到这些含有病毒的家畜,容易出现高热、头疼等现象。

如何预防血液传播疾病?

在暴雨受灾的地区要做好防鼠灭鼠、防蚊驱蚊,尽量不要被叮咬;

减少外出,远离雨后积水的地方,出门要穿胶鞋、长袖长裤,袖口扎紧避免与不洁水源接触。

暴雨过后的污染

水源污染

暴雨过后发生洪涝灾害会使得城市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条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自来水厂、 饮用水井、厕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严重。

河南暴雨最严重的那几天,就有微信群传出“暴雨已经进入水管,千万别喝自来水”的传言,好在后续官方辟谣,避免了大范围恐慌。

食品污染

各种食品仓库被淹没、受潮或漏雨,田间农作物长时间浸泡在洪水中,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更易引起霉变和腐败。

同时, 暴雨来临时,各种食品生产设备、食品包装材料、容器受到污染,特别是生产设备、厕所、下水道和水井同时被淹……

蚊虫滋生

暴雨恰逢是夏季,由于洪水退去后残留的积水坑洼增多,使蚊类滋生场所增加,如果防护不到位,被蚊虫叮咬容易增加传染病的发生概率。

想象一下,当一座城市水源、食品遭受污染,蚊虫滋生,简直就是细菌滋生的天堂。

暴雨天注意事项

1、与高层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开落地广告牌、变压器、电线杆等危险物。

2、如果路面开始水浸,请不要贸然涉水,宁愿停在路中淋雨也不要试图过水。

3、暴雨伴随雷电时,注意防雷。尽量呆在安全的建筑物中,保持身体干燥。如果无建筑物可躲避,在马路上淋雨的话,请不要站树下,电线杆下,也把手中的雨伞扔掉。

4、暴雨会导致马路窨井盖冲开或路段塌陷,应注意观察,小心绕行。

5、雨天远离积水点,绕行路灯杆。现城区路灯每根灯杆内,都有一个电缆头,电缆头的防水等级可以做到防雨水淋溅,但不能防水浸,再加上地下各种管线交叉、先后施工,情况复杂。积水一旦没过路沿石,电缆头即有可能浸水,发生漏电事故。

6、暴雨持续的话,及时评估藏身之处的安全性。保持警惕,注意外界动向,以方便随时更换躲避的场所。

洪水来临时,这些是危险地带:

①城市:危房里及危房周围、危墙及高墙旁、洪水淹没的下水道、马路两边的下水井,地下通道等、电线杆及高压线塔周围、化工厂及储藏危险物品的仓库;

②农村:河床、水库及沟渠、涵洞;行洪区、围垦区;危房中、危房上、危墙下,还有电线杆及高压线塔下。这些都是危险地带。

洪水来临时,这些是临时救生物品:

①挑选体积大的容器,如油桶、储水桶等,迅速倒出原有液体后,重新将盖盖紧、密封;

②空的饮料瓶、木酒桶或塑料桶都具有一定的漂浮力,可以捆扎在一起应急;

③足球、篮球、排球的浮力都很好;

④树木、桌椅板凳、箱柜等木质家具都有漂浮力。


暴雨天气的预警信号有哪些

暴雨会给人类带来很多灾难,不仅会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可能会危害人类的生命,所以会气象部门会发布相关预警。那么,大家知道暴雨天气的预警信号有哪些?暴雨天气预警信号是什么?以下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暴雨天气的预警信号有哪些

预警信号有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这4个标准。具体如下,

暴雨蓝色预警

标准: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2、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3、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暴雨黄色预警

标准: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工作;

2、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路况在强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

3、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在空旷地方的户外作业,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雨;

4、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暴雨橙色预警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工作;

2、切断有危险的室外电源,暂停户外作业;

3、处于危险地带的单位应当停课、停业,采取专门措施保护已到校学生、幼儿和其他上班人员的安全;

4、做好城市、农田的排涝,注意防范可能引发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暴雨红色预警

标准: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中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

台湾岛上有一个地方,降水量台湾之冠,它可以说是中国年降水量最多的,有人给它起了个名称,叫做“暴雨中心”。听着就有点怕,下雨又多又大的地方你也许不想呆吧,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还是去见识下这个地方吧,免得你到时去了台湾也不知道。

台湾新北市平溪区东势村有个地方叫做火烧寮,位于基隆、台北、宜兰三县市交界,火烧寮位于台湾山脉东北端海拔420米的山坡上,这个地名有点意思,俗话说水火不相容,它就跟水沾上关系了。火烧寮是中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它曾经降水量最高达8409毫米,这一历史纪录到现在还没能打破。

火烧寮这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据说,乾隆年间有一帮人来此地开垦种地,他们当时用茅草搭建房舍,有一次煮饭意外造成火灾,将全村烧为灰烬,后来有人就为这里取名为“火烧寮”。又有一说法是这里原住民被外来人赶跑了,外来人就在这定居下来,原住民怨恨外来人占了他们的土地,后来放火烧了这些人的房子。

火烧寮年均降水日数达200多天,全年大部分时间是在下雨,从11月到次年3月,火烧寮的冬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一半。火烧寮的历史最高降水量达8409毫米,1906至1944年38年资料统计,火烧寮平均降水量为6557毫米,现在虽然没有这么高了,但是也超过3000毫米,这降水量还是很大的,长期保持中国年平均降雨量的最高纪录。

我国很多沿海地区,降水量也不过1000多毫米,台湾的降水量也是2000多毫米,火烧寮明显超出太多了,是什么原因让这里的降水量这么大呢?这其实是受位置、地形、冬夏季风和台风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的。

火烧寮所处的山坡面向海面,西南方海拔较高,夏秋季节自东南海上吹来的湿热夏季风登陆时被地形抬升作用造成丰沛的降水,冬季时受到东北季风的影响,挟带大量水汽南下,气流到达火烧寮时,在此处受到地形拦截抬升便形成了大量的降水,瞬间降雨量惊人,从而成为中国的“雨极”。

火烧寮经常下雨,这里的雨水一部分流入水库,成为城市居民用水,一部分流入基隆河,流到大海中。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是很不方便,好在,在这里居住的人不多,大约有十多户人家,他们早习惯了一年有200天下雨的气候,除了这些居民外,由于火烧寮不是什么景区,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所以来这里的游客比较少,一般来的是探险。


高考遇到暴雨会停考吗

导语:一般高考都是按照规定时间全国统一进行的,除非遇上一些特殊情况,这些特殊情况中也包括一些恶劣的天气影响。那么,如果高考遇到暴雨会停考吗?到底高考当天遇大暴雨会不会取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高考遇到暴雨会停考吗 高考当天遇大暴雨会不会取消

高考天气

高考遇到暴雨可能会停考。例如,2020年7月7日凌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遭遇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经研究并报教育部,歙县考区原定7月7日语文、数学科目考试延期举行,7月8日综合、外语科目考试正常举行。具体安排将及时通知考生。

就高考时间问题,歙县教育局正和安徽省以及国家层面报告,时间暂未确定。如果时间确定了,当地将统一向社会发布。歙县教育局局长汪天平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是否采用原试卷,还是备用卷,暂未通知。“应该还是原来的试卷。”汪天平说。

另外,黄山市教育局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今天上午,歙县“各个考点内部都是正常的,考点外面的道路被淹。”

据了解,有此更改是因因城区部分区域内涝严重,道路无法通行,导致参加高考的考生,无法悉数到场,考试时间更改,但考试时长不变。

历史上高考延迟或取消情况:

历史上高考特殊情况

第一次提前

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将高考时间定在了当年的12月。次年也就是1978年,高考时间首次提前到当年的夏天,但是在7月下旬,时间为7月20日到23日。而考试科目的顺序与如今也是大相径庭,第一天的统考科目是政治、物理,第二天是数学和化学,第三天才是语文和外语,当时的外语科目是可以自选的,并不是如今英语一家独大的局面。

第二次提前

不过,在首次提前高考时间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79年,高考时间再次提前,锁定在了7月上旬,也就是7月7日到9日。随后的33年当中,高考时间从未发生变动,这也与许多人印象之中的高考时间相差了一个月的时间。

第三次提前

在2003年至今,高考时间才最终确定为6月上旬,也就是6月7日至8日。在2003年的时候,国内也曾经发生和今年非常类似的事情,许多学校也纷纷推迟开学时间,但高考时间却足足提前了一个月的时间。不过,那次的时间提前事先进行了预警,当时的网络也非常不发达,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抱怨和吐槽。


暴雨天出行应急手册

暴雨天气会给出行带来安全隐患,特别是雨天驾车,路滑而且视线不清,所以大家要提前做好防范。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暴雨天出行应急手册是什么?暴雨天气出行应急指南有哪些?今天小编要分享给大家的是满满的干货,大家注意查收哦!

暴雨天出行应急手册

一旦遇到大暴雨,尽量不要出门,即使出门也要尽量选择公交出行。当遭遇暴雨时,如果你正在外行走,那么应尽量不再赶路,并尽快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中暂时避雨,千万不要在涵洞、立交桥低洼区、较高的墙体、或是树木底下避雨。

行人应尽量避开灯杆、电线杆、变压器及附近树木等一切有可能连电的物体。另外,还要注意路边防汛安全警示标志,不要靠近路沿石行走,不要接打手机,以免引雷击。

骑自行车应注意观察,缓慢骑行,遇见情况早下车,尽量避开有积水的路面。

乘坐电梯时要注意:1、车辆进站后,开启车门前切勿与车身发生接触;2、发现车辆漏电,原地不动,应等驾驶员断电后有序下车,不慌乱;3、下车时应双脚同时落地。

遭遇暴雨,如何在雨中停车避险?

如果你是在驾车行驶中遇到暴雨,更要注意安全。如果非要开车,首先是尽量听交通台的路况信息,一旦到了积水桥下,不要期望冲过去,不能抱着侥幸心理冲过积水,这样反而容易被淹。此外,不要在桥下的最低点停车,跟前方的汽车保持距离,观察情况,确定安全后,再继续行驶。

车辆如果误入水深超过排气管积水区,应低档行驶,提高引擎转速,稳定油门,保持行车速度,过水后,要留意制动性能是否有效。

车辆进水熄火后,切勿试图启动发动机,应下车设法将车推到安全地带。此外,停车避险时,千万不要打开车内空调。

如果车辆门窗均为电控开闭,且驾驶者力气小,首先应尽量避免落水为上,加入落水,要观察周围形式,如果汛情紧急,应果断下车,万不可逗留在车内。

暴雨天气出行如何防触电

1、行人应尽量不再赶路,并尽快到地势较高的建筑物中暂时避雨

2、灯杆、电线杆、变压器、电力线及其附近的树木等有可能连电的物体要远离

3、不要在紧靠供电线路的高大树木或大型广告牌下停留或避雨;不要在涵洞、立交桥、低洼区、较高的墙体树木下避雨

4、不要触摸电线附近的树木

5、行走时应尽量避开电线杆的斜拉铁线

6、大雨过后,有些地方的路面很可能出现积水,最好不要趟水。如果必须要趟水通过的话,一定要随时观察所通过的路段附近有没有电线断落在积水中

7、经过积水地区时,如果发现供电线路断落在积水中,千万不要自行处理,应当立即在周围做好记号,提醒其他行人不要靠近,并要及时打电话通知供电部门紧急处理

8、发现有人在水中触电倒地,千万不要急于靠近搀扶,必须要在采取应急措施后才能对触电者进行抢救

9、电力线恰巧断落在离自己很近的地面上,不要惊慌,更不能撒腿就跑。应该单腿跳跃离开现场,否则很可能会在跨步电压的作用下触电。

暴雨预警介绍

中央气象台针对暴雨发布蓝、黄、橙、红四级预警,不发布预警信号,省级及以下气象部门发布蓝、黄、橙、红四级预警信号。这四级预警信号有各自的具体标准和防御指南。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针对蓝、黄、橙、红四级预警信号,气象部门制定了不同的防御指南。以常见的暴雨蓝色预警信号为例,在蓝色预警发布后,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公众应尽快进入安全建筑物内躲避。


短时强降雨和暴雨的区别

我国极端短时强降雨的最大平均降水强度区域主要是在华南南部和华北地区。短时强降雨和暴雨是不一样的,那么,大家知道短时强降雨和暴雨的区别有哪些?短时强降雨与暴雨的不同是什么?接下去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短时强降雨和暴雨的区别

区别是短时强降雨比暴雨的威力大,短时强降雨是指小时雨量≥20毫米,而暴雨的标准是24小时内降雨量50毫米以上。相比之下,短时强降水的“爆发力”强,易引发城市内涝和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

从二者的基本概念看,短时强降水是指1小时内某地降水量超过20毫米的降水过程,用来说明短时间内的降水强度,也可以用5分钟、10分钟或30分钟内的降水量来表征。

而24小时累积降水量达到50毫米或以上的降水被称为暴雨,按其降水量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至99.9毫米为暴雨;100毫米至249.9毫米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不一定形成暴雨,同样,暴雨过程也不一定包含短时强降水。某地10分钟内出现20毫米的降水,降水强度相当于1小时120毫米,24小时内再没有出现降水,这是一次特强的短时强降水过程,而非暴雨过程;如果某地出现了一次24小时持续性降水过程,降水强度只有5毫米/小时,24小时累积降水量达到120毫米,这就是一次典型的大暴雨过程,但是没有出现短时强降水。

暴雨带来的危害

危害有山洪爆发、水库溃坝、房屋被冲塌、农田被淹没、通讯被中断等。

1、山洪爆发:暴雨山洪因为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灾。

2、水库溃坝:1975年8月,由于超强台风莲娜导致的特大暴雨引发淮河上游大洪水,石漫滩、田岗水库垮坝,澧河决口,老王坡蓄洪区相继决口。板桥水库漫溢垮坝,六亿多立方洪水,五丈多高的洪峰咆哮而下,同期竹沟中型水库垮坝,薄山水库漫溢,及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间相继垮坝溃决。

3、房屋被冲塌:因为暴雨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容易导致居民的房屋被冲塌。

4、农田被淹没:由于短时间内降雨量太大引起的,致使多地河堤出现溃堤和管涌现象,造成河水外溢,大量农田被淹。

5、通讯被中断:因为受大规模极端强降雨的影响,部分基站容易受损而导致通信不畅,甚至是被中断。

暴雨天气注意事项

行人步行

1、雷雨闪电时,不要拨打、接听电话,不要在大树下避雨。

2、暴雨可导致井盖冲开及路段塌陷,应注意观察,小心前行。

3、要与高层建筑保持一定距离。

骑车出行、驾车出行

骑车出行

1、远离深水、远离车辆、选择地势高处安全慢性;

2、不要被雨衣遮挡视线及影响听力,要注意观察路况;

3、路况不佳时,最好推车步行。

驾车出行

1、避免容易积水的路段,尽量与前车保持两倍以上距离,不要频繁超车;

2、水淹没高度到车轮半径,应挂抵挡少加油、慢而匀速行驶;

3、涉水时遇前方障碍,挂空挡但保持发动机转速,不可收油;

4、如果车子不小心进水熄火,千万不能再启动。

谨防触电

1、不要在架空变压器下避雨,不要在紧靠供电线路的高大树木或大型广告牌下避雨;

2、如果发现供电线路段落在积水中的情况,要及时打电话通知供电部门紧急处理;

3、一旦发现有人在水中触电倒地,必须要在采取应急措施后才能对触电者进行抢救。


台风为何会引起暴雨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暴雨、高温、台风等天气频频发生,给多地带来了灾害,影响了人们生活。大家都知道,台风是会引起暴雨的,那么,大家清楚台风为什么会引起暴雨?台风为何会引发暴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请大家一定要收下!

台风为什么会引起暴雨

因为当台风从海洋的上空掠过的时候,由于台风的气团是向上的,所以海洋的水分就会被带到空中去,然而随着冷空气的逐渐增多,云团开始降雨,由于台风带上去的水汽比较多,而且台风的形成,是和海洋离不开关系的,所以往往每次当台风来临的时候,天空中都会下大暴雨。

形成台风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广阔的高温洋面。台风的形成与发展要有巨大的能量,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大量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热带洋面上,海温高,蒸发强,通过湍流运动向大气输送大量热量和水汽,具有高温高湿不稳定条件,其大量内能是台风产生和发展的巨大能量来源。

台风有很多的危害:建筑物损坏洪水,渍水道路,桥梁流失,泥石流滑坡,交通机关中断,公共设施服务停止等等,一般都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

但是台风也有好处:台对于改善中国沿海的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加严重。同时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失,还能将海洋底部的营养翻出来,鱼饵增多,所以,捕鱼量也会变多,等等。

虽然台风很危险,但是台风有利也有弊,要以中间角度看问题,台风在摧毁着建筑的同时也在丰富人们的降水,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更有甚者调侃道,台风来了,就不用上学啦!其实这样的话已经很习惯了,在现在这种科技发达的时代完全可以预测台风的到来,减少人员的伤亡。

暴雨是怎么形成的?

暴雨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但主要有两个条件促成了暴雨的发生:一个是持续降水导致水汽源源不断的供应;另一个是大气遇到山坡等地形时被迫抬升,使得水汽温度降低,更容易凝结,云朵无法承受重量,于是降落成雨。

今年一方面由于水汽供应比较充足,另一方面有副热带高压始终维持,冷暖空气对接的地区始终维持,水汽抬升的时间又是持续的,所以出现了持续降雨,结果就容易发生暴雨、洪涝之类的灾害。

今年属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在南方出现了如此高强度的暴雨和洪水。但是从全国范围来说,这类气象灾害实际上每年都有,它们发生在不同地区,强度和范围呈现出不同特征,缺乏规律可循。

反之如果气象活动非常有规律的话,那么气象预报就变得非常容易了,大家也就不会经常抱怨天气预报不准确了。

气象预报准吗?

“两三天的气象预报已经非常准确”

事实上,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加上计算机技术带来的平台发展,我们对于明天甚至未来两三天的气象预报已经非常准确了。天气预报如果说有降雨,雨水可能来的迟一点,或者降雨位置会稍微偏一点,难免会出现偏差,但从总体来评判,如果天气预报说有雨,那就八九不离十了,这种情况下大家还是应该带伞的。

比如前段时间预报说北京会有暴雨,结果上午没下,但是后来还是下雨了。所以说预报具体的时间点可能不那么准,但是在一天的范围内,整体来讲还是比较准的。

如果要求那么准,就有点像《西游记》里讲的,龙王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江滢笑称,这是气象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现在我们国家科技发展很快,已经发射了好几颗气象卫星。如果要监测台风或者其他气象活动,卫星云图是非常准确的,此外还有遥感、雷达。比如暴雨要来了,有些人会学着看雷达拼图,能看到云系的移动,它有一个大概的速度和强度,然后自己都可以判断,降水带离自己还有多远。

目前的气象服务针对每个人的能力还是有点欠缺,但是一旦跟大家共享了这些信息,每个人就可以根据自己千差万别的需求,做出粗略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