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不耻下问

2021/9/26 13:20:31
万年历日历:不耻下问知识
不耻下问知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

成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出自孔子的《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春秋时期,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有人讥笑他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

孔子笑着说自己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赐给他“文公”的称号。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国君为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答道:“孔圉不仅勤奋好学而且有任何不懂的事情,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什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天资聪颖且非常喜欢学习的人,不因别人的地位低于自己而耻于向别人发问。这句话出自孔子以及孔子再传弟子编写的《论语》一书中,现在常常被用来勉励他人好好学习,树立一个不懂就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翻译

子贡问道:“孔文子的谥号为什么是‘文’?”孔子说:“他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孔子评论子产说:“他有四个方面符合君子的标准:他自己言行谨重,事奉君主恭敬,养护百姓有恩惠,征募使用百姓公正合理。”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

人不管在哪个年纪都不要忘了学习,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你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为大家介绍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敏:聪明;好:喜好。敏而好学: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

成语由来

尽管孔文子德行不佳——“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妻之。疾通于初妻之娣,文子怒,将攻之。访于仲尼,仲尼不对,命驾而行。疾奔宋,文子使疾弟遗室孔姞”,但是仍然被谥为”文“(在谥法中极高的谥号),这不免让子贡感到疑惑。而孔子对错分明,不否定他的难能可贵的优点,告诉子贡他的谥的来由——虽然他聪敏而地位高,却不耻于下问,这是常人所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