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应该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虽然有时候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的,但是也要及时的调整自己,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到你的工作和生活。那些形容心情好的句子你知道多少呢?一起看看吧!
形容心情好的句子
1、海浪是水上的奇观,可她更像一位舞蹈家,能让人撇开苦恼,畅快地赏析。
2、他心里,像放落一副千斤重担一样的欢快。
3、他像只小袋鼠兴高采烈蹦了起來。
4、大家放学了,就好像轻快的小马驹撒开了缰绳。
5、装点生活,心情不错。用心调剂生活,做个幸福的人儿!
6、轻轻飘向有你的地方,我不曾遗忘,那些美好的瞬间。
7、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酸甜苦辣,有些人过的比较开心并不是他特别幸运,而是他有一颗开朗、宽阔的心。
8、他又惊又喜,眼睛像通了电的灯泡,募地亮了,一直沉着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9、快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能光是享用,而不去发掘。
10、快乐的秘诀是:让兴趣尽可能地扩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可能出自善意而不是恶意的兴趣。
11、他又惊又喜,眼睛像通了电的灯泡,募地亮了,一直沉着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12、如果快乐可以用钱买到,大多数人都会因价格贵得离谱而不快乐。
13、乐观都于一个灾难中看到一个希望,悲观中于一个希望中看到一个灾难。
14、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15、快乐需要学习,更需要行动。快乐如花,需要辛勤浇灌。寻遍千山万水,寻不到快乐;在脚下栽培,快乐就马上开花。
导语:成语入木三分现在是用来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但很多成语其实一开始并不是这个意思,入木三分也是如此,一开始是出自一个典故。那么,你知道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吗?到底入木三分的意思原来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入木三分的意思原来是形容什么
成语入木三分
书法笔力强劲。入木三分的意思是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 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出处:
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诗句: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
原文: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 jī ) 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 之智。”涕流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 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 ,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 (节选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入木三分典故
译文:
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字号逸少,是东晋书法家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被我秘密收藏的东西?”王羲之却笑着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亲看他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了下来说:“就让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与发展了。"父亲很高兴,于是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王羲之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看过用笔诀窍,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名声一定超过我。”
东晋明帝有一次要到京都建康北郊覆舟山祭祀土地神,让王羲之把祭文写在木制祝板上,再派人雕刻。刻者把木头剔去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墨迹竟渗进木板深处,直到剔去三分厚才见白底!刻者惊叹其笔力雄劲:“竟入木三分!”后“入木三分”成为成语,比喻书法功力好或分析问题透彻。
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天台丈人称王羲之的楷书胜过了钟繇。(本句意或为“王羲之自认为自己的楷书胜过了钟繇”)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一种字体。
相关故事:
入木三分典故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琅琊(今山东临沂)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之一,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他博采众长,开创了一种独具一格的书法风格,被后人喻为"书圣"。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可以知,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工夫之深了。
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一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道观写了一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王羲之(公元303-公元361年,另说公元303-公元379、公元307-公元365、公元321-公元379年),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他出身于名门。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因为有些是绿色的叶子,有些已经变黄了。那么,大家知道形容秋天的诗句是什么?赞美秋天景色的古诗有哪些?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下吧,还不赶紧叫上小伙伴来围观围观。
形容秋天的诗句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4、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8、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9、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10、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1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2、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1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14、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15、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17、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18、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19、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2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佚名《蒹葭》
2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2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23、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24、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25、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26、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27、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偶成》
28、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 冬景》
29、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30、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1、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3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3、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34、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庄子及门徒《秋?水?(节?选)》
35、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6、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37、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曹丕《燕歌行二首其一》
38、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39、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野步》
40、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1、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42、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4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4、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45、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46、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7、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
48、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49、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50、共眠一舸听秋雨,小簟轻衾各自寒。----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
51、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52、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5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54、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
55、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56、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秋夜独坐 / 冬夜书怀》
57、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杜牧《齐安郡晚秋》
58、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
59、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60、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6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2、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杨万里《秋凉晚步》
63、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李商隐《端居》
64、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65、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66、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67、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早寒有怀 / 江上思归》
68、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69、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白居易《微雨夜行》
70、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7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72、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李白《忆秦娥箫声咽》
73、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四首》
74、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75、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76、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77、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78、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79、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80、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张翰《思吴江歌》
81、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82、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83、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84、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王维《山中》
85、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86、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郑板桥《沁园春恨》
87、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怨》
88、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89、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90、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91、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
92、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93、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94、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95、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96、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97、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98、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99、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00、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秋风引》
生活小知识推荐》》
公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公历的定义
七子之歌是哪七子 七子之歌背后故事
长江三峡指的是哪三峡 长江三峡在哪里
黄帝陵公祭活动每年什么时候举行 黄帝陵公祭时间
五谷是哪五谷 五谷都是什么粮食
三苏是指哪三个人 三苏是哪三个人物
五经是哪五经 五经指什么
导语:处暑节气有炎热终止的含义,但实际上,从气候上来讲,处暑时节,我国一些地方的炎热还没有结束。处暑南北气候各异,那么,你知道秋高气爽适合形容哪里吗?到底处暑时节秋高气爽是南方还是北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处暑时节南北气候区别。
处暑南北气候各异秋高气爽适合形容哪里
秋高气爽
北方的天气。秋高气爽是指一般到秋天后我国北方地区在高压控制下形成反气旋就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秋高气爽”一词可一分为二,先说“秋高”,秋日的天空总让人觉得深邃高远,“气爽”秋天空气清新、天气凉爽,入秋后,日短夜长,白天吸收的太阳热量小于夜晚散放的热量,于是地面的温度就逐渐降低下来。但因为降低得还不多,所以始凉未寒,气温宜人。
处暑气候特点有哪些?
气温下降
8月底到9月初的处暑节气,单单用气温开始走低来描述是不够的。气温走低仅是其中的一个现象。产生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应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压开始跃跃欲试,出拳出脚,小露锋芒。
秋高气爽
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先是宣告了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处暑期间,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我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每每风雨过后,特别是下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风)一场寒”之说。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区,还有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过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雨后艳阳当空,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很适应,一不小心就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雷暴天气
虽然进入处暑后雷暴天气有所减弱,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在华南,由于低纬度的暖湿气流还比较活跃,因而产生的雷暴比其它地方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
秋雨绵绵
处暑过后,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但是华西地区秋雨偏多。它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的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华西秋雨的范围,除渭水和汉水流域外,还包括四川、贵州大部、云南东部、湖南西部、湖北西部一带发生的秋雨。因秋雨早的年份8月下旬就可以出现。最早出现日期有时可从8月下旬开始,最晚在11月下旬结束。但主要降雨时段是出现在9、10两个月。“华西秋雨”的主要特点是雨日多,而另一个特点是以绵绵细雨为主,所以雨日虽多,但雨量却不很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
处暑谚语:
秋老虎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热熟谷,粒实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高粱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白露谷。
处暑三日割黄谷。
处暑十日忙割谷。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
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处暑节气
处暑见新花。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处暑花,不归家。
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处暑长薯。
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
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处暑拔麻摘老瓜。
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
处暑花红枣,秋分打尽了。
处暑鱼速长,管理要加强,饵料要增加,疾病早预防。
导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现在人们都会用来形容承诺的信用程度高,说话算数的意思。实际上,一诺千金最早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出自一个历史典故。那么,你知道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的吗?到底一诺千金形容历史人物是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的 一诺千金形容历史人物是谁
一诺千金历史人物
季布。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于是楚地流行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季布(生卒年不详),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
太史公司马迁说:以项羽那种气概,季布靠勇敢在楚地扬名,他亲身消灭敌军,拔取敌人军旗多次,可算得上是好汉了。然而他遭受刑罚,给人做奴仆不肯死去,显得多么卑下啊!他一定是自负有才能,这才蒙受屈辱而不以为羞耻,以期发挥他未曾施展的才干,所以终于成了汉朝的名将。贤能的人真正能够看重他的死,至于奴婢、姬妾这些低贱的人因为感愤而自杀的,算不得勇敢,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栾布痛哭彭越,把赴汤镬就死看得如同回家一样,他真正晓得要死得其所,而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即使古代重义轻生的人,又怎么能超过他呢!
相关典故:
一诺千金典故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人物简介:
一诺千金人物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刘邦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
周家说:“陛下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
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并且告诫他的儿子说:“田间耕作的事,都要听从这个佣人的吩咐,一定要和他吃同样的饭。
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夏侯婴。 夏侯婴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乘机对夏侯婴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陛下追捕他这么急迫?”夏侯婴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陛下,陛下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甘休。 ”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夏侯婴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陛下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陛下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陛下说明呢?”
夏侯婴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夏侯婴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刘邦奏明。刘邦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刘邦召见,表示服罪,刘邦任命他做了郎中。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导语:成语入木三分常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但其实它最开始的用法并不是这样的,而是和古人的书写有一定关系。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那么,你知道入木三分最初用来形容什么吗?到底入木三分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呢?一起来了解。
入木三分常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最初用来形容什么 入木三分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入木三分
书法笔力强劲。“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出自唐朝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说的是东晋的时候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后来木工负责雕刻时才发现字迹已经透入木板有三分深,于是工人不得不叹服王羲之下笔的笔力之强,而传着传着,现在就变成用来形容一个人分析问题的深刻程度了。
《书断王羲之》原文: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 jī ) 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④,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涕流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 书讫,空中有语:“卿书感我 ,而况人乎!吾是天台丈人。”自言真胜钟繇。羲之书多不一体。 (节选自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
相关典故:
入木三分典故
王羲之的字写得这样好,固然与他的天资有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他的刻苦练习。他为了把字练好,无论休息还是走路、心里总是想着字体的结构,揣摩着字的架子和气势,而且不停地用手指头在衣襟上划着。所以时间久了,连身上的衣服也划破了。
他曾经在池塘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塘里洗涤笔砚。时间一久,整个池塘的水都变黑了。由此可以知,他在练习书法上所下工夫之深了。
据说他很爱鹅,平时常常望着在河里戏水的鹅发呆,后来竟然从鹅的动作中领悟出运笔的原理,而对他的书法技艺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个道观去玩,看到一群鹅非常可爱,便要求道士卖给他。观里的道士早就钦慕他的书法,便请他写一部《黄庭经》作为交换。王羲之实在太喜欢那些鹅了,便同意了。于是王羲之给道观写了一部《黄庭经》,道士便把那些鹅都送给了他。
还有一次,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他赞叹地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 ,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瀑布山。
善于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