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关于年龄的说法是蛮讲究的,也是蛮新奇的,更是有学问的。比如,童子是指男子十五岁,破瓜指女子十六岁,罗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岁,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今天小编想跟大家来聊聊不惑之年是多少岁?人的不惑之年是几岁?看完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不惑之年是40岁。
不惑之年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因为其源于孔子所说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故后人遂以“不惑之年”来称呼年至四十岁的人。
“四十不惑”是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不会因为无知而困惑,因为到了这个年龄段的人,往往都对人生有了一定的把握和理解。此外,四十不惑也指人到了四十岁时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
不惑之年的出处
不惑之年出自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论语》选自《论语为政篇》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孔子说:“我大约十五岁志于学习尧、舜、禹、汤、文、武等先王之道。认真研究历史,用心学习《诗》、《礼》、《书》等文化。
三十岁时,我的学说已经建立了基础,我也可以以我的学说立身于社会。
四十岁时,我已知道我的学说是上天的旨意,故能信道不疑。虽听到各种议论,也不疑惑动摇。
五十岁时,我已经明白道就是天。同时明白我是上天的仆人,上天交给我的使命就是修道、传道。
六十岁时,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准确的理解,并能辨别判断他的话正确与否。如果他的话有错误,我也知道他的话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而我的判断也符合上天的旨意。别人提出的问题,我也能立即回答。而我的回答也符合上天的旨意。
七十岁时,天在我里面,我在天里面,天与我同在,天与我合一。
因此能随心所欲也不逾越上天的规矩、法则。”
其他年龄称谓: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两、三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也叫“总角”;
豆蔻:指十三岁的少女;
及笄:指十五岁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岁的男子,也叫“加冠”;
而立:指三十岁;
不惑:指四十岁;
知命:指五十岁,也叫“知天命”、“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也叫“耳顺”;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生活小知识推荐》》
抹胸是什么意思 抹胸的含义
体温计碎了怎么办 体温计碎了怎么处理
农历是阴历吗 农历和阴历是一回事吗
119消防日是几月几号 我国119消防宣传日是几月几号
阴历和阳历怎么区分 阴历和阳历的区别是什么
世界地球日是几月几日 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几月几号
而立、不惑、弱冠以及豆蔻等都是形容一个人的年龄阶段的。那么所谓的“不惑之年”是多大呢?“不惑之年”到底指的多少岁?一起来看看吧!
不惑之年是多少岁
“不惑之年”是指的四十岁的年纪。“不惑之年”主要出自“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不惑之年”本来是用来形容人到四十岁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后来就直接用来指四十岁左右的人。
古时候,除了用“不惑”来形容四十岁左右的人以外,还用“襁褓”来形容不满周岁的婴孩,总角是对幼年的总称;豆蔻是指十三四岁的女子。还有二十岁的男子被称为“弱冠”,而满十五周岁结发的女子被称为“及笄”。
而民间有着“不惑之年三不换,知命之年三不碰”的说法,所谓的“三不换”是指不换工作、不换感情、不换健康。
一般来说,人到中年四十岁的时候,心智成熟得不会再对世事感到迷惑。这个阶段的工作能力会有所下降,因此就不适合换工作和情感,而这个阶段要注意锻炼身体,保持健康,注意养生。
大家都知道一个词叫做“不惑之年”,是形容人在不同阶段的表现。除了“三十而立”之外,那么不惑之年应该是多少岁呢?一起来看看吧!
不惑之年是几岁
“不惑之年”是指的四十岁,意思是人到了四十岁的时候就应该能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不惑之年”出自于《论语为政》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句。
自“四十而不惑”这一句出现之后,人们就喜欢用“不惑”作四十岁的代称。不惑也可以理解为不会迷惘、疑惑等。
不惑之年有三不换,分别指的是工作不换、感情不换、健康不换。也就是意味着这时候的人肯定安定下来了,因此工作、感情和健康都最好不要换掉。
为什么会有不惑之年有三不换的说法呢?那是因为人到中年之后,激情和工作热情会慢慢退却。如果这时候换工作、感情的话,是没有办法再找到一份新工作充满激情的去干,也没有办法再去经营一段新感情。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到了中年都渴求一份安稳的工作的原因,但是在“三十而立”以及二十几的年纪中,最好还是稍微努力一下,拼搏一下为了四十岁时候的“不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