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雷鸣是夏天常见的天气现象,有时候有些朋友会被巨响的闪电雷鸣吓一跳。秋后是会打雷的,那么,大家清楚古人对秋后打雷的说法是什么?古人对秋后打雷有哪些说法?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古人对秋后打雷的说法
古人认为进入秋分节气以后,逐渐进入深秋之际,出现电闪雷鸣的气象,有“不祥之兆”。所以民间流传下来秋冬季节打雷闪电,预示不是好兆头的农谚俗语。
俗话说:“秋后打雷,遍地是贼。”在农业生产低下的农耕时代,古人认为在深秋打雷,是不祥之兆,年景不好,流民失所,盗贼遍地,才会有此说法。还有俗语说:“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意思是说在秋分节气期间,当地出现电闪雷鸣的气候现象,就预兆当地农作物减产,秋粮歉收,稻米的价格就会飞涨。
秋分节气,逐渐进入深秋,民间流传深秋打雷是“不祥之兆”,原因何在?
A、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对大自然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从而充满敬畏,因此,古人认为秋冬打雷是不祥之兆。
秋分三候第一候,就是“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电的形成,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在四季分明的地区,一年四季之中,雷电这种气候现象,在深秋至冬季确实比较少见。
所以,在这个季节出现打雷闪电气候现象,就显得天气异常,在古人不明就里的封建迷信思想下,就有“天气反常必有妖”的观点流传于民间,所以古人认为秋分后打雷是不是什么好现象。
B、秋分节气来临后打雷闪电,有时候确实会伴随气象灾害,影响农业收成。
古人通过对“秋冬打雷”的现象长期而细致的观察后发现,这个时期雷电活动频繁,说明暖湿气流与冷空气活动强烈,容易形成雨雪天气,出现极端天气的概率比较大。特别进入秋分节气以后,三秋”大忙时,在秋分时节出现强对流天气,对“三秋”正常进行的带来消极影响,会造成作物倒伏,田间积水等问题,造成作物籽实霉烂或发芽,从而导致作物严重减产,甚至个别地块绝收。
俗话说:“7月落金,8月落银,9月10月落穷人”!在秋分“三秋”大忙之时,下雨非常不利于秋收秋晒。在秋分节气,如果当地时常有雷电发生,说明当地有强对流天气频繁,那么,就不排除大风、冰雹、强降雨等极端气象灾害会发生,对秋收秋播等农事农忙,就不排除会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影响秋粮丰收。
在古人生产力水平有限,对大自然认知有限的观念下,加上秋冬季节出现打雷闪电现象,确实会出现一些气象灾害,从而影响到农业的丰收。所以不难理解,古人认为秋分节气以后打雷闪电,气候反常不是好现象。从而形成秋冬季节打雷不是“好兆头”相关农谚俗语流传下来,民间也就有人认为秋冬季节打雷是“不祥之兆”。
实际上,秋冬季节打雷闪电,就是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而已。
A、秋冬季节雷电现象为什么偶有发生?
秋分节气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热量却较多,气温降低的速度明显加快。也就是说我们所处的北半球受大陆冷气团控制,副热带高压减弱,秋冬季节空气冷凉而干燥,秋高气爽来临。加之太阳辐射减弱,就不易形成强对流的冷锋天气,因而较少发生雷电雷雨现象。
B、秋冬季节雷电现象为什么又会发生?
特别是在进入秋分节气以后,当地强盛的暖湿气流遇到南下的冷空气时,冷空气下沉,低层暖而潮湿的空气被强迫抬升,产生了强烈的对流,为雷电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雷暴冷锋,或者说是冷锋雷雨。也就是说,这种我国常见的冷锋雷雨的形成,是冷暖湿气流交汇碰撞,形成很常见的一种自然气候现象。
所以民间有:“春花秋开雷打冬,开春蛙鸣六月雪”的说法。也就是说这种气候现象自古以来就有,只是一种少见的气候现象而已,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由此不难看出,自古以来,人们害怕“秋冬季节打雷”的真正原因:
一是、因为一年之中这个时期打雷闪电确实比较少见,所以秋分三候,古人总结出第一候就是“雷始收声”,可想而知在秋分节气后,出现打雷闪电难免被古人认为气候异常。
二是、因为秋分节气来临后,出现打雷闪电这种强对流天气现象,确实对“三秋”大忙会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近期河南、山东等地的降雨,就影响到当地人们秋收工作。所以,自古以来,民间才会流传深秋打雷不好的种种说法!
相关推荐
雷打雪是什么预兆 雷打雪是征兆什么
冬天打雷民间有什么说法 冬天下雪打雷预示着什么
下雪天为什么会打雷闪电 雪天为啥会打雷闪电
11月份打雷闪电什么征兆 11月打雷闪电是有什么预兆
特别响的雷什么预兆 特别响的雷有什么征兆
西瓜是在夏季最受许多人欢迎的水果之一,因为不仅味道爽口,而且营养丰富,几乎每个人都要吃。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立秋后不能吃西瓜了吗?立秋过后不可以吃西瓜吗?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立秋后不能吃西瓜了吗
能吃西瓜。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立秋以后,天气逐渐转凉,吃西瓜还是要悠着点。
立秋后少吃西瓜的原因
其一,味道不好吃。立秋以后,除了个别晚熟的品种,绝大多数西瓜都开始拉蔓(罢园)。最后一茬的西瓜,不仅个头小,而且甜度低。甚至个别西瓜还有酸味,容易有坏瓜,味道不好吃。所以说立秋后的罢园西瓜不要吃。
其二,吃不到西瓜。西瓜的季节性很强,不耐存储和运输。夏天是旺季,西瓜很常见,也能经常吃到。以前交通不便利,立秋以后西瓜就罢园了,除了产地,其他地方就吃不到西瓜了。后来就变成立秋以后不能吃西瓜。
其三,西瓜性寒凉。夏天天气炎热,吃西瓜能消暑解渴。秋天天气开始转凉,西瓜是寒凉之物,肠胃又是喜热怕冷。西瓜吃多了,就容易导致拉肚子。所以很多老人都说“立秋以后不能吃西瓜”,这其实是长期的经验总结。
立秋饮食禁忌
1、忌暴饮暴食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使人发胖。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2、忌吃辛辣生冷的食物
秋天还应当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也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另外,由于秋季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
3、忌吃过燥的食物
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食物。另外,为迎接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热量的摄取大于散发,稍不小心,体重就增加,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应多吃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红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
此外,普通人立秋后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强肝脏功能,要多吃苹果、葡萄、山楂、柚子等偏酸、多汁的水果,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都有疗效。
4、忌吃油腻、煎炸的食物
油腻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积聚在胃中,加重体内积滞的热气,不利于润燥,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在秋季复发或加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5、忌盲目控制饮食
秋季人易胖,有些怕胖的人为了控制体重,在秋季只吃瓜果蔬菜,不吃主食。这种做法不可取。无论任何季节,忽视主食进行减肥的行为都极其不当。人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储备应全面而均衡,必须通过丰富的饮食提供,主食更是不可缺少的营养来源。
此外,常被减肥一族鄙视的肉类,也同样含有其他食物无法替代、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盲目改变饮食结构,对于身体有害无益。
立秋如何做好疾病防范工作
秋季的到来,人的身心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因此很多疾病就会“趁虚而入”,进而影响机体健康。特别是体制弱一点的朋友,在这个时候,很容易受疾病困扰。
1、胃肠疾病。有胃病的人要注意保暖,饮食以温、淡、素、鲜为宜,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吃过冷、硬、烫、辣、黏的食物,戒烟禁酒。
2、感冒。夏秋之交要注意防寒,室内注意通风。身体健康的人,常用冷水洗洗口鼻,有助于预防感冒。
3、呼吸道疾病。季节变化时,呼吸道防御能力差的人很容易得病。老幼等体弱者需注意锻炼,加强营养,保持轻松心态也很重要。
4、皮肤感染。季节交替,很多人容易皮肤过敏,要注意多补水,预防敏感。
5、肺炎。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部分是肺部。要积极加强锻炼,增强肺功能,饮食方面应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以增强肺部的水分。
6、脑血管疾病。寒气与燥邪相结合,使血管收缩,导致脑血管病变增多,很容易诱发中风。进餐时防止过饱,晚餐以八分为宜。
相关推荐
人真的需要每天都大便吗 人需要每天都排便吗
耳垢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耳垢究竟是从哪儿来的
十二生肖为什么没有猫 十二生肖中为什么没猫
台风的名字是怎么取的 台风的名字是如何来的
什么是日期 日期是什么意思
立秋,意味着暑去秋来,秋天开始。此时虽然天气仍然炎热,暑气难消,有“秋老虎”之称,但天气总的趋势是从热转凉,从凉转寒。那么立秋后要注意什么呢?
立秋后养生注意事项
1、立秋后运动要适量
立秋后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应该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注意运动前要有5至10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最佳锻炼时间:最好选择一早、一晚进行锻炼,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暴晒灼伤皮肤,在高温湿热中不宜运动过于剧烈。
2、立秋后要少吃西瓜
谨记“秋瓜坏肚”。不论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3、秋季要防燥
秋天人们有时会感到烦躁,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冰糖炖秋梨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提醒: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4、谨防“空调病”
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持续开空调,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
5、秋季养生注重养肺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根据顺应四时的养生原则,秋冬养阴。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因为需要润燥、养阴、润肺。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立秋和秋分这2个节气主要是有时间上的差别,立秋节气在前,而秋分节气在后。古代常说秋后问斩,那么,大家知道秋后问斩是立秋还是秋分?古代的秋后问斩是指立秋还是秋分?以下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内容,如果大家觉得不错,就是小编的荣幸了。
秋后问斩是立秋还是秋分
秋后问斩是秋分。秋分这一天最大的习俗是要祭月,唐代柳宗元曾经说过:“按礼,秋分夕月。盖其时昼夜平分,太阳当午而阴魄已生。”
其意思是,按照古代的礼俗,秋分这一天应该实行祭月的典礼,这个时候昼夜平分,阴气开始渐渐的占了上风,月亮属阴,所以这个时候祭祀月亮是再合适不过。
秋分祭月首先祭祀时间不能搞错,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时间点是固定的,祭太阳是跟着太阳升起之时开始祭祀。祭月是傍晚祭祀,而且有明确规定叫“秋分日酉刻”,就是现在的晚上五点到七点,在月亮初升之时开始祭月。
而且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还记载过:“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士大夫包括老百姓是不能去祭祀,这是皇家的事。
但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一度把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典礼给废除了。到明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璁当政之后,改了祖宗的章程,在北京加修了日坛、月坛,才有了春分祭日、秋分祭月。
为什么要在秋分以后处斩死囚
一种说法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到了秋天,就知道人们这一年的付出如何。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载:“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大概意思就是说,世间万物都有自己顺应的天时,不要违反天道,反其道而行之。因果循环,本就是天道轮回。
秋天收获以后,就进入了万物肃杀时期,树叶凋零,青草干枯,寒气逼人,适合执行死刑。
如果选择在山花烂漫的春天,或者是五彩斑斓的夏天行刑的话,是多么煞风景的一件事。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秋后问斩是在遵循天道的基础上,对王道的另一种诠释。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统治者都以天子自居,认为自己是上天派来统御人间的统治者。他们的旨意,代表的就是天意。
古人认为,天的四时(春、夏、秋、冬)和王的四政(庆、赏、刑、罚)相互对应。
《礼记月令》也记载:“孟秋之月,用始行戮”。
也就是说,秋天对应的则是刑罚。王道建立在天道的基础上,每个朝代按照自身的特点或者国情,制定适合自己的制度。
第三种说法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属于农耕文明,一年四季中,百姓在春天和夏天是最忙的,秋收以后才会有空闲的时间。
干完农活到了秋分时节休息的差不多了,就会有精力和劲头前来观看行刑。
行刑必须得是公开的,一方面是为了震慑百姓,让他们明白,犯了大罪就是这个下场,减少犯罪的发生。
另一方面秋分以后,问斩会给罪犯留出一定的时间“上诉”。对于一些冤假错案来说,还有翻盘的机会,这一点其实非常的人性化。
“秋后问斩”短短四个字,其中蕴含的意思,大概就是千百年来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和智慧。
一切事物都有其发展运行的轨迹,只有顺应这些轨迹,才会得到好的收获。
因果循环,一切皆有定数。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果!
正如《涅盘经遗教品一》中所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相关推荐
河北一年种几次庄稼 河北省一年几次耕种庄稼
山西一年种几次庄稼 山西省庄稼一年耕种多少次
云南一年种几次庄稼 云南庄稼一年栽种多少次
2022秋分可以收秋了吗 2022年秋分是能收秋了吗
秋分是秋天的开始吗 秋分节气是秋季的开始吗
导语:民间有“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但因为我国地域辽阔,气候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我国一些地区立秋的时候还是比较热的,但热的时段发生了改变。那么,一般立秋晚上是不是凉快了?到底2020立秋后夜晚还热吗?一起来分析。
2020立秋后夜晚还热吗 立秋晚上是不是凉快了
立秋晚上天气
立秋后晚上较凉快。立秋后是“秋老虎”,“秋老虎”虽然气温较高,但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不是很热,不至于热得喘不过气来。
民间有“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而划分立秋早晚的标准一般是以中午为界。根据3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立秋早晚对气温没有明显的影响。一般立秋的时候还处于盛夏之中,高温和降水依然会频繁造访,有时还会出现“秋老虎”的身影。立秋虽然意味着天气马上凉爽下来,但是的确由此开始气温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更重要的一点是,随着太平洋高压的东移,开始转受大陆高压控制,空气湿度减小,天气变得干燥,闷热的感觉也会渐行渐远。
立秋前,受大陆高压控制,天气以干暖为主;立秋后,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暖湿气流到来,人们就会感到湿热或闷热。立秋后,天气并不会马上转凉,仍然会很热。毕竟现在天气还是站在三伏天的尾巴上,“夏老虎”已让人热得受不了,“秋老虎”再发发余威,热的日子还挺长,大家还得熬一熬。
立秋后养生注意事项:
立秋养生
1、衣:春捂秋冻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但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这时,应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
2、食:不宜大补
经过一个漫长炎热的夏季,人们的脾胃多有损伤,消化功能尚处于脆弱状态。因此,刚入秋时不宜大补,应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主,为秋冬寒冷季节进补打下良好基础。
3、住:早卧早起,防治空调病
立秋后,起居调养宜早卧早起,因为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季适当早起,还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另外,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所以空调开放时间不宜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同时,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要经常喝点姜汤。因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4、行:多做户外运动,仍要防暑
立秋并非意味着真正的秋天到来,此时炎夏的余热未消,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会真正地凉爽起来。因此,立秋后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立秋到来之际,人们容易产生秋燥。此时正是润燥生津的最佳时期,立秋节气,各种健康问题也随之出现,所以日常我们要做好养生攻略。那么立秋后养生吃什么呢?下面给大家推荐秋季必吃的养生食物。
立秋是什么意思?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三侯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秋季养生必吃4类食物
润燥-首选莲藕
莲藕的食用方法“生熟两相宜”。作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凉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养肺-首选杏仁
杏仁最好与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喝;和猪肺一起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当然,当零食吃的烤杏仁也能适当吃一些。甜杏仁和烤过的大杏仁在超市和农贸市场都能买到,苦杏仁一般在中药店出售,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滋阴-首选蜂蜜
蜂蜜可以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也可以与鲜榨的果汁混合。将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盖蒸熟,能补肺阴不足。在凉拌西红柿等凉菜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错;蜂蜜也可和时令水果相拌,味道鲜美。
调胃-山药、芡实
立秋后很长一段时间,气温还是较高的,空气湿度也较大。再经过苦夏的煎熬,很多人脾胃虚弱。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不妨适度吃点养胃的食物,如芡实、山药等。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