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高积云

2022/9/13 21:50:59
万年历日历:高积云知识
高积云知识
透光高积云预示什么天气

众所周知,云是由小水滴和空气中的粉尘组成的,而它们的直径比太阳光的任何一种颜色的光的波长都要长。最近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下,透光高积云预示什么天气?透光高积云征兆哪种天气?希望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能够解决你的困惑,欢迎更多的朋友来阅读。

透光高积云预示什么天气

透光高积云预示晴天或者雨天,要分具体情况来看。透光高积云如果变化不大,预示着晴天。如果高积云厚度继续增厚,并逐渐融合成层,则显示天气将有变化,甚至会出现降水。

透光高积云,形似鱼鳞,云块之间有明显的缝隙,即使无缝隙云块边缘也较明亮。一般是天气将转晴且有两三天万里晴空的征兆。原因是高空冷空气下沉冲破了连续的云层,从而形成了鱼鳞云。冷空气下沉到地面受热,空气中的水分蒸发,相对湿度降低,气压升高,云层也升高,从而出现连续晴天。

民间有“天现鱼鳞云,不雨风也颠”的说法,出现这种云彩,是冷空气到来前,云层逐渐压低、加厚,由于高层气流不稳定,形成“鱼鳞云”,之后往往会下阵雨。

透光高积云主要分类

高积云主要分为透光高积云、蔽光高积云、荚状高积云、积云性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和堡状高积云。

透光高积云(Ac tra)云块厚度变化较大,从白色到深灰,常成一个或两个方向整齐地排列,云块之间有明显的缝隙;有时云块之间无缝隙,其边缘也比较明亮, 可分辨出日、月位置。

实例:2016年2月17日傍晚,江西景德镇市蔚蓝的天空出现一条条白色的带状云,这些云朵十分有规律地排列着,看上去十分壮观。当天下午,江西省九江、婺源等地上空也出现类似带状云。有专家指出,这种云叫透光高积云,一般存在于高空。

蔽光高积云(Ac op) 云块较厚,呈暗灰色,云块已融合成层,之间无缝隙,不能辨别日、月位置。云块排列不整齐,常密集成层,偶有短时、间隙性降水。

荚状高积云(Ac lent) 云块呈白色,中间厚、边缘薄,轮廓分明,通常呈豆荚状或椭圆形,弧立分散在天空。当云块遮挡日、月光线时,常出现美丽的虹彩。荚状高积云通常形成在下部有上升气流、上部有下降气流的地方。上升气流绝热冷却形成的云, 遇到上方下降气流的阻挡时,云体不仅不能继续向上升展,而且其边缘部分因下降气流增温的结果, 有蒸发变薄现象,故呈荚状;气流越山时,在山后引起空气的波动,也可形成荚状云。

荚状高积云多出现在晴朗有风的天气,农谚有天上豆荚云,地上晒煞人这一说法。 这种云通常产生日华和月华。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就将转为阴雨。

实例:2014年8月,厦门上空现酷似UFO状云彩,专家称其学名叫荚状高积云。

积云性高积云(Ac cug) 云块大小不一,呈灰白色,顶部略有凸起,外形略有积云特征。它是由衰退的积云或积雨云下部消失、顶部扩展而成。 一般预示着天气将逐渐趋于稳定。

絮状高积云(Ac flo) 云块云块边缘比较破碎,很像破碎的棉絮团分散在天空,呈灰色或灰白色,云块大小以及在空中的高低都很不一致。 絮状高积云产生于空中潮湿气层中,由强烈的乱流混合作用而形成的。有的地区出现这种云,常常预示有雷雨天气,农谚“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属临”的说法。

实例:2015年9月9日,台北的天空昨出现许多一块块均匀分布的云,气象局解释是高积云,东北风凉空气遇上较暖海面就有机会出现这样的胞状云,当高积云出现时,就代表东北风较强,水气变多,天气有变差的趋势。

堡状高积云(Ac cast) 云块呈细长条状分布在高空,底部近乎水平,顶部间隔出现上凸云顶,很像城堡,也有的像锯齿的形状。这种云的出现常预示着将有不稳定的雷阵雨天气,农谚有“城堡云淋死人”这一说法。


透光高积云的天气征兆

想必大家应该都清楚,一般云朵都是在两平方公里以上,重量是在千吨级别的。云的分类实在是太多了,最近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透光高积云的天气征兆是什么?透光高积云天气的预兆是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透光高积云的天气征兆

透光高积云在变化不大的时候,征兆着晴天。高积云厚度继续增厚的时候,并逐渐融合成层,征兆天气将有变化,甚至会出现降水。

民间有“天现鱼鳞云,不雨风也颠”的说法,出现这种云彩,是冷空气到来前,云层逐渐压低、加厚,由于高层气流不稳定,形成“鱼鳞云”,之后往往会下阵雨。

透光高积云是形似鱼鳞的白云,一排排一列列,是强冷空气到来时出现的一种云层,预示着近期天气状况不稳定。

透光高积云特点

透光高积云,一般而言,冷空气来之前,云层逐渐加厚,并呈层分布,厚重的云层在相互“挤压”下,就会呈现出鱼鳞形状的云。气象专家介绍,这种鱼鳞云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变为降雨云团。气象谚语形象地说:“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透光高积云的特点是云层处于比较高的高空,云块较薄,呈白色,常成一个或两个方向整齐地排列,云块之间有明显的缝隙,即使无缝隙云块边缘也较明亮,能辨别日、月位置。

为波状云,云块轮廓分明,常呈扁圆形、瓦块状、鱼鳞片,或是水波状的密集云条。成群、成行、成波状排列。大多数云块的视宽度角在1-5度。有时可出现在两个或几个高度上。薄的云块成白色,厚的云块呈暗灰色。在薄的高积云上,常有环绕日月的虹彩,或颜色为外红内蓝的华环。

为什么云朵是白色的

散射以光和粒子的尺寸的不同可分为米氏散射和瑞利散射。当粒子尺度比波长小得多时,采用瑞利散射,也就是天空的颜色的来源;当粒子尺度与波长可相比拟,比如说云中的小液滴,此时应当采用米氏散射,这是云是白的原因。

瑞利散射(Rayleigh scattering),由英国物理学家约翰斯特拉特,第三代瑞利男爵(John Strutt, 3rd Baron Rayleigh)的名字命名。它是指微小颗粒(例如单个原子或分子)的半径比光或其他电磁辐射的波长小得多时候,微小颗粒对入射光束的散射。

瑞利散射在光通过透明的固体和液体时都会发生,但以气体最为显著。它是指微小颗粒(例如单个原子或分子)的半径比光或其他电磁辐射的波长小得多时候,微小颗粒对入射光束的散射。瑞利散射在光通过透明的固体和液体时都会发生,但以气体最为显著。

夕阳(日落)的颜色当日落或日出时,太阳几乎在我们视线的正前方,此时太阳光在大气中要走相对很长的路程,所看到的直射光中的蓝光大量都被散射了,只剩下红橙色的光,这就是为什么日出或日落时太阳附近呈现红色,而云也因为反射太阳光而呈现红色,但天空仍然是蓝色的,只能说是非常昏暗的蓝黑色。如果是在月球上,因为没有大气层,天空即使在白天也是黑的。米氏散射(Mie Scattering)由德国物理学家古斯塔夫米于1908年提出的。

蓝天白云它是指微小颗粒的半径和入射光的波长差不多时,大部分入射光线会沿着前进的方向散射,这种现象称为米氏散射这种微粒包括灰尘,水滴,来自污染物的颗粒物质,如烟雾等。


高积云在什么时候出现

天上的云就像洁白的棉花,像连绵的山峰,像翻腾的巨浪,像奔腾的骏马,像威武的雄狮,形状各异。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高积云在什么时候出现?高积云是在何时出现?有不知道的小伙伴赶快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高积云在什么时候出现

高积云在中云高度上稳定而湿润空气发生波动的时候出现。云体呈块状、片状或球状;云块有时分散孤立,有时聚集成群,排列成行,好象田垄或波浪;云块常呈白色或灰色,中部较阴暗;云体各部分的透光程度不同,薄的部分能见日、月轮廓,有时出现华和虹彩现象。薄的高积云稳定少变,一般预示天晴;厚的高积云如继续增厚,有时也有零星雨雪。其类别有透光、蔽光、积云性、絮状、荚状、堡状等高积云数种。

高积云云块较小,轮廓分明,在厚薄、形状上有很大差异。薄的云块呈高积云白色,能见日月轮廓,厚的云块呈暗灰色,日月轮廓分辨不清。常呈椭圆形、瓦块状、鱼鳞片或水波状的密集云条,常成群、成行、成波状排列。

高积云主要分类

高积云主要分为透光高积云、蔽光高积云、荚状高积云、积云性高积云、絮状高积云和堡状高积云。

透光高积云(Actra)云块厚度变化较大,从白色到深灰,常成一个或两个方向整齐地排列,云块之间有明显的缝隙;有时云块之间无缝隙,其边缘也比较明亮,可分辨出日、月位置。

实例:2016年2月17日傍晚,江西景德镇市蔚蓝的天空出现一条条白色的带状云,这些云朵十分有规律地排列着,看上去十分壮观。当天下午,江西省九江、婺源等地上空也出现类似带状云。有专家指出,这种云叫透光高积云,一般存在于高空。

蔽光高积云(Acop)云块较厚,呈暗灰色,云块已融合成层,之间无缝隙,不能辨别日、月位置。云块排列不整齐,常密集成层,偶有短时、间隙性降水。

荚状高积云(Aclent)云块呈白色,中间厚、边缘薄,轮廓分明,通常呈豆荚状或椭圆形,弧立分散在天空。当云块遮挡日、月光线时,常出现美丽的虹彩。荚状高积云通常形成在下部有上升气流、上部有下降气流的地方。上升气流绝热冷却形成的云,遇到上方下降气流的阻挡时,云体不仅不能继续向上升展,而且其边缘部分因下降气流增温的结果,有蒸发变薄现象,故呈荚状;气流越山时,在山后引起空气的波动,也可形成荚状云。

荚状高积云多出现在晴朗有风的天气,农谚有天上豆荚云,地上晒煞人这一说法。这种云通常产生日华和月华。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就将转为阴雨。

实例:2014年8月,厦门上空现酷似UFO状云彩,专家称其学名叫荚状高积云。

积云性高积云(Accug)云块大小不一,呈灰白色,顶部略有凸起,外形略有积云特征。它是由衰退的积云或积雨云下部消失、顶部扩展而成。一般预示着天气将逐渐趋于稳定。

絮状高积云(Acflo)云块云块边缘比较破碎,很像破碎的棉絮团分散在天空,呈灰色或灰白色,云块大小以及在空中的高低都很不一致。絮状高积云产生于空中潮湿气层中,由强烈的乱流混合作用而形成的。有的地区出现这种云,常常预示有雷雨天气,农谚“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属临”的说法。

实例:2015年9月9日,台北的天空昨出现许多一块块均匀分布的云,气象局解释是高积云,东北风凉空气遇上较暖海面就有机会出现这样的胞状云,当高积云出现时,就代表东北风较强,水气变多,天气有变差的趋势。

堡状高积云(Accast)云块呈细长条状分布在高空,底部近乎水平,顶部间隔出现上凸云顶,很像城堡,也有的像锯齿的形状。这种云的出现常预示着将有不稳定的雷阵雨天气,农谚有“城堡云淋死人”这一说法。


透光高积云和卷积云的区别

在多变的天气里,我们要关注天气预报,也要自己学会辨认天气,这样餐能让你的出行更加安全和便利。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下,透光高积云和卷积云的区别有哪些?透光高积云与卷积云的不同是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内容,供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透光高积云和卷积云的区别

区别是云快大小和形状不同,透光高积云云块虽小,但有阴暗部分。而卷积云的块很小,地平线30°以上,云块视宽度小于1°且很明亮。

卷积云必须具有以下特征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否则为高积云。

(1)卷积云与卷层云之间有明显的联系。

(2)从卷云或卷层云蜕变而成(高积云也可演变成卷积云,但云底显然升高)。

(3)确有冰晶云的特征。

透光高积云的观测

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

1、云状的观测

按照云形成的物理过程和形态特征可将云状划分为积状云、层状云和波状云3类。

2、透光性的观测

只有层积云Sc、高积云Ac和高层云As有透光与蔽光之分。Sc和Ac是否透光取决于云块密度、厚度、排列和云块的明亮度,As取决于云层本身的厚度和均匀度。从结构上讲,Sc和Ac都属于同一性质的波状云,是在不同高度的逆温层下由乱流形成的,云内多乱流,有明显的条块结构,云项和云底起伏不平,各处云厚呈间歇式的跳跃变化。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同一层Sc(或Ac)的条块结构、云块接缝处和云体各部位的透光程度可有明显的差异,所以Sc(或Ac)透光与蔽光通常在较大范围可以共存,因此在可视范围内只要观测到并存现象,就可以同时记录透光Sc(或Ac)和蔽光Sc(或Ac)。

3、判定透光高积云云码:

透光高积云电码包括中云码3、4、5、7,它们各自代表的意义可用“稳、变、系、双”加以概括。“稳”是指透光高积云稳定少变。这种透光高积云通常出现在稳定的气团内部,云的生消、演变、移动都很不明显并在同一高度上,应选用中云电码3。“变”是指生消变化的荚状高积云或透光高积云,出现在一个或几个高度上。出现这种高积云时,表示中空有较强的下沉气流,预示天气一般较稳定,应选用中云电码4。“系”是指透光高积云有系统地发展,有时部分可演变为蔽光。这种透光高积云通常出现在锋面天气条件下,有系统地侵入天空,应选用中云电码5。“双”是指出现在不同高度的双层透光高。编报透光高积云云码,还要注意云向、云速和云的演变。

云的成因和成分

人们常常看到天空有时碧空无云,有时白云朵朵,有时又是乌云密布。为什么天上有时有云,有时又没有云呢?云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它又是由有什么组成的?

漂浮在天空中的云彩是由许多细小的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有的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及冰、雪粒,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厚度。

云的形成主要是由水汽凝结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稠密;越往高空,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

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和动、植物的水分,随时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入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以后又再蒸发(升华),再凝结(凝华)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水汽从蒸发表面进入低层大气后,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C,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化为小冰晶。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是云了。


高积云和层积云的区别

云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有千奇百怪的形状,总是在天上飘着。有些朋友想学习更多关于云的知识,那么,今天就来讲讲,高积云和层积云的区别是什么?高积云与层积云的不同有哪些?不清楚的小伙伴们要注意了,以下是重点内容,走过不要错过。

高积云和层积云的区别

区别是高积云属于中云族,层积云属于低云族;高积云云块个体都相当大其视宽度角多数大于5°,层积云的云快薄厚或形状有很大差异,有条状、片状或团状,结构较松散;高积云云高一般在2500米以上,层积云在海洋环境下,云层底部距地面达150~600米;在冷锋后和靠近湖区,云底高度约为600~1500米;在其它地区,尤其是积云扩散形成的层积云底部高度可达900~2000米。

高积云在约2000~5000米的高空逆温层下面,冷空气处于饱和条件下而形成的,由水滴或过冷水滴与冰晶混合组成。日、月光透过薄的高积云,常由于衍射而形成内蓝外红的光环或华。

层积云在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空气的波状运动和乱流混合作用使水汽凝结而形成,有时是由强烈的辐射冷却而形成的。薄的层积云一般表示天气较稳定,不过层积云逐渐加厚,甚至融合成层时则表示天气将有变化。低而厚的层积云往往产生降水,但不太可能形成大型降水,因为层积云的云层薄,向上运动很弱,可能出现的降水为毛毛雨和零星小雨。它的存在影响日气温变化,即白天降低日照,夜晚又阻碍冷空气的扩散,所以形成凉爽、潮湿的天气。

层积主要分类

层积云主要分为透光层积云(Stratocumulus translucidus)、蔽光层积云(Stratocumulus opacus)、积云性层积云(Stratocumulus Cumulogenitus)、荚状层积云(Stratocumulus lenticularis)、堡状层积云(Stratocumulus castellanus)5种。

云块较薄,呈灰白色,结构松散,形体圆浑,边缘毛糙,排列整齐像田垅和大海的波浪,云块之间有明显缝隙。即使没有缝隙,云块边缘也比较明亮。透过云层可辨日、月位置。

云块大而厚实,呈暗灰色,云块之间无缝隙,密集成层,底部有明显的波浪起伏。不能辨别日、月位置,时有间隙性降水。

云块大小不一,呈灰白或暗灰色条状,顶部有积云特征,由衰退的积云或积雨云展平而成。其成因主要由对流减弱,积云、积雨云衰败,扩展、平衍而成;或弱对流上升直接形成。

云体扁平,中间厚边缘薄,轮廓分明,呈巨大荚状。其成因主要由局部升降气流汇合而形成。当气流上升空气绝热冷却形成云时,如果遇到下沉气流的阻挡,云体不但不能继续向上伸展,而且其边缘部分还要受到下沉气流的冲刷,逐渐蒸发变薄,从而形成中间厚,边缘薄形似豆荚。

云块细长,底部水平,顶部凸起有垂直发展的趋势,远处看好像城堡或者长条形锯齿。其成因为:在原有波状云层的下部有对流或者乱流发展时,其中的较强的上升气流突破稳定层之后,局部垂直发展所形成的。

什么原因让云朵一直漂浮在空中

云朵虽然体积比较大,但整体重量也是很恐怖的,所以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云朵一直漂浮在空中?云朵的主要成分是水滴和微尘,这两种物质通常都不会飘荡在空中,那为什么云朵可以。其实这主要与风和蒸腾作用有关。

首先水滴的大小决定了下落的速度,通常水滴直径达到五毫米,下落速度就可以达到每秒6.5米左右。不过这种情况只限于无风环境。但是高空中对流剧烈,自然是一直存在风的。并且地面的温度高于空中的温度,所以热空气在上升时就会给云朵一个托力,这样风和热空气的影响,最终云朵就漂浮与空中。

云朵虽然会以为各种原因漂浮在空中,不过云朵也有承载限度。云朵中的主要成分是水滴,水滴在空中会不断的碰撞,而这也导致了水滴逐渐聚合,最终体积增大,这时因空气无法承受水滴的重量,最终雨滴逐渐下落,变成降雨。不过当空中温度比较低时,水滴也有可能变成冰雹或雪花。

虽然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比较发达,自认为可以掌握地球命运,殊不知地球上数亿年形成的规律是我们无法打破的。水循环的整个过程包括了蒸腾、蒸发、降雨等环节,这是大自然对生命的馈赠,也是我们能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所以面对大自然,我们应该表达敬畏,而不是傲慢。


透光高积云位于大气的什么层

大家都知道,有时候的天气是很多变的,上午晴空万里,下午也许就暴雨磅礴了。有些朋友见过透光高积云,所以想来学习一下它的相关内容。那么,小编就来说说,透光高积云位于大气的什么层?透光高积云在大气的哪一层?下面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快来长知识吧。

透光高积云位于大气的什么层

位于高空大气层,透光高积云的特点是云层处于比较高的高空,云块较薄,呈白色,常成一个或两个方向整齐地排列,云块之间有明显的缝隙,即使无缝隙云块边缘也较明亮,能辨别日、月位置。

为波状云,云块轮廓分明,常呈扁圆形、瓦块状、鱼鳞片,或是水波状的密集云条。成群、成行、成波状排列。大多数云块的视宽度角在1-5度。有时可出现在两个或几个高度上。薄的云块成白色,厚的云块呈暗灰色。在薄的高积云上,常有环绕日月的虹彩,或颜色为外红内蓝的华环。

大气层的作用:

1、这层大气既为生命所必需,又为地面生物提供良好的保护。

2、如果没有大气,来自太空的陨石将像超级炮弹一样,将地面的一切毁坏净尽。因有大气保护,绝大部分陨石尚未落地之前就已焚化消失。

3、由此所产生的细微粉尘,既为雨滴提供适当的凝集核心,使降雨成为可能,并且使直射的日光受到一定程度的散射。这一散射对人的视觉非常重要。

4、它不但使天空呈现明亮美丽的蔚蓝色,而且使地面的光照变得柔和均匀,使人获得均衡的视觉。否则,地面景物在强烈的直射阳光下,明暗对比将过分强烈,难以形成清晰的视像。

5、天上则除炫目的日光和刺眼的星斗之外,整个天空背景无论昼夜都将是一片漆黑,既无苍穹碧落,也无良辰美景,举目所见,唯有黑白分明。

大气层分为几层

按温度变化科学家将大气层分为5层。

1、对流层

(1)从地面到大约10~16千米处(极地大约8~9千米,赤道15~18千米),是大气层的最底层。

(2)这一层集中了约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三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量。

(3)大气的对流在这一层十分发达,气温随高度的下升而均匀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降低0.6℃,在11千米附近温度下降到-55℃。

(4)这层的顶部叫对流层顶,这里气温不再随高度上升而降低,而是基本不变,是一个很稳定的层次,对流层里的天气影响不到这儿来。这里经常晴空万里,能见度极高,空气平稳,非常适宜喷气客气的飞行。

2、平流层

(1)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5千米高空附近。

(2)这一层是地球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地方,尤其是在其下部,即在15~25千米高度上臭氧浓度最大,因而这一层又称臭氧层。

(3)平流层虽然水汽极少,天气现象比较少见,但随着气象火箭和卫星的发射,发现这一层的气流等的变化与对流层中天气变化有着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3、中间层

(1)从平流层顶向上,也就是从55千米到80千米这个范围被命名为中层大气,简称中层。

(2)在这里,温度随高度而下降,大约在80千米左右达到最低点,约为-90℃。人们一般把飞行高度达到80—100千米的飞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气飞行的航天器。

4、热层

(1)从中层大气向上到500千米左右的范围。之所以叫热层,是因为这层中的空气分子和离子直接吸收太阳紫外辐射能量,因而运动速度很快,和高温气体一样。

(2)这里空气极其稀薄,尽管热层顶的气温可达1000℃(太阳比较宁静时)~2000℃(太阳活动剧烈时),但实际上却根本不会感到热。

5、逃逸层

(1)500千米以上是外大气层,这一层顶也就是地球大气层的顶。在这里地球的引力很小。

(2)再加上空气又特别稀薄,气体分子互相碰撞的机会很小,因此空气分子就像一颗颗微小的导弹一样高速地飞来飞去,一旦向上飞去,就会进入碰撞机会极小的区域,最后它将告别地球进入星际空间,所以外大气层被称为逃逸层。

(3)这一层温度极高,但近于等温。这里的空气也处于高度电离状态。人类大部分的航天活动都是在逃逸层之内(或之外)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