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有些人觉得,在夏天的时候,楼层越低,蚊子越多,反之,楼层越高,蚊子越少。如此,便有人得出结论:楼层如果很高,就可能没有蚊子了。但实际上,真的住在高层就没有蚊子了吗?到底夏天蚊子是不是住高层就没有了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正确说法。
夏天蚊子是不是住高层就没有了
高层夏天蚊子
并不是。很多人认为远离地面、草丛,住在高层楼房里就没有蚊子,但这是一种错觉。曾有研究者选了4处具有不同地理特征、绿化环境、清洁程度、以及不同程度的蚊虫防控的高层建筑,经过86天的数据收集后发现:从1楼一直到31楼,所有楼层都有蚊子。
掌握蚊的栖息习性是制定灭蚊措施的依据。
蚊羽化后和吸血后均须寻找地方栖息,一般讲蚊喜欢在隐蔽、阴暗和通风不良的地方栖息,如屋内多在床下、柜后、门后,墙缝以及畜舍、地下室等,室外多在草丛、山洞、地窖、桥洞、石缝等处。
据吸血后栖息习性不同把蚊分为以下三种:家栖型:如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半家栖型:如中华按蚊、日月潭按蚊等吸血后有些在室内,有些到室外栖息。野栖型:如大劣按蚊、白纹伊蚊等吸血后要飞到室外消化胃内的血液。
驱蚊的方法有哪些?
驱蚊
1、在房间里面放一些夜来香、茉莉花是有驱蚊的作用的,生活当中想要驱蚊的话,不妨这样做哦!
2、室内安装橘红色灯泡,或用透光的橘红色玻璃纸套在灯泡上,开灯后蚊子惧怕橘红色光线也会逃离。
3、用空酒瓶装上糖水或啤酒放在阴暗处,蚊子闻到甜酒味就会往瓶子里钻,会被糖水或啤酒粘住致死。
4、在玻璃器皿或陶瓷瓦罐等容器的表面均匀涂上一层驱蛔灵糖浆,口朝下放在暗处,蚊子吸食后也会中毒死亡。
5、将晒干后的残茶叶和桔子皮等燃烧可以驱蚊。
驱蚊
6、生吃大蒜、口服维生素B,通过人体生理代谢后从汗液排出体外,也会产生一种蚊子不敢接近的气味。
7、液体电蚊香是利用毛吸管原理,持续加热释放杀虫剂物质,使用最为方便。按每天使用八小时计算,一瓶蚊香液可连续使用30天,免除了每天更换电蚊香片的麻烦。
8、电蚊香片的驱蚊效果也不错,一般可维持6-8个小时。电蚊香的驱蚊原理是将除虫菊等吸入蚊香片中,加热后而蒸发,如果滴上数滴风油精效果更好。
9、蚊香是最古老的天然药物驱蚊办法,傍晚天黑前点燃蚊香,驱蚊效果最佳。
10、防蚊液,又称驱蚊剂,主要用于人们外出或野外作业人员。防蚊液的主要成分是避蚊胺。据说,涂抹合格的防蚊液可以在6-8小时内阻止99.9% 的蚊咬。
买高层的购房者都会想挑一个最好的楼层。楼房住得太高的话,外出占用的时间比较多;楼层太低的话,可能会比较嘈杂且视野不好。那么,高层楼房住几层最好?高层选择几楼住最好?有不知道的购房者们赶快来了解一下吧,希望大家阅读愉快。
高层楼房住几层最好
高层楼房住20-23层最好。这里是100米的黄金分割点位置,这几个楼层是很不错的,采光好、视野宽阔、通风好、没有噪音。这样住起来也是很舒适的,因为采光、空气都好家里不会阴暗潮湿有异味,又和楼顶还有好几层的距离不要担心会很晒的问题。具体就下面来看看吧。
一层优:当发生意外时,比如地震、倒塌、火灾等事故,一层当属最安全的楼层了。这种情况下,如果外窗没有安装用于防盗的栏杆,从一层的房间内逃生就简单一些。
劣:一楼最不安静,如果临街,受路上的汽车尾气、扬尘污染最重。在一些老小区,地下室还会返上来潮气,而且更易受到蚊虫的侵扰。此外,一楼还最易遭盗窃。
二层优:相对一楼来说比较安全,尤其是对那些有小孩的家庭而言,更是如此。劣:和一楼的不足之处一样,二楼的楼层也稍低了一些。
三层优:综合(行情 专区)各方面因素,如果是普通老式的五、六层楼高的住宅,三层是最理想的。劣:一般老式楼房没有电梯,人可以很轻松地爬三层的楼梯,但若是抬洗衣机、沙发等,就没那么简单了。
四、五、六层优:从环境的角度来看,安全性较好。劣:如果没电梯,老人上下楼是个难题。
七层优:对于高层住宅楼来说,七层是“黄金楼层”段。这个楼层安静,不受汽车尾气等影响,并且也不至于让人达到恐高的程度。劣:七层及以上的楼层,对有心血管病、胘晕的人来说,不适宜居住。
八到十六层优:从八楼到十六楼及以上楼层,是最明亮的楼层。较高的树也达不到这个高度,因此光线不易被遮挡。劣:如果在这几层上下有排放废弃物的管道,那么这几层所受的影响是较大的。
十六层以上优:视野较好,空气最清新。住宅楼暖气是往上升的,所以十六层以上最暖和。劣:发生火灾时不易逃生,并且火灾散发的有毒气体都是由下向上扩散的,因此是最危险的楼层。
高层住宅几层较好没有一个特定的标准,比如有些人喜欢住的高看得远,那么他们肯定会选择偏高的楼层。而有些人家里有老人和小孩,喜欢经常出去走走,那么他们肯定希望住的稍微低层一些。
选择楼层的四大标准
一、采光时长:随着楼层越高日照越长、采光越好,尽量选择三分之一以上的楼层。
虽然开发商建设的每个户型都符合国家日照采光标准,但很多户型的日照标准只是按照最低标准设计(一天满足1-2小时日照),完全不能满足购房者日常的日照需求,特别是在阳光如此稀缺的今天,采光充足已经是一个优质房子的标配。
但是购房者根本没办法算清自己购买户型的日照时长,因为计算每个户型的日照时长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楼间距、楼层高度、太阳角度等各种因素,开发商都需要依靠专业的计算软件完成,购房者想计算清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
不过购房者可以采用最简单的挑选方式,因为日照时长是根据楼层递增的,也就是楼层越高日照越长,大概每栋高楼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楼层都能保证充足的日照时长,如果购房者对采光十分看中,尽量选择三分之一以上高的楼层,也就是说33层高楼选择11层以上楼层、18层选择6层以上楼层、11层选择4层以上楼层。
这样就算购房者无法算清户型的日照时长,也能保证房子日照采光充足。
二、噪音污染:噪音污染随着楼层增高而递增,尽量选择低楼层房子规避噪音。
购房者普遍认为楼层越高距离噪音源头越远,噪音污染应该是越低的,但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根据噪音的传播原理,只有房子和噪音污染源超过一倍的距离,才会发生噪音衰减的情况。但实际情况下,虽然高楼层和低楼层的垂直距离很远,但两者距离噪音源的直线距离根本不可能超过一倍,所以不太可能出现噪音衰减的情况发展。
1、楼层越高噪音污染越大,只有噪音污染源较近、26层以上楼层噪音才会发生衰减。
噪音源头距离高层住宅较近的情况下,噪音污染只会在26层以上才会逐层减弱。
如果噪音的污染源头在小区内部,噪音污染会随着楼层增加而增大,不过在10层(30米)左右达到最大值,11层-26层(30米-80米)会一直保持最大值,噪音污染在此段高度内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超过26层(80米)之后噪音会随着楼层的增加而衰减。
噪音源头距离高层住宅较远的情况下,噪音污染只会随着楼层越高污染越大。
如果噪音源头在小区外部,由于高层和低层房源距离噪音源头的直线距离差不多,所以噪音不会发生递减情况,噪音污染反而会随着楼层越高而递增。
2、楼层越高噪音源越多,并且没有障碍物对噪音源进行减弱。
除了噪音传播原理外,高楼层能接受更多的噪音源也导致楼层越高噪音越大。首先当住宅的楼层较高时候,能接受的噪音污染源比低层增加了很多,这和“站得高、看的远”是同样的道理。其次低楼层距离噪音污染源之间有众多的障碍物,这些障碍物会极大的减弱噪音的污染,可是高层基本上是没有障碍物遮挡的,这直接导致高层的噪音远远高于低层。
三、空气污染:9-11层没有扬灰层,但在特定情况下会产生"峡谷效应"。
购房者在购买高层住宅时候,基本上都听说过一个说法:9-11层存在一个扬灰层,空气污染明显高于其他楼层。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9-11层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之下,空气污染才会高于其他楼层,并不是每个高楼9-11层空气污染都高于其他楼层。
这种说法理论依据是“峡谷效应”,指的是当小区周边存在巨大的污染源(工厂、交通干道)等,小区所在的区域高楼林立、在街道风的作用之下,含有污染的气流会非常稳定的分布在30米左右(9楼-11楼),造成这一楼层的空气污染远远高于其他楼层。
购房者需要注意“峡谷效应”产生的前提有两个:第一个小区周边拥有重大污染源、例如工厂等;第二个整个区域呈现兵营式排布,高楼密集形成“峡谷”,这两个条件是极为苛刻的,大部分项目是无法达成这两个前提的。
四、日常便利:高楼层的电梯使用成本高、水压比较低
从日常生活便利的角度而言,低楼层的生活便利程度是优与高楼层的,特别是在发生电梯维修、水电维修时候,低楼层生活基本不会受到影响,高楼层被影响的几率较大。
1、高楼层在电梯高峰期使用时间较长,发生维修出行不便。
电梯的数量是按照住户总数量进行设计的,基本上不会发生电梯不够用的情况。但是在电梯使用高峰期的时候,等待时间就会极大加长,万一错过一班电梯就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大家可以简单算一下,电梯每层开的话大概要花费15秒时间,33层高层一个来回就需要17分钟的时间,这对于高层用户出行是较为不便的。
高层的电梯使用频率高,维护、维修的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低层用户而言影响不大,但对于高层用户而言,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非常麻烦,只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自行解决出行问题。
2、高楼层水压比较低,在用水高峰期使用较为不便。
现在住宅区的供水已经摒弃了水箱供水的方式,基本上采用水务公司直供水的模式,这就导致高层住宅的供水是依靠二次加压供水,但二次加压在各个地方并不稳定,经常出现用水高峰期时候,高层的供水出现不足的情况。
生活小知识推荐》》
发520元红包分手后能要回吗 分手后红包能要回来吗
白玉兰奖几年一次 白玉兰奖多久举办一次
阻尼器是什么东西 阻尼器的作用是什么
蚰蜒最怕什么 蚰蜒的克星是什么
冰箱冷藏室结冰怎么解决 冰箱冷藏室结冰怎么办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许多的高楼大厦不断崛起。现代人的生活已经被钢筋水泥以及快节奏压得透不过气了。因此多层洋房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那么,洋房和高层哪个升值快呢?
洋房的升值会更快一些,因为洋房的规格较高,而且景观的绿化也比较丰富,建筑很多都是以西班牙式或是欧陆古典式,以及英国乡村式等风格为主,装修大气豪华。我们都说物以稀为贵,所以从长远上来看,洋房的升值是较快的。
十层以及十层以上的都称为高层住宅,除了住宅建筑之外,民用的建筑高度不超过二十四米的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如果大于二十四米高层建筑,但是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二十四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一百米的民用建筑,都是属于超高层建筑。
洋房一般都是指七层以下的多层板式建筑,主要是以四五层为主。国外建筑风格明显,绿化率也比较高。一般都处于偏远郊区一大,首层一般都会赠送花园,而顶楼会送露台。
洋房与高层的区别
1、得房率不同:相同面积,花园洋房要比小高层的实用面积多,从得房率来说,洋房的公摊面积较小。
2、电梯对比:洋房大多为专户电梯或者一梯两户,但是现在的小高层,基本是两梯四户,有些较高的楼层,住户较多,上下班的高峰坐电梯比较不舒适。
4、价格对比:洋房价格一般偏高,位置偏远,物业管理费贵,选择花园洋房可以拥有私人花园。小高层居住环境较好,房屋空间的利用率一般较,但是公摊的面积大,需要交的物业管理费也贵一些。
无论人们在哪里,都想要有一个家。但城里的房价比较高,因此一般人都会选择贷款买楼房。而其中比较好的别墅洋房只有有钱的人才买得起。但是,大家一定也想知道洋房和高层除了价格和面积的区别之外,还有哪些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洋房和高层的区别
1、建筑层数不同:洋房建筑层数较高层少高度低,一般为6层左右的建筑层数,而高层建筑层数较多。在中国,对于高层的界定是建筑高度大于27米的住宅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仓库、厂房和其他民用建筑统称为高层。
2、公摊面积不同:洋房通常是一梯两户,公摊面积较小,使用率可以达到87%左右;高层住宅的公摊面积或比较大,一般都是在25%。
3、户型布局不同:洋房都是一层两户的布局,有充足的用地条件,户型格局方正,舒适通透,采光效果优越。而高层一般是两梯四户,要兼顾到4户采光的均好性。
4、地理位置不同:花园洋房一般处于较偏的地方,离市中心比较远,地理位置上没有高层的好。就地段选择而言,小高层住在更接近城市核心,花园洋房的位置则会稍偏一些。
5、容积率不同:在我国,洋房容积率约零点八至一点二,小高层容积率约一点五到二点零,高层容积率约二点八到四点零。从容积率上来说,花园洋房仅次于高价的排屋、别墅。
地震发生时,大家先不要慌,要保持视野的开阔性,这样好方便在第一时间行动。在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避震方法,那么,大家知道高层楼房如何避震?高层楼房要怎么避震?想了解清楚的朋友们一定要收好以下这份指南了,争当做个无所不知的文化人。
高层楼房如何避震
住高层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我国的强震活动有什么特点?
我国的地震活动十分广泛,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过6级以上强震,其中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生过7级以上大震,约占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0%。台湾地区是我国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1900~1988年全国发生的548次6级以上地震中,台湾地区为211次,占38.5%。我国大陆地区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及华北地区,而东北、华东、华南等地区分布较少。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地震是浅源地震,东部地震的震源深度一般在30千米之内,西部地区则在50千米~60千米之内;而中源地震则分布在靠近新疆的帕米尔地区(100千米~160千米)和台湾附近(最深为120千米);深源地震很少,只发生在吉林、黑龙江东部的边境地区。
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共发生8级以上地震3次;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35次,平均每年发生约0.7次;6级以上地震194次,平均每年发生近4次。与近100年的活动水平(大于等于7级的年均值为0.66次,大于等于6级的年均值为3.6次)相比较,建国后的强震活动水平高于前50年的活动水平。
另外,我国强震分布显示了西多东少的突出差异。我国大陆地区,绝大多数强震主要分布在东经107度以西的我国西部广大地区,而东部地区则很少。据统计,1949~1981年间发生的27次7级以上地震中,西部约为20次,占74%,东部只有7次,占26%;而6级地震,东部占的比例则更小。在1895~1985年间,我国大陆地区发生的全部7级以上地震中,西部占87%,其应变释放能量占90.8%。
我国的地震活动具有分布广的特点,6级以上地震几乎遍布全国。然而,地震活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活动水平也有较大差异。据统计分析,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活动水平最高的是台湾地区,7级以上地震发生率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6级以上地震发生率占全国总数的53%以上;在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发生6级以上地震次数大于5次的还有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河北等,以上七个省(自治区)集中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绝大多数强震,其中6级以上地震占90%以上,7级以上地震占87%以上。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震活动虽然分布较广,但是呈现明显的西多、东少,分布极不均匀的特点。这种分布特征为地震工作布局和确定监测预报及预防工作的重点地区提供了重要事实依据。
导语:在平常生活里,大家可以多注意天空中出现的各种云,因为观察云的变化有助于你更科学的安排生产和生活。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高层云和高积云的区别有哪些?高层云与高积云的不同是什么?下面小编决定为大家总结一下,马上来看看吧。
高层云和高积云的区别
区别是1、高积云的厚度较薄,常呈椭圆、瓦块状、鱼鳞片或水波状的密集云条,常成群、成行、成波状排列;高层云厚而密,带有条纹或纤缕结构的云幕,像毛玻璃遮着太阳没有显著的起伏。2、高积云在离地面2000米左右高的高空;而高层云却离地面很近。3、高积云薄预示晴朗;相反高层云厚而密则预示阴雨雪。
高积云简介
高积云主要由中云高度上稳定而湿润空气发生波动所形成。云体呈块状、片状或球状;云块有时分散孤立,有时聚集成群,排列成行,好象田垄或波浪;云块常呈白色或灰色,中部较阴暗;云体各部分的透光程度不同,薄的部分能见日、月轮廓,有时出现华和虹彩现象。薄的高积云稳定少变,一般预示天晴;厚的高积云如继续增厚,有时也有零星雨雪。其类别有透光、蔽光、积云性、絮状、荚状、堡状等高积云数种。
高积云在约2000~5000米的高空逆温层下面,冷空气处于饱和条件下而形成的,由水滴或过冷水滴与冰晶混合组成。日、月光透过薄的高积云,常由于衍射而形成内蓝外红的光环或华。
高积云可与高层云、层积云、卷积云相互演变。薄的高积云稳定少变,一般预示天晴,群众中有瓦块云,晒煞人,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的说法。厚的高积云如继续增厚,融合成层,则说明天气将有变化,甚至会产生降水。冬季,高积云预示活动的气旋的到来,尤其在转变成积雨云时,会出现长时间的降雨。夏季,高积云如果变成塔状,则预示着风暴的到来。
高层云简介
高层云云底呈均匀幕状,常有条纹结构和纤缕结构,偶尔呈悬球状,分布范围较广,常遮蔽全部天空,颜色灰白或灰蓝。云层较薄时,隔观日、月轮廓模糊,如隔一层毛玻璃,为透光高层云;云层较厚时,完全看不出日、月位置,为蔽光高层云。高层云多属锋面云系,可降小量雨雪。
高层云常由卷层云变厚或雨层云变薄而成,有时也可由蔽光高积云演变而成。高层云的出现表明该地区有上升空气。在天气较冷的月份里,高层云的出现预示着移动的气旋会到达,形成长期固定的降雨或降雪。在夏季,高层云与风暴或热带气旋有关。
在我国中、高纬地区,高层云常布满全天,维持时间也较长。但在热带、副热带地区,由于典型的锋面气旋活动少见,加上在稳定层结之下,空气的乱流运动也较为强烈,生成的高层云往往维持不久便演变(或部分演变)成团块状或波状的高积云。
云的定义
云是大气层中以水为主,包含其他多种较少量化学物质构成的可见液滴或冰晶集合体,这些悬浮的颗粒物也被称作气溶胶。研究云的科学称为云物理学,为气象学的一支。实际上,云专指距离地面较远的液滴冰晶集合体,距离地表较近的则称为雾,不过两者在化学构成上其实是相同的。在太阳系的其它一些行星和卫星上也观测到云。由于各星球的温度特性不同,构成云的物质也有多种,比如甲烷、氨、硫酸。
另外已经知道云的主要结构为水,当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蒸汽压时,便会成云。在地球上,水汽能达到饱和通常肇于两种原因:空气的冷却和水汽的增加。当云的密度超过空气浮力时,有些云会落至地面,形成降水;幡状云则不会形成降水,因为所有液态水在到达地表前就先被蒸发了。云是地球上水循环和能量的最好例子。太阳辐射电磁波至地表,提供热能使地表水蒸发形成水蒸气;最后,云再借由降水的方式释放潜热并将水回归至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