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至这天,我们将会看到一个难得的天象,即金边日环食。为什么这次的日环食又叫金边日环食呢?因为这次太阳整个圆面被遮住的面积超过99% ,边上的金环很细。此次日环食真的很难得,一定要提前了解时间。那么,2020金边日食时间是几点呢?一起来看看2020年6月21日金边日环食发生具体时间表。
2020金边日食时间是几点 2020年6月21日金边日环食发生具体时间表
2020金边日食具体观测时间:阿里地区初亏13:10~台湾地区复圆17:30。
天文学家、南开大学教授苏宜表示,此次日环食是2020年度最值得期待的天象。并不是说它有多么的罕见,只是我国的观测条件非常好,而以后的日食就不一定能在我国境内观测到。即观测地点为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可见环食,其他地区可见偏食。
6月21日(周日)环食带中中国境内食分最大的地方在西藏阿里地区,食分约0.995,环食时延25秒,为中国境内最短;环食食分最小的地方在台湾,食分0.988,环食带中心线附近环食时延56秒,为中国境内最长环食时延。本次日(环)食在中国境内的历程,从阿里地区初亏(北京时间约13:10)至台湾地区复圆(约17:30),全程历时近四个半小时。
所谓日环食就是日食的一种,月球没有完全把太阳遮住而露出周围的一圈,如同一轮金色环,故叫做日环食,又称“金边日食”。
2020年6月21日日环食特点有哪些?
1、食分超大,接近日全食;
2、环食带细窄,中国境内基本在45km以下
3、环食阶段时延极短,不到1分钟;
4、日环食当天恰逢夏至日,夏至时刻为北京时间05时44分。
观测注意事项:
要特别注意的是裸眼直视太阳易发生视网膜灼伤,观赏日食不要直接用肉眼或仅佩戴墨镜观看。更不要直接透过望远镜看。正确的做法是戴上一副日食观测镜,如需使用望远镜必须加装观测太阳专用的滤光片或减光膜。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该现象并不罕见,但一些特殊情况就比较罕见了,其中,今年夏至之日要发生的日环食就比较罕见,错过这次,想要在我国境内看到就要等到十年之后了。那么,到底2020夏至日环食什么时间上演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夏至日环食具体时间表。
2020夏至日环食什么时间上演 今年夏至日环食具体时间表
2020夏至日环食上演时间:6月21日14时43分至17时24分。
观测地点:北半球非洲东部、欧洲南部、亚洲大部都在这次日食范围内,我国全境可见。
据环球网消息,北京古观象台王玉民博士介绍,日环食带将由西藏圣湖玛旁雍错入境,擦过四川盆地南部,经黔东北和湘赣两省南部进入福建,在福建厦门入海,最后横穿台湾岛离开我国。这次日环食的食分接近1,说明看到的月亮只比太阳稍小一点,称“金边日食”。
环食带以外的全国其他地区都可见到日偏食,像北京、天津等地可见偏食。大家可以调好日程表,不要错过这次奇观。
如果要观看环形日食,需要配备适当的护目镜,如日食眼镜。 使用针孔投影仪投影太阳和日食的图像是更为安全的选择。
错过这一次,我国境内要等上10年才能再看到!
未来我国境内日环食时间:
环食 2030年6月1日:内蒙古根河,黑龙江黑河,伊春,鹤岗,抚远等地 下午
环食 2041年10月25日:内蒙古锡林浩特,通辽,辽宁沈阳,抚顺,本溪,吉林通化等地 上午
环食 2042年10月14日:曾母暗沙 上午
环食 2064年2月17日(春节):西藏东南部,林芝,昌都,青海西宁,甘肃中部金昌,武威,宁夏,内蒙大部,山西,吉林,黑龙江中南部 带食而没
环食 2074年1月27日(春节):广西北海,广东雷州半岛至中部,东北部,江西南部,福建中南部 傍晚
环食 2074年7月24日:南海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之间 上午
环食 2085年6月22日:云南西双版纳,思茅,个旧,贵州都匀,贵阳,湖南中南部,江西中部,浙江东南部,福建北部 上午
环食 2095年11月27日:辽宁沈阳,大连 带食而出
环食 2096年11月15日:曾母暗沙带食而出。
在古代,因为科学技术落后,所以人们对日环食天象的理解比较迷信的,但是现在我们是可以通过科学来解释它。那么,从科学角度来理解,日环食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到底日环食为什么会形成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解释。
日环食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日环食为什么会形成呢
日环食的本质实际上是因为月球离地球较远,月球的本影不能到达地面而它的延长线经过了地面,而位于月影的本影延长线区域(伪影区)的人们就能看到日环食。如果月球离地球较近,月影本影能到达地面,则本影下的人们看到的是日全食。
日环食还与地球和月亮本身有关。因为地球和月亮都是不透光的球体,所以太阳照射到光,有时会被月球挡住。农历初一初二就有可能发生日环食。在以上日子中,如果地球、月球、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日环食就发生了。太阳射出的光线被月球挡住,而在月球的阴影区内,人就不能接受到阳光,所以就无法看到太阳。又因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与月球到太阳的距离不同,且月球离太阳比月球距离地球大很多所以月球就把太阳遮住,只露出周围的一部分,所以形成日环食。
与日全食原理类似,日环食的发生也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
日环食过程分为初亏、偏食、环食始、食甚、环食终、偏食、复圆。
从天文观测角度看,日环食可观测的现象比日全食要少很多,因为太阳光还没有被完全遮蔽,色球、日冕、贝利珠等很多现象都很难观测到,但在环食阶段,尤其是在食甚的时候,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变成了一个金光闪烁的圆环,这一景象同样令人深感视觉震撼。
每一次“天文盛宴”都是向公众普及天文知识的好机会。为了让人们了解更多的天文知识,由中国多家天文机构联合组建的中国天文科学网络委员会,曾在云南大理开通“中国天文科普网”。无穷无尽的宇宙、变化万千的壮观天象,可以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加强天文科普能力建设、创新科普形式,可以提高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
观测日食有什么意义?
日全食之所以受重视,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天文观测价值巨大,因为月球会让原本刺眼的太阳暗下来,让原本不易观察的日冕层显露出来。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而且只有通过这种机会才行。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爱因斯坦1915年发表了在当时看来是极其难懂、也极其难以置信的广义相对论,这种理论预言光线在巨大的引力场中会拐弯。人类能接触到的最强的引力场就是太阳,可是太阳本身发出很强的光,远处的微弱星光在经过太阳附近时是不是拐弯了,根本看不出来。但如果发生日全食,挡住太阳光,就可以测量出来光线拐没拐弯、拐了多大的弯。机会在1919年出现了,但日全食带在南大西洋上,很遥远,也很艰苦。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带着一支热情和好奇心极强的观测队出发了。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
在中国,前两次日全食都只能在边远地区看到。一次是在1980年,只有中缅边境云南瑞丽地区可见。另一次是在1997年春节之后,在中俄边境、中国的最北端漠河可见。那次的观测规模之大,出乎想象,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把个平时人迹罕至的北疆小镇挤得比过年还热闹,由于人数大大超出小镇的接待能力,人们只能宿营在火车和汽车上。当时那里还是冬天,白天气温零下25℃左右,夜里能到零下40℃,滴水成冰,人们连洗脸漱口的水都找不到。尽管如此,观测者们没有一个后悔的,没有一个不兴奋异常的,都把亲眼看到日全食,当成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忆。日全食之类的天文现象,要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确实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是,它代表了一种终极的人文关怀,代表了一种对大自然的极度热爱,代表了对支配万事万物的自然铁律的一种永恒的好奇和敬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缺少这些关怀、这些热爱、这些好奇和这些敬畏。
今年的日环食正好遇上夏至,发生时太阳被遮住的面积高达百分之九十九,金环很细,所以称为“金边日环食”。如果你错过这一次,下一次在我国见到就要等10年了,所以一定好看哦。那么,2020年金边日食在哪里可以看呢?以下为您介绍2020年夏至金边日环食最佳观测地点。
2020年金边日食在哪里可以看 2020年夏至金边日环食最佳观测地点
2020年金边日食观测地点: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可见环食,其他地区可见偏食。
6月21日(周日)环食带中中国境内食分最大的地方在西藏阿里地区,食分约0.995,环食时延25秒,为中国境内最短;环食食分最小的地方在台湾,食分0.988,环食带中心线附近环食时延56秒,为中国境内最长环食时延。本次日(环)食在中国境内的历程,从阿里地区初亏(北京时间约13:10)至台湾地区复圆(约17:30),全程历时近四个半小时。
日全食发生时,在最精彩的几分钟全食时间内,将出现星空背景、色球层和日珥、日冕、贝利珠四大美景。
那么,在本次的“金边日食”中,可以看到这四大美景吗?“由于几乎接近全食,环食阶段光球层未被遮挡的部分极少,有可能直接观测到轻微的色球层甚至是日冕层和贝利珠。当然,这并不容易,需要很多因素来配合,如晴朗的天气、较高的大气透明度、环食带正中心位置等。”史志成说。
虽然不如日全食壮观,但“日环食”也非常精彩。“最精彩的部分当属环食阶段,即从地球上看,月球完全‘走’到太阳前面。届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却仍然明亮,在天空中形成一个耀眼的‘金指环’,蔚为壮观,看点十足。”史志成说。
不同地区观测条件各有优劣
日食可分为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此次的金边日食,就是食分非常接近于1的日环食。无论是日全食还是日环食,在它们形成过程前后都会有日偏食存在。”长年从事太阳物理学研究的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屈中权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
这次观测效果较好的见食地位于印度境内,但在我国西藏,观测效果也不错。在西藏阿里地区观测,环食带宽度只有20千米,在福建和台湾观测也只有40千米。金边日食稍纵即逝,西藏的环食持续时间只有40秒,东部中心线附近的见食时间也不超过1分钟。
如此短暂且壮观的天象,想要观测必须提前做好安排。环食带经过我国东部的部分地区,交通相对便捷,但在这个季节晴天的概率较小;青藏高原交通不便,但遇上好天气的可能更大。
专家叮嘱,无论是环食还是偏食阶段,都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太阳,需要佩戴专用的太阳观察镜。“观测时,务必要带上减光装置,如减光片、日食观测专用眼镜等。”屈中权说,以前人们也用小孔成像原理观测,但效果不如加减光装置的照相机和望远镜。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将日食过程投影在白屏甚至地面上观看。
日环食并不是罕见的现在,但如果想要在一个固定范围观测它,那就非常罕见了。就我国境内来说,2020年夏至这天将迎来一次难得的日环食现象,那么具体日环食2020年6月21日几点几分出现呢?一起来看看2020年日环食观测时间点表一览。
日环食2020年6月21日几点几分 2020年日环食观测时间点表一览
2020年6月21日日环食时间:14点43分。
观测地点:西藏、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部分地区一带可以看见日环食。
本次日环食会在大约14点43分经过西藏阿里地区,环食将持续38秒左右,食分达到99.7% ,极有可能观赏到只有在日全食期间才能看到贝利珠和日饵这两种奇景,此外晴天概率高,可以说是本次日环食的最佳观测地点。
本次的日环食将是21世纪以来最大的、最接近日全食的一次日环食,太阳被月球遮盖达到了99.7% 。最特别的是,由于此次大的遮盖率,极有可能观测到只有日全食时期才能看到的“贝利珠”和“日珥”(研究人员表明最易观测到这两大奇景的是西藏阿里地区)。
我国不是所有地区都能看到本次日环食的,有的地区只能看到日偏食,只有西藏、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部分地区一带可以看见日环食。小楼作为一个湖南人开始暗自高兴,不过不在这些地区的小伙伴也不用着急,距离日环食还有一个月,小伙伴们可选择就近可观测地区观看。
观赏日食还要注意哪些?
公众可以早做准备,购买日食眼镜等观测器材。观测日食应注意用眼安全,不能用肉眼直接看日食,否则眼睛的视网膜会被太阳灼伤。戴太阳眼镜也是不可取的,因为遮光效果有限。此外,绝对不可以拿望远镜直接看太阳,望远镜的强大聚光能力会瞬间对人的眼睛造成损伤。
另外,除考虑观测地点,也要考虑预计天气状况,从以前年份的天气状况看,西藏的晴天概率相对要高一些。不过西藏的高海拔对于很少上高原的观测者来说会是极大的挑战。对于大多数爱好者来说,建议提前根据短期的天气预报,在南方省市的环食带区域里选择交通便利的观测地点进行观测。
注意:
观测日环食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眼睛,虽然日食是太阳或者部分被遮挡,太阳光并不是十分刺眼,然而1% 的太阳面积所发出的光比电焊发出的光的亮度还要强,如果直接注视太阳时间稍微过长,就会导致视网膜黄斑被烧伤,造成“日光性视网膜炎”,一旦烧伤,视网膜黄斑将永远无法复原。被伤当时可能会没有感觉,但几小时以后就会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者造成永久失明。
观测时一定要用减光装置,譬如,专业观测镜,或者是到专业观测点进行观测,虽然专业观测镜滤光条件比较好,但是也不能长时间观看,一定不要用肉眼直视太阳。
很多天象虽然经常发生,但并非肉眼可见,有些天象需要在特定的地点才能看到。日食并非一种罕见天象,不过日环食在中国却比较罕见。那么,一般日环食肉眼可见吗?如果可以,观测日环食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吗?一起来了解。
日环食肉眼可见吗 日环食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吗
日环食肉眼可以见到,但不能直接用肉眼观看。可以借助滤光片、电焊玻璃、电脑软盘芯、照相底片等来进行观测。
但就算借助工具,看的时间也不要过长,拍照时,在镜头前也要加上适当的滤光片,否则会损坏相机。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可试着取下滤光片,直接用肉眼看一眼,但不要时间过长。
观测日环食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眼睛,虽然日食是太阳或者部分被遮挡,太阳光并不是十分刺眼,然而1% 的太阳面积所发出的光比电焊发出的光的亮度还要强,如果直接注视太阳时间稍微过长,就会导致视网膜黄斑被烧伤,造成“日光性视网膜炎”,一旦烧伤,视网膜黄斑将永远无法复原。被伤当时可能会没有感觉,但几小时以后就会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者造成永久失明。
最佳的观看地点是高处,能看见太阳落山的地方。如身处高层楼房,可在朝西的阳台或窗户观看。或上天塔、山顶,但一定要在前两天选择好这个地点,还要试拍太阳,测好曝光量,不要临时抱佛脚。
日环食摄像观测:
固定直接拍摄:摄像机直接对着太阳拍摄,注意减光和感光元件保护。
跟踪直接拍摄:摄像机接到到转钟仪、赤道仪上,直接对太阳跟踪拍摄。
接望远镜拍摄:用转接口将摄像机接到望远镜上,注意赤道仪配重和跟踪精度,以及减光膜对焦点的影响。
大视场拍摄:用广角镜头拍摄天地变化和观测人群,以及动物的行为。
直接摄像:和照相机类似,直接用摄像机加滤光片拍摄日食过程就是非常好的观测手段。一般而言摄像机的长焦端比普通相机的长焦端还要长,因此能拍摄到更大的太阳像,足以满意一般观测需要。我们只需要在镜头前罩上滤光片,找到太阳,将光学变焦的倍数放到最大,然后开始拍摄就好了,摄像机一般都能比较正确的自动对焦和设置曝光参数。实在不行,就改为手动挡(如果有的话)手动设置曝光参数,并手动对焦到无穷远。当然,全程手持拍摄几个小时也太累了,因此一定要准备一个三脚架。由于视频的拍摄是连续的,因此我们只需要开始拍摄,然后就可以不怎么管它了,只需要过一段时间调整一下摄像机的方位以保持太阳在画面中,并注意如果带子或者电池快完了要及时更换。当然,最好给摄像机接上外接电源,否则就还需要准备足够的备用电池。
借助望远镜摄像:如果想借助望远镜拍摄日食过程的视频,也是很简单的一件事。由于家用摄像机的镜头一般都是不可拆卸的,因此我们只能用类似照相观测时的放大法来拍摄,具体方法请参考前面的“照相观测”一节。而且由于视频拍摄的是连续画面,因此对于很多方面的要求(比如摄像机镜头和目镜的同轴程度)还没有照相观测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