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及面广、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等等。有些朋友想学习更多关于泥石流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泥石流?为何会引发泥石流?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为什么会发生泥石流
1、能量(地形)条件
泥石流发生的能量条件主要通过区域地形条件得以体现,是泥石流能否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上游和山坡坡面松散固体物质所具有势能的体现,是物质能否启动的先决条件。泥石流的形成区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部分。上游形成区的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的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的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堆积物有堆积场所。
2、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是指泥石流发生所必需的松散碎屑物质、水分的储量和来源情况。其中松散固体碎屑物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地层条件、新构造活动条件、土壤条件、植被条件等。泥石流常发生于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地表岩石破碎,崩塌、错落、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松散、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的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来源;一些人类工程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开山采矿、采石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3、触发条件
水流激发是我国泥石流灾害中最常见的触发因素。由绵雨、中到大雨、暴雨,冰雪雨水、融水,江河湖库溃决等水流持续作用,使基本条件中的某一条件超过稳定情况下的强度,激发泥石流。即水体数量、能量突然增加,强烈冲刷,推动堆积物运动;外力触发,如由强烈爆破、崩塌、滑坡、火山、Ⅶ度以上地震等基本条件以外的其他动力作用,促使泥石流体启动,或使水饱和土体发生液化流动;环境诱发,如由森林破坏,厂矿废渣、建筑弃土堆增高、坡度变陡,地下水涌流等间接因素造成。
泥石流的预测方法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如对云南省东川市小江流域蒋家沟、大桥沟等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对四川省汉源县沙河泥石流的观测研究等。
2、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
3、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比如、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就应发出泥石流警报。
4、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并解决信息接收和传递等问题。
5、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
6、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
讯 6月19日,旅游胜地张家界普降大雨,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城区索溪河现美丽的平流雾景观,一层厚厚的水雾漂浮在河面上,将沿河的4A景区溪布街轻轻地托起,其情其景恍若“海市蜃楼”,不时引来游人和市民欣赏并拍照留念。
海市蜃楼形成的条件
海市蜃楼与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条件以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时间的气象特点有密切联系。气温的反常分布是大多数海市蜃楼形成的气象条件。就拿下蜃的形成来说。夏季沙漠中烈日当头,沙土被晒得灼热,因沙土的比热小,温度上升极快,沙土附近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得很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样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由于热胀冷缩,接近沙土的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的密度大,这样空气的折射率是下层小而上层大。当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时,人要是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下蜃。
发生在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就是太阳光遇到了不同密度的空气而出现的折射现象。沙漠里,白天沙石受太阳炙烤,沙层表面的气温迅速升高。由于空气传热性能差,在无风时,沙漠上空的垂直气温差异非常显著,下热上冷,上层空气密度高,下层空气密度低。当太阳光从密度高的空气层进入密度低的空气层时,光的速度发生了改变,经过光的折射,便将远处的绿洲呈现在人们眼前了。在海面或江面上,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海市蜃楼"的现象。
相关链接:
海市蜃楼真实图片 揭秘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
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火山喷发是怎么形成的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化石的形成条件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暴雨、高温、台风等天气频频发生,给多地带来了灾害,影响了人们生活。大家都知道,台风是会引起暴雨的,那么,大家清楚台风为什么会引起暴雨?台风为何会引发暴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请大家一定要收下!
台风为什么会引起暴雨
因为当台风从海洋的上空掠过的时候,由于台风的气团是向上的,所以海洋的水分就会被带到空中去,然而随着冷空气的逐渐增多,云团开始降雨,由于台风带上去的水汽比较多,而且台风的形成,是和海洋离不开关系的,所以往往每次当台风来临的时候,天空中都会下大暴雨。
形成台风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广阔的高温洋面。台风的形成与发展要有巨大的能量,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大量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热带洋面上,海温高,蒸发强,通过湍流运动向大气输送大量热量和水汽,具有高温高湿不稳定条件,其大量内能是台风产生和发展的巨大能量来源。
台风有很多的危害:建筑物损坏洪水,渍水道路,桥梁流失,泥石流滑坡,交通机关中断,公共设施服务停止等等,一般都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
但是台风也有好处:台对于改善中国沿海的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加严重。同时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失,还能将海洋底部的营养翻出来,鱼饵增多,所以,捕鱼量也会变多,等等。
虽然台风很危险,但是台风有利也有弊,要以中间角度看问题,台风在摧毁着建筑的同时也在丰富人们的降水,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更有甚者调侃道,台风来了,就不用上学啦!其实这样的话已经很习惯了,在现在这种科技发达的时代完全可以预测台风的到来,减少人员的伤亡。
暴雨是怎么形成的?
暴雨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但主要有两个条件促成了暴雨的发生:一个是持续降水导致水汽源源不断的供应;另一个是大气遇到山坡等地形时被迫抬升,使得水汽温度降低,更容易凝结,云朵无法承受重量,于是降落成雨。
今年一方面由于水汽供应比较充足,另一方面有副热带高压始终维持,冷暖空气对接的地区始终维持,水汽抬升的时间又是持续的,所以出现了持续降雨,结果就容易发生暴雨、洪涝之类的灾害。
今年属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在南方出现了如此高强度的暴雨和洪水。但是从全国范围来说,这类气象灾害实际上每年都有,它们发生在不同地区,强度和范围呈现出不同特征,缺乏规律可循。
反之如果气象活动非常有规律的话,那么气象预报就变得非常容易了,大家也就不会经常抱怨天气预报不准确了。
气象预报准吗?
“两三天的气象预报已经非常准确”
事实上,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加上计算机技术带来的平台发展,我们对于明天甚至未来两三天的气象预报已经非常准确了。天气预报如果说有降雨,雨水可能来的迟一点,或者降雨位置会稍微偏一点,难免会出现偏差,但从总体来评判,如果天气预报说有雨,那就八九不离十了,这种情况下大家还是应该带伞的。
比如前段时间预报说北京会有暴雨,结果上午没下,但是后来还是下雨了。所以说预报具体的时间点可能不那么准,但是在一天的范围内,整体来讲还是比较准的。
如果要求那么准,就有点像《西游记》里讲的,龙王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江滢笑称,这是气象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现在我们国家科技发展很快,已经发射了好几颗气象卫星。如果要监测台风或者其他气象活动,卫星云图是非常准确的,此外还有遥感、雷达。比如暴雨要来了,有些人会学着看雷达拼图,能看到云系的移动,它有一个大概的速度和强度,然后自己都可以判断,降水带离自己还有多远。
目前的气象服务针对每个人的能力还是有点欠缺,但是一旦跟大家共享了这些信息,每个人就可以根据自己千差万别的需求,做出粗略的判断。
自然界的干旱造成灾害的原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农业生产的危害程度取决于人为的实施状况。那么,大家知道干旱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是什么?干旱灾害引起的衍生灾害有哪些?今天小编要分享给大家的是满满的干货,大家注意查收哦!
干旱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
干旱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是荒漠化,荒漠化是在极端干旱、干旱与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的影响,破坏了自然脆弱的生态系统平衡,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并逐步形成风蚀、风积地貌结构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荒漠化威胁:
据统计,世界上有21亿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40% )居住在沙漠或者干旱地区之中,因为沙漠和旱地也有它的经济价值,世界上50% 的牲畜生长在沙漠和干旱地区的牧场中,44% 的可耕地为旱地,而且干旱地固存了全球46% 的碳。
荒漠化正影响着世界上36亿公顷的土地(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 )。每年消失的土地可生产2000万吨的粮食,威胁着大约100个国家的10亿多人的生活;每年由于土地荒漠化和土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420亿美元。
干旱原因
造成干旱的原因既与气象等自然因素有关,也与人类活动及应对干旱的能力有关。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气象原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偏少等气象条件是造成干旱的主要因素。
(2)地形地貌原因:地形地貌条件是造成区域干旱的重要原因。
(3)水源条件与抗旱能力不足:干旱与因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带来的水源条件差也有很大关系,例如水利工程设施如水库、水井等不。)
(4)人口因素: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和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和生产用水不断增加,造成一些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超出当地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5)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由于西南地区平常年份降水较多、不太缺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与国内常年缺水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也对应对干旱不利。
干旱的分类:
小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16~30天、夏季16~25天、秋冬季31~50天。
特点:特点为降水较常年偏少,地表空气干燥,土壤出现水分轻度不足,对农作物有轻微影响;
中旱:连续无降雨天数,夏季26~35天、秋冬季51~70天。
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46~60天、夏季36~45天、秋冬季71~90天。
特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
气象次生灾害有哪些
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气象灾害有20余种,主要有以下种类:
(1)暴雨:山洪暴发、河水氾滥、城市积水;
(2)雨涝:内涝、渍水;
(3)干旱:农业、林业、草原的旱灾,工业、城市、农村缺水;
(4)干热风:干旱风、焚风;
(5)高温、热浪:酷暑高温、人体疾病、灼伤、作物逼熟;
(6)热带气旋:狂风、暴雨、洪水;
(7)冷害:由于强降温和气温低造成作物、牲畜、果树受害;
(8)冻害:霜冻,作物、牲畜冻害,水管、油管冻坏;
(9)冻雨:电线、树枝、路面结冰;
(10)结冰:河面、湖面、海面封冻,雨雪后路面结冰;
(11)雪害:暴风雪、积雪;
(12)雹害:毁坏庄稼、破坏房屋;
(13)风害:倒树、倒房、翻车、翻船;
(14)龙卷风:区域性毁坏性灾害;
(15)雷电:雷击伤亡;
(16)连阴雨(淫雨):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粮食霉变等.
(17)浓雾:人体疾病、交通受阻;
(18)低空风切变:(飞机)航空失事;
(19)酸雨:作物等受害
地震后有时候会引发海啸,这是因为地壳在运动,海水会随着它的运动而运动。有些朋友想学习地震海啸的更多知识,那么,下面来讲讲,地震多久后会引发海啸?地震过后多长时间会引发海啸?接下去小编带大家来学习下吧,涨知识的节奏,还不赶紧来围观围观。
地震多久后会引发海啸
地震十分钟乃至数小时后会引发海啸。地震波传播速度比海啸的传播速度快,地震纵波的传播速度约为6~7千米/秒,比海啸的传播速度要快20~30倍。看距离的远近,地震波要比海啸早到达数十分钟乃至数小时。比如,日本前几年的海啸是在地震过后1小时以后到达的。需要注意的是地震不是造成海啸的唯一原因。
地震海啸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巨浪,叫做地震海啸。通常在6.5 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 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产生灾难性的海啸,震级则要有7.8 级以上。
“地震海啸”发生在辽阔的海洋中,海啸波涛长达数百千米,并可达到海底数百千米深处。它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沿海洋运动,当它遇到陆地时会产生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拟的巨大破坏力。毁灭性的地震海啸全世界大约每年发生一次,尤其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地震海啸破坏性极大。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震海啸成因
造成海啸的初始扰动,可发生在离岸很远的地方,初始波数也不多,但经过传播路径上的大陆架和海岸等的多次反射和干涉,波数增多,形成若干个很大的波,相互的时间间隔为数分钟或更长一些。通常第二个或第三个波为最大。在第一个大的波动到来前数分钟(或甚至达半小时),海湾中可观测到异常的海水倒退现象。
环太平洋地震带浅源大地震最多,深海海沟的分布也最广泛,故地震海啸多发生在这一海域。据统计,世界上近80% 的地震海啸发生在太平洋四周沿岸地区,其中受地震海啸袭击最严重的是夏威夷,其次是日本。为减少地震海啸可能造成的灾害,在夏威夷、日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以及苏联的堪察加地区,都已建立了海啸警报系统。由于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 c比地震引起的海啸波速度大很多,可用以估计海啸波滞后于地震波到达的时间τ。在震中距为△的点上 。通过观测海洋声波,也可预告海啸波到达的时间。地震海啸拍岸浪头的高低,除与地震震级、震源机制等有关外,主要决定于港口和沿海地段的地形和海岸线形状关于海啸强度的预测,仍在探索之中。
海啸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发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啸速度越快。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活断层研究中心负责人佐竹健治说:“海水越深,因海底变动涌动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啸之后在海面移动的速度也越快。如果发生地震的地方水深为5000米,海啸和喷气机速度差不多,每小时可达800公里,移动到水深10米的地方,时速放慢,变为40公里。由于前浪减速,后浪推过来发生重叠,因此海啸到岸边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啸掀起的海浪会更高。”
导语:平时我们用火一定要多加注意,如果不了解一些消防知识,就很容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其中,我们在烹饪的时候,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也容易引发火灾。那么,锅开着火倒面粉和先关火再喷杀虫剂哪种易火灾呢?到底哪种行为可能引发厨房火灾?一起来了解。
哪种行为可能引发厨房火灾
火灾
锅开着火倒面粉。当扬起的面粉遇到火焰,火苗瞬间窜起,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当我们正在开着燃气灶的时候,千万别扬撒面粉。此外,当面粉颗粒达到一定浓度,再遇到哪怕一丝明火,便可能会发生爆炸。
厨房起火的原因:
1、厨师在油炸食物时,由于往锅里加油过多,使油面偏高油液煮沸溢出,遇明火燃烧。
2、在油炸食物时,对油的加温时间过长,油温超过了240*C,引起食油自燃。
3、点火锅时,火锅位置放置不当,将可燃物引燃。
4、在火炉上烧、煨、炖食物时,无人看管,浮在汤上的油溢出锅外,遇明火燃烧。
5、厨师的操作方式、方法不对,使油炸物或油喷溅,遇明火燃烧。
6、油锅起火后处置方法不当,弄翻了锅,弄洒了油。
7、厨房电线短路打火。由于厨房湿度大,油垢附着沉积量较大。加之温度较高,容易使一般塑料包层和一般胶质包层的电线绝源层氧化。另外,厨房内的其他电器、电动厨具设备和灯具、开关等,在长期的大量烟尘、油垢的作用下,也容易搭桥连电,形成短路打火,引起火灾。
8、抽油烟罩积油太多,翻炒菜品时,火苗上飘,吸入烟道引起火灾。
如何预防厨房火灾?
厨房起火
地面油水:及时清理,不要光脚进入厨房
我们经常在洗菜、洗碗的时候,很容易有油水溅到厨房地板上。一般情况下我们的厨房地板需要采用防滑的地板,同时,一旦不小心弄了油水,应该尽量清理干净。
煤气安全:时刻记得关煤气
煤气有一个很大安全隐患就是一忙就会忘记关总阀门。一般情况下也没事,不会漏气,但是随着时间久,各种开关,管道的问题,还是尽量检查厨房煤气阀门。用电安全:电器用完记得关掉电源
除了煤气,厨房还有很多电器,如电饭煲、电磁炉,记得每次用完这些电器之后,一定要切断电源,以防用电事故也非常重要。
炒菜安全:油水不要混一起
当油锅里滚着油的话,千万要注意,不要滴水进取,如果有水滴进去,马上就会炸起来,油会溅的很高,经常溅到离锅最近的手上,甚至到身上其他地方,也很危险。
尽量避免小孩进入厨房玩耍
当你在厨房忙活的时候,如果家里有宝宝,千万不要让他到厨房来玩耍,因为你没时间来顾他,同时,厨房里各种滚烫的开水、热菜、油等安全隐患到处都是。
定期清洁厨房
保持厨房干净,给自己一个天天战斗的地方一个舒适的环境也非常重要。而且厨房的卫生是需要经常打扫清洁的,不然,时间久了,油渍是非常难清理掉的。
发生火灾如何逃生?
火灾逃生
1、发生火灾,应及时拨打119报警求助。
2、迅速扑灭初期火灾,尽可能集中力量把火灾消灭在萌芽阶段。
3、先救人,后救财物。急呼邻里帮忙扑救,老弱病残及小孩应迅速撤离。
4、应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撤离现场时应依次进行,切莫争先恐后,造成人踩人的悲剧。
5、受困时,切勿跳楼逃生。可将被单窗帘等其他可利用的物品接成绳索,系牢,抓住绳索往下滑到安全点。
6、单元楼房邻室失火,不要打开门窗,避免火势借风而入,浓烟热气及有毒气体进入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