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的危害主要是巨浪袭击海岸、带来洪水、冲毁房屋等灾害。地震是会引起海啸的,那么,今天小编就跟朋友们来讲讲,地震为什么会引起海啸?地震为何会引发海啸?以下内容由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看完就清楚了,还可以分享给小伙伴哦。
地震为什么会引起海啸
外在因素和内部原因的共同作用。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构造变化而引起的巨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海啸出现垂直断层,深度小于20-50公里,震级大于6。5级条件发生;海水压缩性小,受到地震作用,水体以同等规模的形式传递能量。
海啸波进入大陆架浅海,深度变浅,能量更为集中,波高增大,出现10-20米波高的海啸。滨海区域,海啸波使海水发生陡涨,像水墙,伴着巨响,瞬时侵入,又迅速退去;先退后涨,反复多次,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印尼海底地震是太平洋、印度块和欧亚大陆板块互相碰撞的造成的海啸波,影响到印度洋沿海,造成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并非所有的地震引发海啸,引发海啸的必须是垂直运动的海底地震,震级大于6级。 5级以上,深度小于20--50公里。据统计,海洋发生的地震能造成海啸的只占4% 左右。
海上飓风、台风等气候也能引发海啸,为风暴海啸,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汕头市牛田洋海域受台风侵袭,正逢大潮,引发风暴海啸,浪高10米,造成万人死亡的结局。 有地理因素:广东省沿海地区有漏斗形的地形,牛田洋与珠江口就是这种地形,易加速大气和洋流漩涡,导致风暴海啸。
滨海沿岸的山崩、曾引发海啸,1702年,有明海域山崩引发海啸,波高达50米左右,造成15000人左右死亡的结局。
1964的安克雷奇市南部沿海地带的悬崖滑入太平洋引发海啸,浪高70米。
水下核爆炸引发海啸,在瞬间释放能量,使海水剧烈振荡产生海啸。规模与核爆炸释放的能量有关能量越大,海啸也越大。
美国在各个海洋中都有核导弹的核潜艇。核武器是引发海啸的隐患。核爆炸引起的海啸是局部的,影响范围有限。
海啸计算与测量
由于海底激烈的地壳变化,造成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下降所引起的大海浪。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是海沟侧壁崩坍等,都可成为海啸的波源。海啸自波源区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在深水中其传播速度为,g为重力加速度,h为水深。当水深为5000米时,v接近于800公里/小时。海啸在大洋表面上的振幅不超过数米,但优势波波长可达数百公里的量级,优势波周期可达数十分钟。地震海啸的规模与地震震级M近似有线性关系,M<7的海底地震,几乎不产生大的海啸。
当海啸趋向近岸的浅水时,振幅增加,特别是在U形和V形海湾中,若湾中水的振动周期同海啸周期相近,将产生共振,振幅有时可达20~30米,并以近于垂直的波前向海湾四周涌来,因此常造成巨大的灾害。
造成海啸的初始扰动,可发生在离岸很远的地方,初始波数也不多,但经过传播路径上的大陆架和海岸等的多次反射和干涉,波数增多,形成若干个很大的波,相互的时间间隔为数分钟或更长一些。通常第二个或第三个波为最大。在第一个大的波动到来前数分钟(或甚至达半小时),海湾中可观测到异常的海水倒退现象。
环太平洋地震带浅源大地震最多,深海海沟的分布也最广泛,故地震海啸多发生在这一海域。据统计,世界上近80% 的地震海啸发生在太平洋四周沿岸地区,其中受地震海啸袭击最严重的是夏威夷,其次是日本。为减少地震海啸可能造成的灾害,在夏威夷、日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以及苏联的堪察加地区,都已建立了海啸警报系统。由于地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 c比地震引起的海啸波速度v大很多,可用以估计海啸波滞后于地震波到达的时间τ。在震中距为△的点上,。通过观测海洋声波,也可预告海啸波到达的时间。地震海啸拍岸浪头的高低,除与地震震级、震源机制等有关外,主要决定于港口和沿海地段的地形和海岸线形状。关于海啸强度的预测,目前仍在探索之中。
导语:很多人以为吃桃子会容易过敏,所以会几乎不会买桃子来吃。但实际上是这样吗?吃桃子有可能引发过敏吗?到底吃桃子会不会导致过敏呢?首先,小编也吃过桃子,并没有出现桃子过敏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会不会过敏是与人的体质有关的,但桃子是否特殊,我们一起来了解。
吃桃子有可能引发过敏吗
桃子
有可能。吃桃子也有可能会过敏的。比如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在吃了桃子以后,可能会出现口周红肿、瘙痒,有时还会出现皮疹。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的时候,还可能会出现全身荨麻疹。如果确定是对桃子过敏,以后不能再吃桃子,而且要应用药物治疗。比如造成了红肿瘙痒的情况,可以局部涂抹一些药膏,常用的药物有醋酸地塞米松软膏。
对于吃桃子过敏可能会出现皮肤瘙痒、呕吐、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这种情况,患者可以通过去医院输液、远离过敏原、服用抗过敏药物等办法快速缓解。
1、停止进食:当患者吃桃子过敏时,需要立即停止进食桃子,以免加重症状。此外,患者还应远离桃子,通过不接触来缓解过敏的症状;
2、药物治疗:如果症状严重,患者可以立即去医院让专业的医师进行输液治疗,常见药物有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患者也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抗过敏药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扑尔敏等。如果过敏表现为消化系统的症状,例如呕吐、腹痛、腹泻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益生菌调养胃肠道功能,减轻症状;
3、其他: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必要时可以行手术治疗,将水肿的气管切开,避免呼吸道阻塞引发窒息的可能。
在恢复期间,患者应充分休息,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如辣椒、油糕等,防止过敏症状加重。
以下几类情况的患者也不宜吃桃子:
桃子
1、过敏体质者:大部分桃子表面有一层绒毛,再加上桃子本身的属性,便容易引起过敏。对于过敏性体质的患者一般不建议吃,避免出现全身水肿、发热、腹泻、呕吐的不良反应;
2、存在皮肤病的患者:皮炎、毛囊炎、痤疮等皮肤疾病的患者,本身皮肤较脆弱,接触桃子的绒毛后可能会加重皮损、瘙痒等症状;
3、婴幼儿:对于6个月龄以下的婴幼儿,由于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也不建议吃桃子;
4、妊娠期女性:只要没出现妊娠期糖尿病或对桃子过敏,可以适量吃桃子,但由于妊娠期体内热性较大,因此不能多吃,避免引起出血、流产。
建议患者在吃桃子之前,用加入食用碱或食盐的清水,仔细清洁果皮表面的绒毛以及可能存在的农药残留。此外,不宜吃局部腐烂面积较大的桃子,以防引起霉菌感染,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道感染症状。
吃桃子的注意事项:
桃子
1、即使是成熟的桃子,也不能吃得太多,太多会令人生热上火;2、平时内热偏盛、易生疮疖的人,不宜多吃。3、最好不要给婴幼儿喂食桃子,因为桃子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物质,婴幼儿肠胃透析能力差,无法消化这些物质,很容易造成过敏反应。4、多病体虚的病人以及胃肠功能太弱的病人不宜食用,因为它会增加肠胃的负担。5、吃桃会引发过敏的人群禁食。6、未成熟的桃子不能吃,否则会腹胀或生疖痈;7、烂桃切不可食用。8、桃子忌与甲鱼同食。9、糖尿病患者及血糖过高时应少食桃子。
桃子怎么洗?
桃子的表面上细绒毛比较多,人吃了之后会不舒服,因此在吃桃子前要细心清洗,可以尝试以下的清洗方法:
1、食盐清洗法。将桃子的表面沾湿,并且撒上一些细盐,然后来回均匀地搓洗,最后用清水洗净即可。2、食用碱清洗法。在清水中放入少许食用碱,将鲜桃放入浸泡3分钟,搅动几下,如此桃毛便会自动上浮,清洗几下毛就没了。3、牙刷轻轻刷。可以选择一个专门的牙刷来刷洗桃子,但要注意刷洗前桃子不要沾水,尤其是有坑的地方。最后用清水洗净即可。4、如果一次性买的桃子比较多的话,不妨将它们全部放入一个袋子中,然后在袋子中装满水,把袋子的口分号,隔着袋子揉搓桃子,这样是利用桃子间的相互摩擦来洗桃子,最后再用清水洗一洗即可。5、去皮。直接将桃子去皮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
地震海啸是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巨浪,影响力十分巨大。最近有些朋友来咨询小编,有史以来最强地震引发的海啸是哪次?人类史上最强地震引发的海啸是什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有史以来最强地震引发的海啸
2022年3月16日22时36分(北京时间),日本本州东部海域(37.70°N,141.59°E)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为61.0千米。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最新监测结果分析,此次地震引发了局地海啸,震源周边石卷站监测到了最大35厘米的海啸波。此次过程没有对我国沿岸造成影响。
根据全球水位监测数据显示,此次地震在震源附近引发了局地海啸波动。截至2022年3月17日12时0分(北京时间),震源周边石卷站监测到了最大35厘米的海啸波,相马站监测到20厘米海啸波,大船渡站监测到9厘米海啸波。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PTWC)在北京时间16日22时47分发布了第一份海啸预警信息,对震源周边地区发出海啸预警,预计可能有海啸发生,并于17日凌晨2时28分发布最后一期海啸监测信息。PTWC预计地震可能在震源局地区域产生轻微水位波动,但不会造成灾害性影响。日本气象厅针对此次海啸事件共发布7期海啸预警信息。
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3月17日12时,地震已经造成4人伤亡。据全球灾害预警与协调系统数据显示,震中100千米范围内人口数约为85万。但由于海啸较小,估计此次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可能性不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过去100年间在震源附近500公里范围内,曾发生过67次7.0级以上地震事件,最大的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9.1级地震。全球历史海啸灾害数据库显示,历史上该区域曾发生过211次海啸事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11年的9.1级地震引发的海啸灾害,造成约18000人死亡,最大海啸爬高38.9米。
地震海啸类型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此次印度洋地震海啸专家尚无定论。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地震海啸数字分析
由于海底激烈的地壳变化,造成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下降所引起的大海浪。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是海沟侧壁崩坍等,都可成为海啸的波源。海啸自波源区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在深水中其传播速度为, 为重力加速度,h为水深。当水深为5000米时, 接近于800公里/小时。海啸在大洋表面上的振幅不超过数米,但优势波波长可达数百公里的量级,优势波周期可达数十分钟。地震海啸的规模与地震震级M近似有线性关系,M<7的海底地震,几乎不产生大的海啸。
当海啸趋向近岸的浅水时,振幅增加,特别是在U形和V形海湾中,若湾中水的振动周期同海啸周期相近,将产生共振,振幅有时可达20~30米,并以近于垂直的波前向海湾四周涌来,因此常造成巨大的灾害。
导语:洪水过后,到处都非常潮湿,而且会残留一些细菌,非常容易引发一些疾病。那么,洪水过后最容易引发什么病呢?首先,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得风湿,其次,食物容易滋生细菌,造成肠胃疾病等。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洪水过后要谨防7种疾病。
洪水过后最容易引发什么病 洪水过后要谨防7种疾病
洪水后疾病预防
1、伤寒:持续性高热、全身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白细胞减少、相对缓脉(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 、皮肤玫瑰疹;还可有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
2、霍乱:以剧烈无痛性泻吐,米泔样大便,严重脱水,肌肉痛性痉挛及周围循环衰竭等为主要特征。
3、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便次频为主要特征。
4、疟疾:俗名“打摆子”、“冷热病”,多在夏秋季发病,病人大都突然发冷、发抖,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紫。发冷停止后继发高热、头痛,接着就是全身大汗,体温又恢复正常。如此症状可间隔一到两天反复周期性发作。
5、乙型脑炎:一般起病急,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热,恶心、呕吐、嗜睡,头痛。2-3天后出现昏迷、抽搐,颈项发硬,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6、流行性出血热:起病较急,发热是本病的首发和必有的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之间,热程多数为3~7天,有的可长达10天以上。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多数患者在发热末期或热退的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持续约1~3天后,患者可出现肾脏损伤症状。
7、血吸虫病: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和肝脾轻度肿大。反复多次感染血吸虫,大多表现为慢性血吸虫病。轻者无自觉症状;重者常腹痛、腹泻和粘液血便,并有不同程度贫血、消瘦、营养不良、肝脾肿大;晚期病人出现肝硬化、腹水及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常因肝功能损害和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
洪水后室外消毒用什么喷?
洪水后消毒
1、地面、墙面、门窗:采用含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水溶液喷洒。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ml/ 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 m2。地面喷药量为200ml/ m2~300ml/ m2,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再由内向外喷洒一次。作用时间不少于1 小时。
2、餐(饮)具:首选蒸煮15 分钟~30 分钟;在无燃料条件时,也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然后用洁净水冲洗。
3、瓜果、蔬菜:用100mg/L 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 分钟,然后用洁净水冲洗。
4、衣服、被套、毛巾:可煮沸消毒15 分钟,白色织物可250mg/L~5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 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棉絮、毛毯等可反复暴晒消毒。
5、家具、玩具、门把手、脸盆:可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作用30 分钟,再用清水擦拭。
6、饮用水:井水加漂白粉4g/ m3,浑浊湖水加漂白粉12g/ m3,浑浊池塘水加漂白粉18g/ m3,作用30 分钟后,余氯应达到0.7mg/L。
7、粪便、呕吐物:处理稀薄的粪便和呕吐物,每1000ml 可加漂白粉50g,作用2 小时;干便加入2 倍量的漂白粉水溶液上清,搅拌均匀,作用2 小时。
8、垃圾:可燃烧的尽量焚烧,不能焚烧的可喷洒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 分钟。
9、厕所、化粪池:化粪池可按粪便量的1/10 加漂白粉,搅匀作用12 小时~24 小时。
10、畜舍:用漂白粉水溶液上清按照200ml/m2的用量喷雾,作用2 小时;如疑有炭疽菌污染,则可用漂白粉水溶液上清喷雾,作用4 小时。
导语:随着滴滴和优步中国宣布合并,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的格局已趋于明朗。摆在乘客和网约车司机面前的现实问题是:乘客端涨价、司机端降补贴的事实已悄然发生,网约车平台的烧钱大战将因两家巨头合并而逐步停止。网约车相比出租车明显的价格优势即将终结。
滴滴优步合并:滴滴的诞生壮大,是因为顺应了消费者“物美价廉”的出行需求,如果它悖逆了这个需求,不管壮大到什么程度,也逃不脱毁灭的命运。
8月1日,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优步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交易达成后,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场合并将让打车软件市场90%的份额集中到一个主体之下。这难免让乘客担心,未来用相关软件打车,补贴可能会减少,相关平台可能会涨价。
不管是优步中国还是滴滴都亏钱。而试图将中国变成一个大市场的外国技术公司总是发现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尝试。谷歌、雅虎、亿贝、微软、高通立马浮现在脑海里。就连苹果在中国的财富也已缩水。它今年早些时候投资滴滴可能是为了改善自己在中国的名声。
网约车的低价建立在巨额补贴基础上,为了占据市场,网约车平台克制营利冲动,用大量资金提供廉价的乘车服务和较高额的司机报酬。但是,商业公司不是慈善机构,投入与盈利目标成正比例关系,如今网约车平台已走向了盈利期。
优步未来如果继续运营的话,还要去和地方政府一一进行各种沟通,这种成本和难度,投资方不可能不考虑。或许这也是在政策利好出台后,优步还是“巧合”地确定被收购的原因之一。
以时间换空间,以补贴换市场,这种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经济的很多领域都存在。催生这种商业模式的就是竞争。因为竞争,网约车提供了比传统出租车更优质的服务、较低廉的价格,并努力扩大市场覆盖度。当前公众享受的网约车“实惠”变得不那么突出,也是因为竞争程度下降。滴滴和优步中国的合并恐怕是有标志性意义的转折点。
事实上,6月期间,滴滴已经在多个城市上调了载客服务的价格,涨幅在1/3左右。那么,合并后的滴滴和优步中国会进一步减少补贴,乃至提价吗?对此,滴滴出行公关负责人叶耘告诉记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针对乘客的红包补贴和司机的奖励将继续发放。
滴滴方面认为,此次并购对目前网约车的市场价格很难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中国市场有近8亿城市人口,滴滴的渗透率仅为1%左右,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补贴是吸引用户的方式之一,短期内会有直观效果,不会轻言放弃。
》》》全球首例:我国网约车合法化11月1日新政实施
近段时间以来,我国暴雨、高温、台风等天气频频发生,给多地带来了灾害,影响了人们生活。大家都知道,台风是会引起暴雨的,那么,大家清楚台风为什么会引起暴雨?台风为何会引发暴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请大家一定要收下!
台风为什么会引起暴雨
因为当台风从海洋的上空掠过的时候,由于台风的气团是向上的,所以海洋的水分就会被带到空中去,然而随着冷空气的逐渐增多,云团开始降雨,由于台风带上去的水汽比较多,而且台风的形成,是和海洋离不开关系的,所以往往每次当台风来临的时候,天空中都会下大暴雨。
形成台风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广阔的高温洋面。台风的形成与发展要有巨大的能量,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大量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热带洋面上,海温高,蒸发强,通过湍流运动向大气输送大量热量和水汽,具有高温高湿不稳定条件,其大量内能是台风产生和发展的巨大能量来源。
台风有很多的危害:建筑物损坏洪水,渍水道路,桥梁流失,泥石流滑坡,交通机关中断,公共设施服务停止等等,一般都会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损失。
但是台风也有好处:台对于改善中国沿海的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加严重。同时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失,还能将海洋底部的营养翻出来,鱼饵增多,所以,捕鱼量也会变多,等等。
虽然台风很危险,但是台风有利也有弊,要以中间角度看问题,台风在摧毁着建筑的同时也在丰富人们的降水,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更有甚者调侃道,台风来了,就不用上学啦!其实这样的话已经很习惯了,在现在这种科技发达的时代完全可以预测台风的到来,减少人员的伤亡。
暴雨是怎么形成的?
暴雨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但主要有两个条件促成了暴雨的发生:一个是持续降水导致水汽源源不断的供应;另一个是大气遇到山坡等地形时被迫抬升,使得水汽温度降低,更容易凝结,云朵无法承受重量,于是降落成雨。
今年一方面由于水汽供应比较充足,另一方面有副热带高压始终维持,冷暖空气对接的地区始终维持,水汽抬升的时间又是持续的,所以出现了持续降雨,结果就容易发生暴雨、洪涝之类的灾害。
今年属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份,在南方出现了如此高强度的暴雨和洪水。但是从全国范围来说,这类气象灾害实际上每年都有,它们发生在不同地区,强度和范围呈现出不同特征,缺乏规律可循。
反之如果气象活动非常有规律的话,那么气象预报就变得非常容易了,大家也就不会经常抱怨天气预报不准确了。
气象预报准吗?
“两三天的气象预报已经非常准确”
事实上,随着气象科技的发展,加上计算机技术带来的平台发展,我们对于明天甚至未来两三天的气象预报已经非常准确了。天气预报如果说有降雨,雨水可能来的迟一点,或者降雨位置会稍微偏一点,难免会出现偏差,但从总体来评判,如果天气预报说有雨,那就八九不离十了,这种情况下大家还是应该带伞的。
比如前段时间预报说北京会有暴雨,结果上午没下,但是后来还是下雨了。所以说预报具体的时间点可能不那么准,但是在一天的范围内,整体来讲还是比较准的。
如果要求那么准,就有点像《西游记》里讲的,龙王辰时布云,巳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江滢笑称,这是气象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现在我们国家科技发展很快,已经发射了好几颗气象卫星。如果要监测台风或者其他气象活动,卫星云图是非常准确的,此外还有遥感、雷达。比如暴雨要来了,有些人会学着看雷达拼图,能看到云系的移动,它有一个大概的速度和强度,然后自己都可以判断,降水带离自己还有多远。
目前的气象服务针对每个人的能力还是有点欠缺,但是一旦跟大家共享了这些信息,每个人就可以根据自己千差万别的需求,做出粗略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