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是在

2020/7/8 16:02:48
万年历日历:是在知识
是在知识
邓州属于哪个市

邓州好玩的地方还是蛮多的,有杏山地质公园、花洲书院、台湾村、八里岗遗址、西清真寺、穰东陕西会馆、汲滩陕山会馆等景点。那么,大家知道邓州属于哪个市?邓州是在哪个市?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邓州属于哪个市

邓州属于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由河南省直管,南阳市代管,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北依伏牛,南连荆襄,西纳汉水,东接宛洛,有豫、鄂、陕“三省雄关”之称。

国土面积236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街、区)、626个行政村(社区),178万人,244万亩耕地。是国务院确定的丹江口库区区域中心城市、河南省直管县(市)。

南阳市辖宛城区、卧龙区、南召县、方城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社旗县、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代管邓州市。

关于邓州,《山海经》和《史记》均有记载,根据邓州发现的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推断,在6400多年前邓州便有人类生存。夏、商、西周、春秋早期诸侯国邓国的国都就在邓州,邓国还有一个附属国鄾国(在今襄樊市北), 楚文王12年(公元前678年)楚国灭邓国,结束了邓国长达1274年的历史,随后楚国在今天邓州城区穰城路一带取“禾实丰登”之义设置“穰邑”,楚怀王十七年年(公元前312年)韩国袭楚,夺取穰邑;秦朝秦昭王11年(公元前296年)秦国打败韩国,取穰,穰遂为秦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设置南阳郡(治宛),邓州隶属之,当时邓州境内设有三县,即穰县(治今邓州内城东南隅)、山都县(治今构林古村)和邓县(辖今构林以南)。

东汉建安二年(197年)曹操率大军发起“宛城之战”,围张绣于穰。邓州航运顺畅,湍河经新野汇白河入汉水再通长江,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穰城南郊开挖运粮河(今为小漕河),把邓州作为后方粮仓,为“赤壁之战”运粮草,供应前方作战。

邓州著名景点

1、花洲书院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乍提花洲书院,也许知道的并不多,因为它毕竟没有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声名显赫,但倘提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人们一定会耳熟能详,花洲书院虽在名气上不能和四大书院相比,但也是我国古代很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创始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公元1045年,范仲淹谪知邓州,为学风不兴而忧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学场所,于是在百忙中谋划,创办花洲书院。并且,公余到书院讲学。一时邓州文运大振。范仲淹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均“从师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任叶县尉。曾到花洲书院瞻仰范公遗迹。作诗云:“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

2、八里岗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里岗遗址八里岗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坐落在河南邓州市东约3公里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距今约6800年,文化层厚3-5米,面积近九万平方米。八里岗遗址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秋至今,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与南阳文物研究所联合对八里岗遗址进行了七次发掘,揭露面积5000余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收获颇丰。其中1994年的发掘因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长排连间套房房屋基址而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掘中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遗迹遗物,计有:房基66座,墓葬150余座,灰坑窖穴千余个、文物标本万余件。揭示遗址的文化层堆积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早期、中晚期,屈家岭文化中后期,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晚期地层。


少林功夫在哪个省

少林是中华武术中体系最庞大的门派,也是一项综合的武术体系,武功达到七百多种。有些朋友对少林的相关知识感兴趣,那么,大家知道少林功夫在哪个省?少林功夫是在什么省份?接下去请大家收藏好小编精心准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林功夫在哪个省

少林功夫在河南省,少林功夫是指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的,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个传统文化体系。

少林功夫具有完整的技术和理论体系,它以武术技艺和套路为表现形式,而以佛教信仰和禅宗智慧为文化内涵。

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的少林寺是少林功夫依存的文化空间。少林功夫伴随着少林寺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不断丰富完善,由最初保卫寺产的手段,逐渐发展成为技术完备、内涵丰富的文化表现形式。根据少林寺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历代传习的少林功夫套路有数百种之多,其中流传有序的拳械代表有数十种,另有72项绝技及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门类独特的功法。少林寺目前流传的少林功夫拳术、器械和对练等套路合计有255种。

禅宗智慧赋予了少林功夫深厚的文化内涵,少林功夫的传承人首先应具有对佛教的信仰,包括智慧信仰和力量信仰。少林功夫的智慧信仰主神为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力量信仰主神为紧那罗王。超常神力和超常智慧从来都是佛教徒潜心追求的目标。以信仰统摄技击,以技击表现信仰,这是少林功夫表现为神奇武术的根本原因,也是少林功夫与其他武术区别之所在。

佛教僧人的生活受佛教戒律约束,在少林寺这一特定环境中,佛教戒律又演化为习武戒律。戒律在习武者身上表现为武德,所以少林功夫往往表现出节制谦和、内敛含蓄和讲究内劲、短小精悍、后发制人的风格特点。

少林功夫的传习方式

少林功夫的传习方式主要以口诀为媒介,与少林寺传统的宗法门头制度相结合,其核心内容是师父的言传身教和弟子的勤学苦练。

少林功夫达到了“禅武合一”的精神境界,是中国武术文化最杰出的代表,也是少林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呈现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汉地佛教信仰整体水平衰落,少林住院僧人逐年减少。火器的普遍使用使传统武术从总体上退出军事攻防技术领域。现代人热衷于“少林功夫”动作套路的技术表现,由此导致其内在品质的边缘化。所有这些造成了当代少林功夫的濒危境况,需要有关方面尽快制定方案,对少林功夫加以抢救、保护。

少林功夫特点

一、短小精悍

少林功夫套路以短小精悍而著称。拳术套路每组动作大部分在三十六个以内。套路短,组合招势严密紧凑。整个套路习练所用时间短,目的是为了练习者在练功中能集中全身之能量,一气呵成,利于每个招式功夫的增长,避免套路太长而使其因体力不足勉强敷衍的缺陷。

二、拳打一条线

少林功夫套路的起、落、进、退、反、侧、收、纵等尽在一条线上运动。“死学活用”,练功时把自己身形固定在一条线上,用时放开,犹如出笼之虎。另外,直线的运动,极有利于进退速度(战时速度为第一要素)。

三、步法随便,拳打卧牛地

少林功夫为实战之需要,步法要求“随便”。《释家锤把十要诀》之“拳法妙术在移闪,动静呼吸一气连,来来去去须随便,唯在接取玄妙间”。第三句的来来去去须随便之意,为步法定下了基调。第四句的“接取”为守攻之意。如国家武术比赛规定的弓步为自己脚长度的五倍,马步为三倍,其身势必然犯“老”。因势“老”而使其身形进退困难,不能自如,另外也不利于下盘的稳固。少林拳最重要的特点是“拳打卧牛之地”。练功不分场地大小,对步法要求随便,大小以自己能发挥最大能量为宜,以利于“接取”为目的。

四、滚出滚入

分两层含义:一为身形的滚出滚入,二为手形的滚出滚入。身形的滚出滚入,起横落顺。进退之起势以横身(正身)为先,横进横退,利于进退速度。落势以顺身(侧身)为后。起势展其身形,落势闭其门户,顺身落势,对“敌人”来说,攻击目标为“线”形而非“面”形,攻击面积缩小,有利于防守。身形的起横落顺,形成了拧身滚动的滚出滚入运动的身形状态,使己方的身形如泥鳅般的光滑,令对方难以捕捉。


河南秋收一般是几月

秋天就像是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用辛勤的汗水成就了女儿般的农作物。有些朋友对河南的秋收感兴趣,所以想来咨询一下,河南秋收一般是几月?河南省秋收通常是在几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河南秋收一般是几月

河南秋收一般是9月,从种植区域来看,南部、中部地区收获均过半。驻马店、汝州、固始收获过八成,郑州、平顶山、南阳、信阳、鹿邑收获过七成,新乡、濮阳、漯河、商丘收获过六成,洛阳、安阳、许昌、周口、济源、巩义、兰考、长垣收获过五成。

秋收秋播关键期

霜降是秋向冬过渡的开始,天气渐冷,初霜出现,草木开始泛黄。“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到了这个时节,应注意添衣防寒。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由于气候逐渐转为寒冷,一旦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以下,很容易形成霜冻,给小麦、油菜等处于幼苗期的抗寒能力差的农作物造成冻害,霜冻还会影响棉花的品质,形成“霜后花”或“红花”。

每年10月,是冬小麦播种出苗期,油菜苗期,采拾棉花期,玉米、豆类收获期,也是陕西秋收、秋播、秋管大忙期。陕北北部正值谷子、马铃薯、高粱收获时期;而南部则处于晚秋小麦、油菜苗管理期。关中收回玉米、豆类,播种冬小麦、油菜及管理其苗期,采拾晾晒棉花;陕南收水稻、玉米、豆类,移栽油菜。到10月下旬,川道、平坝播种冬小麦,挖甘薯。

秋收,全国都在收什么

东北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约占全国稻谷种植总面积的9% ,大米产量常年约占全国大米产量的16% -20% 。我们淘宝上买的大米,有将近60% 是出自东北。虽然东北土地肥沃,种植面积大,但是因为气候原因,一年只能种植一季。而且得益于平原地形,很早就开始了大型机械化操作。

东北红高粱

高粱是窝窝头面的最主要食材,也是很多粗粮点心的必备。不过我们耳熟能详的应该是高粱酒,我们这边叫高梁烧。当地人专门种植高粱就是为了酿酒。不过印象中,小时候特别爱吃高粱的杆,甜甜的,虽然没有甘蔗过瘾,但是因为比甘蔗好咬,也是我们童年最重要的零嘴之一。

东北玉米

玉米是所有粗粮中,最受欢迎的粮食。香甜软糯,方便保存。记得高中阶段,父母看我特别爱吃玉米,特地开辟了一块地,就给我们种玉米,连续种了三四年。这个记忆是父亲爱我的一段记忆。可能父爱就是这样,低调深沉。

东北收黄豆

大豆的作用就多了。目前我们大部分的大豆油虽然不是我国自产自销的,但是大豆油已经成为我们家常饭桌上普通的一员。豆制品,在我们国家更是发挥至极。生的豆子可以炒菜,豆子叶,朝鲜族还可以用来腌咸菜。老的黄豆,榨豆浆,做豆腐,豆皮。豆腐渣,豆腐干,臭豆腐,豆泡等等。我们对于豆腐的钟爱,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无法理解的。并且现在豆制品也成为国外友人喜爱的一道家常菜了。

地瓜秋收

地瓜目前直接当粮食可能大部分只有在早餐上了。以前可是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地瓜粥,地瓜叶可以做菜,红薯粉还能做很多美食,聪明的中国人,对于食材的研究,让我们今日得以享受丰富多彩的佳肴。

花生秋收

花生主要是干果和榨油作用了。虽然也用来做菜,做粥。但是目前已经不是我们主要的粮食了。不过秋收收花生其实还是很麻烦的,因为种植面积大部分很小,都是手动摘,有时候收一次,手要破一次。

水稻秋收

南方的水稻,有三季稻和两季稻,北方是一季。但是秋收现在基本都是机械化了。相对轻松。

山茶子秋收

山茶油你可能知道,有食用油和护肤两种。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这玩意秋收真是累啊。必须一颗颗手工摘下来。而且树高的还得爬树,山上爬树,下雨天滑,大晴天晒,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并且收好后,要走山路,人力担回家里晾晒,脱掉外壳,筛选出里面黑色的种子,再去烘干,榨油,繁琐不说,费事费时,因此市场上山茶油都卖到200来开一升,是食用油里的爱马仕。

小米秋收

小米种植范围不大,主要山西,陕西,广西地区。不过小米暖胃,还是很受大众喜爱。收割有体验的小伙伴,欢迎评论区分享哟。

芝麻秋收

芝麻虽小,所有的工序都一道不能少。还是很费事的一种秋收。


2022的中秋节在什么时候

在中秋节期间,很多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到家中与家人团圆,一起度过温馨的时光。那么,大家知道2022的中秋节在什么时候?2022年中秋节是在几月几号?接下去给大家分享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的中秋节在什么时候

2022年中秋节假期:9月10日-9月12日放假,无调休共3天。时至今日,中秋节已经成为我们的传统节日,留下了许多的风俗习惯。比如吃月饼、拜月、观潮、猜灯谜、赏桂花、喝桂花酒、祭祖等等,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传说以及故事。像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饼起义等等。

这些都是中秋节随着朝代更迭发展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虽说文化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可我们依旧希望,哪怕再过千年、万年,中秋的习俗都能一直延续下去。

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来历一:中秋节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被称为“仲秋”,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就演变成为中秋节。

中秋节来历二:中秋节由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故事最广为流传,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种成仙的药,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妻子嫦娥,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盼望她能回来团圆。之后,年年如此,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称为中秋节。

中秋节来历三:中秋节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祭祀土地。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因此逐渐演变成中秋节。

中秋节的习俗

祭月

在中秋节的时候,有着祭月的习俗,这是一项从古延续至今的传统活动,至今很多地区仍然保留着这样的传统。中秋节是一个与月亮相关的节日,所以每到这一天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示对于月神的敬畏,准备一些祭品在自家庭院中,以祭拜月神。

吃月饼

吃月饼是现在全国各地都保留着的中秋传统习俗,中秋节的这一天,大家都会提前购买好月饼,等到晚上赏月的时候,和亲友们一起分享。南美的习俗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月饼的口味也有所不同。月饼的形状酷似在天上的圆月,在中秋节这一天吃月饼,也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的期盼。

赏花灯

在中秋节的时候,很多地区都会举行花灯盛典,大人小孩都会参与到其中,一同观赏花灯。花灯的形式多种多样,到了今天,这已经是全国很多地区的人们,中秋节都会参与的一项活动了。

饮桂花酒

8月正值桂花飘香,很多地区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和亲友们一起赏桂花,饮桂花酒。桂花代表着富贵,同时也象征着幸福美满,在中秋节饮桂花酒,正是代表着人们对于今后红火日子的期盼,希望家族风调雨顺,子孙后代发展兴旺。

猜灯谜

在中秋节到来之际,全国很多地方都流行着猜灯谜的习俗。有些地区会专门组织灯谜活动,这是很多小孩子特别期盼的环节,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都参与到节假日的庆典之中,共同庆祝中秋传统佳节。

祭拜祖先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很多地区的人在中秋佳节这一天,都会在家中准备好贡品祭拜祖先,缅怀先辈,这是我国劳动人民优良传统美德的体现。


2022中秋节是什么时候

在每年的中秋节,我们都会迎来法定的假日,这时候很多人都会回到家中与家人团圆,共同度过在一起的温馨时光。那么,大家知道2022年中秋节是什么时候?2022中秋节是在哪个时间?以下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内容,如果大家觉得不错,就是小编的荣幸了。

2022年中秋节是什么时候

2022年中秋节是2022年9月10日,星期六,农历八月十五。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的别称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是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正好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为“中秋”。

中秋节还有许多别称,因为假期定在八月十五,所以又称为“八月节”、“八月半”等。因为中秋节的活动都是围绕着月亮进行的,所以又称为“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代表着团团圆圆,所以又称为“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最早记载是在明朝时期。在《西湖游览志余》里面记载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而《帝京景物略》里也记载:“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的习俗

祭月

在中秋节的时候,有着祭月的习俗,这是一项从古延续至今的传统活动,至今很多地区仍然保留着这样的传统。中秋节是一个与月亮相关的节日,所以每到这一天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示对于月神的敬畏,准备一些祭品在自家庭院中,以祭拜月神。

吃月饼

吃月饼是现在全国各地都保留着的中秋传统习俗,中秋节的这一天,大家都会提前购买好月饼,等到晚上赏月的时候,和亲友们一起分享。南美的习俗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月饼的口味也有所不同。月饼的形状酷似在天上的圆月,在中秋节这一天吃月饼,也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的期盼。

赏花灯

在中秋节的时候,很多地区都会举行花灯盛典,大人小孩都会参与到其中,一同观赏花灯。花灯的形式多种多样,到了今天,这已经是全国很多地区的人们,中秋节都会参与的一项活动了。

饮桂花酒

8月正值桂花飘香,很多地区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和亲友们一起赏桂花,饮桂花酒。桂花代表着富贵,同时也象征着幸福美满,在中秋节饮桂花酒,正是代表着人们对于今后红火日子的期盼,希望家族风调雨顺,子孙后代发展兴旺。

猜灯谜

在中秋节到来之际,全国很多地方都流行着猜灯谜的习俗。有些地区会专门组织灯谜活动,这是很多小孩子特别期盼的环节,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都参与到节假日的庆典之中,共同庆祝中秋传统佳节。

祭拜祖先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很多地区的人在中秋佳节这一天,都会在家中准备好贡品祭拜祖先,缅怀先辈,这是我国劳动人民优良传统美德的体现。


北京酒仙桥在几环

北京酒仙桥在东四环和五环之间。酒仙桥地名源于东赵家村南坝河旧河道上的一座三孔桥。相传有一酒仙过桥时,掉入桥下两篓酒,自此河水泛溢酒香,故名酒仙桥。酒仙桥地区在明、清时为大兴县地,至解放前仍为农村旷野。由于坟地居多,因而仅有的散户也大多以看坟履差居多,共计有建筑95平方米。

酒仙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东北部,总面积5.3平方公里,辖区有8个社区,分南北两片,北片包括大山子社区、中北路社区、高家园社区;南片包括红霞路社区、南路社区、电子球场路社区、东路社区和怡思苑社区。

酒仙桥街道是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的一个街道办事处。地处亮马河、酒仙河两河流域。是北京东北地区随电子行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地区。东起北京四环路,西与崇文区相接,北临通惠河,南至劲松大街。

酒仙桥街道全境被将台地区一分为二,分别是以大山子为中心的酒仙桥北和以南路为中心的酒仙桥南,东南边与东风地区相邻,南边与麦子店街道接壤,北面与南皋地区相邻。面积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人,流动人口6.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