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炎热

2020/7/25 12:20:08
万年历日历:炎热知识
炎热知识
2020大暑煲什么汤好

导语:在炎热的伏天里,我们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其中,喝汤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购买一些具有解暑功效的食材来煲汤,不仅能消暑降温,还能滋补身子。那么,2020大暑煲什么汤好呢?以下为您精选大暑天气炎热这六款汤降暑滋补。

2020大暑煲什么汤好 大暑天气炎热这六款汤降暑滋补

大暑养生汤

胡萝卜鲫鱼汤

原料:鲫鱼约350克、猪瘦肉100克、胡萝卜500克、红枣10克、陈皮5克。

做法:

胡萝卜去皮洗净,切厚片,红枣(去核)、陈皮(浸软、去白)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鲫鱼去鳞、鳃、肠脏,洗净,抹干水,下油起锅稍煎黄。把全部用料放入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供用。用法:温服,早晚各服1次。

五指毛桃橄榄煲猪骨汤

材料:五指毛桃150~200克、橄榄8~10个、猪骨5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五指毛桃稍浸泡;橄榄可拍裂;猪骨切段,并用刀背敲裂。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

薄荷绿豆汤

材料:薄荷5克,薏仁30克,绿豆60克,冰糖1~2大匙。

做法:

薏仁、绿豆均洗净,泡水3小时备用。锅中倒入800毫升水,加入薏仁及绿豆以中火煮开,改小火熬煮半小时,加入薄荷、白糖继续煮5~10分钟,盛入碗中即可食用。

此汤可清热解毒,改善青春痘。

大暑养生

凉瓜蚝豉炖排骨

材料:排骨500克、苦瓜一条、蚝豉8粒、黄豆100克、姜4片、蜜枣2粒、盐适量。

做法:苦瓜剖开去囊籽,切厚件,黄豆、蚝豉用温热水浸泡洗净。猪骨用盐腌1-2小时,也可不腌。黄豆浸泡,也可以炒下洗净才煲,这样容易煲绵,全部材料加水2500毫升,放入汤锅大火烧开。改小火煲2小时,放盐调味。

金银花水鸭汤

材料:

金银花25克,水鸭1只,无花果2粒,陈皮14片,鲜姜2片,清水1000毫升,盐少许。

做法:

金银花洗净,水鸭洗干净后放入滚水内煮5分钟,取出;陈皮洗干净、泡软刮去囊;清水1000毫升煮沸,将金银花、水鸭、无花果、陈皮、姜加入煲滚,改用文火煲两个小时,加盐调味。

冬瓜薏米炖水鸭

材料:冬瓜500g、老鸭500g、薏米一把、姜4片、料酒、盐。

做法:冬瓜切大块、薏米提前30分钟泡好,鸭切块。锅里下清水烧开,把洗净的鸭放入沸水焯烫至水再次沸腾,捞出冲净去浮沫沥干水备用。锅里重新下清水烧开,开后放入姜、料酒、鸭、薏米,烧开后煲10分钟,改小火煲1个小时;然后放进冬瓜,小火再煲1个小时;最后加入盐调味即可。


7月份重庆天气热不热

炎热的夏天已经来了,这个季节最让人头疼的就是温度太高,让人受不了。到了7月,我国许多城市都是高温天气,那么,大家知道7月份重庆天气热不热?7月重庆天气炎热吗?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7月份重庆天气热不热

7月份重庆天气热,2022年7月8日,重庆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高温继续。7月4日以来,重庆就开始连晴高温。根据气象台统计,重庆中心城区、西部、东北部的11个区县日最高气温超过38°C。全市极端最高气温39.6°C,出现在7月6日的彭水县。北碚区、潼南区、荣昌区日最高气温刷新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7月上旬同期最高记录。

重庆是真的热,借用网友的话来说:7、8月份不出意外,我是不轻易出门的,晚上不开空调是没法混的!基本上车盖上打个鸡蛋是能熟的!基本上蒸桑拿是不用去浴室的!

2022年重庆真的会出现50摄氏度极端高温吗?

重庆本轮的持续高温天气,是从2022年7月4日开始的,过去的10多天时间里,重庆主城区,以及各区县的最高气温,都在39摄氏度以上,局部地区更是突破了40摄氏度。

不过,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的数据,预计本轮重庆高温会持续到7月19日,在此期间出现的局部地区最高温,约为42摄氏度左右,显然,网传重庆将出现50摄氏度极端高温的说法,并不靠谱。

对此,重庆市气象台的工作人员,也在7月13日作出回应,称网传50摄氏度的高温图片,都是网友篡改的,让大家不要相信。

从资料来看,重庆自有气象记录以来,出现的历史最高温,是在2006年的8月15日,当天重庆綦江区的最高气温,达到了44.5摄氏度。

同时,2006年的夏天和今年的夏天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当时也是大范围的持续极端热浪袭击我国,全国大范围地区,最长都出现了40天以上的持续高温,当时的重庆局部地区,更是高温超长待机约60天。

说起来,也正是从2006年开始,人们才终于意识到,全球变暖已经对气候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最直接的一点,就是极端天气变得更加频繁了,而且也是自2006年之后,全球极端天气就变得更高发了。

大家要收好这份防暑指南

1、科学调整安排工作时间。建议室外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6小时,并暂停12时至16时高温时段工作。不能暂停12时至16时高温时段工作的,应当暂停露天工作。

2、合理补充水和无机盐。加强补水,补水方法宜少量多次。无机盐的补充以食盐为主,所补食盐主要以菜汤、咸菜或盐汽水等分配于三餐之中;也可通过食用富含无机盐的蔬菜、水果、豆类及饮料来补充。

3、多补充水溶性维生素。日常膳食调配过程中注意选择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高温作业时应根据供给情况尽量多吃各种新鲜蔬菜和瓜果补充水和无机盐。

4、适当补充蛋白质及热能。高温环境下机体易出现负氮平衡,蛋白质的摄入量需适当增加,但不宜过多。

5、设法提高食欲。三餐安排在休息起床后、上班前或下班后1~2小时,以适应劳动后食欲较差的状况。饮食烹调时应注意色香味,经常变换花色品种,适当用凉拌菜,多用酸味或辛辣调味品。饭前最好喝一些菜汤以提高食欲。


为何四川盆地天气热

今年的高温事件是影响了全国多地,但四川受到的影响是更加显著,这里的天气尤为炎热。最近小编有一些朋友想好好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四川盆地天气热?为何四川盆地天气炎热?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为什么四川盆地天气热

首先,四川省属于盆地地形,周围都是高原山脉,对外部来的冷空气起到了阻隔作用,纬度较低,再加上受陆地高气压带控制,封闭的地形不利于热流扩散,从而导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成为全国范围内最热的省份。

其次,四川盆地因为地形原因受太阳辐射强度比较大,地表温度受到太阳直射影响逐渐升高,从而引发高温。

再次,四川盆地夏季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明显,水汽受到高温被蒸发,气流变得干燥,无法产生云层,天空中的云量减少,减少了下雨的可能性,导致持续高温。

然后,四川盆地位于对流层中,但是纬度比较低,阻碍了对流运动,温度升高,昼夜温差小,平均温度就会比其他省份高的多。

地形封闭,风速较低,容易产生焚风效应,严重还有可能提高发生森林火灾的风险。

最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容易形成大气逆辐射,增强了保温作用。

高温天气防暑养生法

1,夏季不养肺,或遭“秋后算账”

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在夏季缓解,若此时忽视治疗养护,或遭“秋后算账”,到秋冬加倍发作,更加严重。

“夏季是养肺的黄金期。”如果患者自身阳气不足,遇冷容易发作、加重呼吸系统疾病。夏天是外界阳气最盛之时,体内的寒邪、痰湿最易被驱赶出来,此时采用药物、贴敷等方式,可最大限度打开体内阳气和自然界阳气的“闸门”,做到冬病夏治。

【建议】饮食要“省苦增辛”

苦味食物虽可清热泻火、定喘泻下,但易伤阳气、制肺气。而适当多吃葱姜蒜等辛味食物,能够发散行气、活血通窍、补益肺气。

中医认为“肺合皮毛”,若整日不离电扇空调,寒凉之气从皮肤、毛孔侵入体内,损伤肺卫阳气,可致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乘虚而入。若夏季过食冷饮瓜果,也会损伤脾胃、消耗阳气。

因此建议在夏天注意保暖避寒,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少吃寒凉食物,喝水以温开水为宜。

2,夏日风湿有“三防”

风湿病会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且多与免疫异常相关,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的特征,不仅会有一些关节、肌肉疼痛,很多时候多系统损害也同样存在,且更加危险,需做好管理。

“‘过堂风’是过去纳凉的一个主要手段,现在空调成为了另一种‘过堂风’,要注意它对软组织的不良影响。”在空调环境要加强对肢体、关节的防护。

【建议】防风、防冷、防日晒

对于风湿病患者在夏季受风、受冷的问题,建议选择睡前泡脚,既促进血液循环,又有效缓解疲劳。怕冷明显的人群可适当加用川椒、蜀椒、生姜等药物,稍微用水煮一煮再使用,效果会更好。

风湿病患者要注意紫外线引起的自身免疫异常、炎症反应加重,夏天戴宽檐帽、大墨镜,涂抹防晒霜等,减少紫外线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此外,建议在上午6点至10点、下午16点至18点,紫外线不是特别强、日晒不太厉害时,适当进行室外活动。

3,夏季贪凉、贪油炸损伤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就像孕育万物的土地一样,脾胃功能在众多脏腑功能之中占据重要地位,就如古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所说的“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夏季吃寒凉饮食过多,或饮食过于油腻,可致脾胃虚弱,出现食欲不振、疲惫无力、反酸烧心、腹胀等表现,以及大便清稀、大便排出不畅、大便粘马桶等典型表现,均提示脾胃虚弱。

【建议】注意保护脾胃阳气

夏季饮食方面,推荐酌情选择红豆、薏苡仁、莲藕、木耳、芡实等,有助健脾祛湿。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瓜果放上十几分钟,温度与室温接近后再吃,减少损伤脾胃阳气。若想吃海鲜等寒凉饮食,可以搭配紫苏、姜茶,或少量饮用黄酒,有助驱散寒邪。

建议一吃凉就上厕所、拉肚子的人群暖好肚子,保护脾胃阳气。即使再热的天气,晚上睡觉也一定要把肚子盖好,尤其不要对着空调直吹腹部。


长江流域夏天为啥这么热

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典型,长江流域的年降水量分布是很不均匀的。长江流域的夏天也是很热的,那么,大家知道长江流域夏天为啥这么热?长江流域夏季为什么如此炎热?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长江流域夏天为啥这么热

长江流域夏天热是因为盘踞在西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的结果。副热带高压控制着许多地区,以至天气继续干旱少雨。即使来自北方的的冷空气会使南方降温,但此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仍会西伸北抬,持续给南方带来闷热天气。

重庆、武汉、南京等长江中下游城市在夏季常常如火炉般闷热,主要是由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温高湿天气。特别是7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副热带高压一般维持在长江中下游及其附近地区,使得这些地区闷热难耐。

重庆之热源于地形,“渝炉”堪称老山炼丹,是全国有名的盛夏高温区。而专家认为山城夏季多雨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排放物(二氧化硫、微小粉尘等)的增加影响到太阳辐射,导致了降水量提升,高温日相对减少。这样的“人工降雨”一定程度上是环境污染的“意外收获”。

江城武汉可称“一代炉魁”。此地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减慢了地面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汗出如浆,闷热难耐。1934年某日武汉41.3℃的纪录为江城夺得“炉魁”之称。

南京深得江南“夏九九”的精髓:扇子勿离手,出汗如出浴。宁沪两地高温堪称伯仲,不过上海临海地形让南京自叹不如,因为海陆间气压差,上海的晚上比南京凉爽很多,虽然两地日最高温差不多,但是日平均温度上海就比较低。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空前规模的燃烧和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汽车的降价、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们购车代步;加上空调的普及,这些都在向大气排放大量热气。城市里的人口、高楼、道路密集,混凝土、柏油路使太阳辐射升温快,散热慢,热岛效应越来越明显,城市的温度在逐步升高,越来越多的“火炉”城市涌现出来,这也是人类无节制活动加剧地球环境急剧变化升温的现实例证。

长江流域降水补给

长江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降水超过一半被蒸发,因此,蒸发量是长江流域水量平衡的重要要素之一。流域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为922毫米,流域平均年陆面蒸发量为541毫米,占平均年降水量1067毫米的51% ,平均干旱指数为0.86。

长江流域水面蒸发量无较明显的地区分布规律。总的来说,流域西部的金沙江及流域东部的汉江唐白河、赣江流域、长江三角洲大于其他地区,水面蒸发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云南元谋地区有一个小范围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是长江流域水面蒸发最大的地区。全流域小于700毫米的地区不多,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湘西、鄂西南地区、乌江中部及资水上游,如乌江金佛山为465毫米,峨眉山为564毫米。长江流域其他地区水面蒸发量在700~1000毫米。

长江流域水面蒸发的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分配由于各地高程、地理位置及所受气象因素的影响不完全相同,一般以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上游地区春季大于秋季,中游地区秋季大于春季,下游地区春、秋季相差不大。


福建9月份天气还热吗

众所周知,福建的著名景点有鼓浪屿、武夷山、湄洲岛、白水洋、清源山、三坊七巷等等。那么,今天小编想跟朋友们来讲一讲,福建9月份天气还热吗?福建9月天气还炎热吗?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福建9月份天气还热吗

福建9月份天气还热,福建9月份35度以上的天数也是有的。福建气候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福建靠近北回归线,受季风环流和地形的影响,全省70% 的区域≥10℃的积温在5000~7600℃之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21℃,平均降雨量1400~2000毫米,是中国雨量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气候条件优越,适宜人类聚居以及多种作物生长。

气候区域差异较大,闽东南沿海地区属南亚热带气候,闽东北、闽北和闽西属中亚热带气候,各气候带内水热条件的垂直分异也较明显。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部、东海之滨,陆域介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连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全省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

福建避暑胜地有哪些

福州鼓岭

在福州市民的心中,“鼓岭”可以说是“避暑”的代名词。鼓岭的温度与福州城区相差5℃至10℃,夏季气候凉爽,兼具“清风、薄雾、柳杉”三大特色,因此得以“宜夏”的美名。

登上鼓岭,欣赏秀美的自然风光,聆听山间的鸟叫虫鸣,在清新与凉风的陪伴下,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远离城市中的喧嚣,放下心中的浮躁与压抑。

厦门军营村

军营村海拔千米以上,素有“高山村”之称。山风吹拂,松涛涌动,村落毗连,被群山环抱其中,鸡犬相闻,与世无争,被称为厦门离天空最近的避暑“世外桃源”,是夏季康养休闲的好去处。

军营村海拔高,适合种茶,茶叶是村里的重要经济收入之一。拥有茶园约6500亩,出产的茶叶素有“莲花高山茶”的美称,是厦门市重要的出口茶叶种植基地。

茶园、远山,在自然的环抱中调整呼吸,吐故纳新,聆听内心的声音。

漳州高峰谷

高峰谷位于平和县霞寨镇官峰村,景区规划面积3600亩,是集禅茶文化、生态、自然、休闲、体验、旅游为一体的度假景区。

根据气象局30年的数据显示,高峰谷6-9月份的平均日气温在22-25℃之间,是夏季绝佳的避暑胜地。

站在海拔900米的景区制高点,连绵数公里1000多亩的梯田尽收眼底。茶园梯田依山而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犹如一枚枚“大地的指纹”,流畅,柔和,充满了轻盈的诗意。

泉州牛姆林

夏季天气炎热,走进永春牛姆林,这个被誉为闽南西双版纳的地方,既能回归自然的怀抱,又能呼吸清新空气,享受自然的凉意。

牛姆林夏季平均气温在25—28℃,是难得的避暑胜地。一路而上眼前绿色渐染,山野限定的凉爽袭面而来。当你走近永春牛姆林,炎热便悄然隐去。

三明九龙潭

这里丹霞密布、峰丛纵横,在其间泛舟,身边的山谷、溪涧、草木就像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清幽寂静、心旷神怡。

夜晚,可以泛舟九龙潭,夜听蛙唱虫奏,观月下仙境、水波映月,听临水栈道边琴声阵阵,穿越到灵空梦幻的意境。

莆田望江山

望江山是莆田的第二高峰,因在山上可望见锦江入海而得名。旧志记载:“升高远眺,银海渺茫,风樯浪舶,宛在目睫下。”若是择一晴日在主峰上向东南远眺,一条蜿蜒的萩芦溪在群山之间穿流而过,百里以外的兴化湾尽收眼底。

植被茂密的望江山上以竹林为最,素有“百里之内皆毛竹”的赞誉。漫山遍野,满目葱茏,一山望去另一山,眼之所见皆有竹。

南平桂林乡

“九山半水半分田”,南平“小桂林”又是一处“避暑清凉福地”。

桂林乡,年均气温16℃左右,6-9月平均气温23.9℃,是夏日避暑的宝藏之地。

青砖黛瓦的古屋、绿粉参半的荷田、绕村流淌的盈盈溪水……走在桂林乡的田野间,仿若走进了陶渊明东篱下采菊的世外桃源。


夏九九几九最热

在哲学中,九是至阳之数;九也是至大之数,累至九次说明到头,炎炎夏日数着数字,意味着酷热的日子到头了。那么,大家知道夏九九几九最热?夏九九是几九最炎热?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夏九九几九最热

夏九九三九四九最热,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未能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更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炎热的夏天对人体消耗很大,因此人们要吃鸡蛋、炖鸡等补食来滋补身体。广东流行吃狗肉,北京则流行“冬至馄饨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夏九九歌介绍

夏至之时,有些地方流行“夏九九”歌。“夏九九歌”是以夏至日作为头九的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九,顺次称为一九、二九……直到九九。在这 81 天里,是一年由较热到最热又到凉快的日子。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

流传在北方农村的“夏九九歌”是:“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九九”歌中的后句,都是用人们对冷暖的感受、表现和行动等,生动形象地反映夏季气候变化的情况。虽然“夏九九歌”不及“冬九九歌”叫得响,但它却比“冬九九歌”适用范围更广。除了青藏高原、大西北以及祖国边陲黑龙江和内蒙古北部一些地区不适用以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用。这是因为我国南北温差冬季大,夏季小的因素。

虽然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但热不过 7 月中旬到 8 月中旬的三伏天。每年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就入伏了,具体何时入伏民间有个算法,叫做“夏至三庚便数伏”。意思是说,从夏至这一天开始在历书中往下找,当找到第三个带有“庚”字的那一天便开始入伏(即“一伏”或“头伏”的第一天)。

夏九九歌不同版本各有道理

从自宋代相传的“夏九九歌”可知,“一九”和“二九”时还不算太热,手上有扇子就行了。到了“三九”和“四九”,就热浪逼人了,不仅要喝冰水降温,晚上还要露宿,而这段时间正是小暑和大暑,也是初伏及中伏之时。可见“夏九九歌”中的“三九”和“四九”,与小、大暑及三伏天气候是一致的。

至“五九”,已经入秋,故“夏九九歌”云“树头秋叶舞”或“头带黄叶舞”。而“六九”的语句,宋谚是“乘凉不入寺”,明谚是“乘凉入佛寺”,一说“不入”,一说“入”,究竟是“入”还是“不入”?

寺中多有大树可乘凉,如说“不入”,意思是天气已凉快起来,用不着去佛寺乘凉了。说“入”的意思是,刚刚入秋不久,正是秋老虎肆虐之时,还是要找个凉快的地方避暑。这样看来,好像两种说法都对。而且地域不同,气候也不一样,时至“六九”,已是处暑前后,此时各地有温差是很正常的。

从“七九”至“九九”,气候已变凉,尤其是到了白露时节,很多地方不仅晚上要盖被子,日常还要“打炭墼”,即用炭末捣制成圆柱状燃料,以便秋冬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