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小暑是暑伏吗
小暑
不是。2022年小暑时间是7月7日,而2022年入伏的第一天是7月16日。一般来说,小暑后的第一个庚日为入伏的时间点(庚日与庚日间隔10天),因此小暑时节大部分都处于“入伏阶段”。今年的大暑日为7月23日,正好处于“中伏阶段”,可以说“夏有三伏,热在中伏”,而中伏中的“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点。
小暑节气的特征:
暴雨增多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
进入伏旱期
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三伏天开始的计算:
三伏天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之始,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之始,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之始。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中伏的天数则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这取决于每年夏至节气后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日期的迟早。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造成三伏天湿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东南风,而东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气潮湿,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湿度大。到了深秋或冬天则相反,吹西北风,而西北方是干燥的内陆,把干燥寒风吹向大陆,于是冬天湿度低。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如果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出现庚日,则中伏为10天,否则中伏为20天,于是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且大部分年份都是40天,下一个三伏共计30天的年份是2031年。
2022年三伏天时间表:
三伏天
2022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8月24日结束,历时40天。
具体时间如下:
初伏:2022年7月16日-2022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2年7月26日-2022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2年8月15日-2022年8月24日,共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