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历史人物

2021/6/7 10:37:23
万年历日历:历史人物知识
历史人物知识
一字千金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导语: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成语,其实是出自我国古代典故,甚至与一些著名历史人物有关。其中,一字千金这个成语就与我们熟知的一个历史人物有关。那么,你知道一字千金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吗?到底成语一字千金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成语的由来及含义。

一字千金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一字千金典故

吕不韦。一字千金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吕不韦列传》。“一字千金”的原义是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在句子中可充当定语、宾语;含褒义。

在吕不韦的权力鼎盛时期,招纳三千门客著成《吕氏春秋》一书,告示说增改一字赐千金,吕不韦对《吕氏春秋》内容追求尽善尽美,也促成了其集先秦杂家之大成,成为秦杂家的代表作。“一字千金”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用来形容文章不可修改、价值很高的成语。当人们夸赞某人诗文精妙时,可用“一字千金”进行赞美。

运用示例: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魂,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清钱谦益《定山堂诗集旧序》:“言古诗,则日《十九首》,亦知其惊心动魄,一字干金者乎?”

现代碧野《丹凤朝阳》:“阿庚在雷公的耳朵边低声说:‘全国上下都在盼望丹凤大坝上马!你是总工程师,一字千金!’”

现代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秦浩在办公室里来回踱了几步,郑重地说:‘只改一个字:把“公”字改为“忠”!’真乃一字千金!”

典故: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卫国濮阳有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非常富有。他经常到赵国邯郸经商,就在那里遇见了当时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共有兄弟二十多人,他排行在中间,而且又在赵国当人质,所以并不受秦王的宠爱。吕不韦见了异人,觉得如果帮他登上王位,将来自己肯定会获利万倍。于是,吕不韦就和他结交,并且给他出谋划策。不但如此,吕不韦还拿出大量金钱帮助异人筹划回国竞争太子之位的事情。后来他还把自己的宠妄赵姬送给异人为妻。异人在吕不韦的资助下登上了王位,这就是历史上的秦庄襄王。庄襄王为了报恩,便封吕不韦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将河南洛阳十万户封作他的食邑。但是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于是赵姬十三岁的儿子赢政继承了王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嬴政尊吕不韦为“仲父”,由他摄政,这样国家的大权就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了。

当时魏有信陵,楚有春申,赵有平原,齐有孟尝,四大公子天下闻名,而且这几人门下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觉得像秦国这样的大国,却没有那四个国家名气大,心里很是不快,于是也广纳贤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很快也招揽了三千门客。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他把这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团,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这些门客中,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

一字千金

吕不韦请他们依自己的专长,编写许多篇文章,然后将这些作品集合成一部伟大的著作,定名为《吕氏春秋》。这是一部杂书,内含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治理人世等各方面的内容。该书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多篇文章,总共有二十多万字,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了天地万物,囊括上下古今,堪称一本奇书。吕不韦对这部书非常得意,就把它刻在巨简上,挂在秦都咸阳的城门上,并贴出告示说:“各方人士如果有能在书 上增加一个字或者减少一个字的,就赏赐千金。 ”并把千两黄金放在书旁边,表示他说话算话。可是围观的学者百姓没有一个人出来,谁不知道吕不韦当时是权倾朝野、手握兵权的秦国宰相,哪有人敢对这部书增删一个字。


西楚霸王指的是谁

西楚是我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出现的政权,也是在秦朝与汉朝之间的一个朝代。许多人都听说过西楚霸王,那么,大家清楚西楚霸王指的是谁?西楚霸王指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方面有关的内容,以下内容值得大家一看。

西楚霸王指的是谁

指的是是秦末的项羽。项羽少时学书、剑皆无所成,然胸怀反秦大志。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随项梁起兵会稽(治今江苏苏州),响应陈胜、吴广起义。陈胜死后,又领导反秦武装主力,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秦将章邯击赵时,奉怀王之命,以次将随上将军宋义率军救赵,因宋义行至安阳后按兵不动,遂于帐中斩之,然后亲自领兵救巨鹿,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随后招降章邯,坑杀秦卒二十万,进军关中。时刘邦已先据咸阳,谋臣范增力劝项羽在鸿门宴上杀死刘邦,未能实现,与刘邦暂时达成和解,遂屠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掳掠货宝。公元前206年二月,分封诸侯,以刘邦为汉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不久,田荣、陈余于齐、赵等地举兵反楚,刘邦乘机平定三秦,进逼西楚,楚汉之争随之爆发。项羽虽于战争前期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终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项羽的西楚霸王是谁封的

势力最大军事最强的项羽与他所率领的40万联军加上20万秦国降军接受邯郸投降之后,进入三川郡,与占据河南一带的赵国军队还有东部一带的魏国军队包括颍川郡的韩国军队合军,声势非常浩大。

联军在河内郡稍作停留修整后,渡过黄河,进入三川郡与占据河南一带的赵国军队,还有东部一带的散军队,沿着三川东海大道国行西进。60万骁勇善战的大军,在新安县扎营。

作为先遣军的秦国二十万降军。一路上,不断的受到四十万六国出身的士兵的欺负。

秦朝秦国虐民久矣。尤其是秦国灭六国时,杀人无算,秦朝平灭六国始皇帝统一之后,兵役徭役不断,作为亡国人多年来更是被秦朝人驱使干苦力,因此六国的民众对秦国人,怨毒满胸。如今,秦军作为败囯降俘,更是被多国联军欺负干苦力,忍受那40万人不断的欺负。走走停停,不断内讧,你给我一拳,我给你一脚,小摩擦不断。但当七国联军接近关中地区的时候,在新安县扎营,秦军士兵怨气越来越大。

在项羽大军抵达西安的时候,咸阳早已变天,秦王子婴已经向刘邦投降。作为统帅的项羽得知二十万秦降军要乱这个消息之后,做出了一个最坏的决断。项羽连夜行动,一个晚上就把秦军降兵20万人,全部解决掉坑杀在新安县城的南部。

坑杀,原本是秦朝军人最最拿手,最最在行的一个令人发指的秦国军事统帅战神白起干的,他早在长平之战中,就曾经率领秦军坑杀了40多万投降的赵军,项羽骁勇善战能力不同凡响,超出常人。坑杀,使得项羽永远的失去了秦国的人心,这是秦国人说起项羽来就怨入骨髓。

项羽联军的拖拖拉拉,使得刘邦的偏军,在八月攻破武关之后,九月又攻破峣关,十月份接受了子婴的投降后,进入咸阳修整。使得秦帝国戛然而止。直到这时项羽才率领四十万诸侯联军冲到函谷关。才知道,刘邦大军先行攻入关中。而且还接受了子婴的投降。更令项羽感到怒火焚烧的是刘邦已经提前做足准备,把所有进入关中的道路统统封闭。派兵把守。就是要抗拒诸侯联军入关。

项羽气急败坏之余,强攻函谷关之后,大军又沿着渭水南岸一路西进,一直到戏水西岸的鸿门一带扎营。40万人 北临渭水南靠骊山。刘邦十万军队北倚渭水紧张的和项羽的盟军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大有决一生死之事,盛怒之下,项羽大吼道:明日一大早,大飨士卒。一举击灭沛公刘邦。项羽刘邦最后和平解决争执。

大权在握的项羽进入帝国都城咸阳,入城之后,为了报复昔日的暴秦,项羽马上下令,处决降王子婴。把全国嬴姓宗族宗灭殆。劫掠秦朝皇宫内金银财宝,还有宫女嫔妃。派人四处纵火,把巍峨华丽的秦朝宫室基本全部烧毁。

当时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楚怀王熊心热血暴增,以为自己的宝座永久坐实了。项羽派使节试探性的向楚怀王问了如何分配天下。不明事理的楚怀王说:

约分。约分就是谁先进入咸阳,谁就是关中王。项羽一气之下把天下共主楚怀王杀了,分封各个诸侯王爷,刘邦为汉中王,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什么意思呢,就是天下霸主的意思。


重阳节源于哪个历史人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一直在延展丰富。重阳节又叫重九节或者老人节,它起源于战国时代,那么,大家知道重阳节源于哪个历史人物?重阳节来源于哪位历史人物?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重阳节源于哪个历史人物

重阳节源于老子。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阳又表示钢,重阳是“二钢相逢”而相克,所以被视为“厄日”,登高和系茱萸,目的是为了“解厄”,重阳习俗由此而来。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重阳节”之名称记载,始见于三国时代;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出现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延展丰富。

重阳节的来历: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

当时有个青年叫恒景,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长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的

导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现在人们都会用来形容承诺的信用程度高,说话算数的意思。实际上,一诺千金最早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出自一个历史典故。那么,你知道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的吗?到底一诺千金形容历史人物是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诺千金最早是形容哪位历史人物的 一诺千金形容历史人物是谁

一诺千金历史人物

季布。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于是楚地流行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季布(生卒年不详),楚地人,曾效力于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败亡后,被汉高祖刘邦悬赏缉拿。后在夏侯婴说情下,刘邦饶赦了他,并拜他为郎中。汉惠帝时,官至中郎将。汉文帝时,任河东郡守。季布为人仗义,好打抱不平,以信守诺言、讲信用而著称。所以楚国人中广泛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一诺千金”这个成语也是从这儿来的。

太史公司马迁说:以项羽那种气概,季布靠勇敢在楚地扬名,他亲身消灭敌军,拔取敌人军旗多次,可算得上是好汉了。然而他遭受刑罚,给人做奴仆不肯死去,显得多么卑下啊!他一定是自负有才能,这才蒙受屈辱而不以为羞耻,以期发挥他未曾施展的才干,所以终于成了汉朝的名将。贤能的人真正能够看重他的死,至于奴婢、姬妾这些低贱的人因为感愤而自杀的,算不得勇敢,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栾布痛哭彭越,把赴汤镬就死看得如同回家一样,他真正晓得要死得其所,而不是吝惜自己的生命。即使古代重义轻生的人,又怎么能超过他呢!

相关典故:

一诺千金典故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人物简介:

一诺千金人物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刘邦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

周家说:“陛下悬赏捉拿你非常紧急,追踪搜查就要到我家来了,将军您能够听从我的话,我才敢给你献个计策;如果不能,我情愿先自杀。”季布答应了他。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的朱家。

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买了下来安置在田地里耕作,并且告诫他的儿子说:“田间耕作的事,都要听从这个佣人的吩咐,一定要和他吃同样的饭。

朱家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夏侯婴。 夏侯婴留朱家喝了几天酒。朱家乘机对夏侯婴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陛下追捕他这么急迫?”夏侯婴说:“季布多次替项羽窘迫陛下,陛下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才甘休。 ”朱家说:“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夏侯婴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朱家说:“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现在陛下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再说凭着季布的贤能,陛下追捕又如此急迫,这样,他不是向北逃到匈奴去,就是要向南逃到越地去了。这种忌恨勇士而去资助敌国的举动,就是伍子胥所以要鞭打楚平王尸体的原因了。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陛下说明呢?”

夏侯婴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好。”夏侯婴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刘邦奏明。刘邦于是就赦免了季布。在这个时候,许多有名望的人物都称赞季布能变刚强为柔顺,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刘邦召见,表示服罪,刘邦任命他做了郎中。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一字千金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导语: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成语,其实是出自我国古代典故,甚至与一些著名历史人物有关。其中,一字千金这个成语就与我们熟知的一个历史人物有关。那么,你知道一字千金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吗?到底成语一字千金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成语的由来及含义。

一字千金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一字千金典故

吕不韦。一字千金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吕不韦列传》。“一字千金”的原义是改动一个字赏赐千金;后用来称赞诗文精妙,价值极高;在句子中可充当定语、宾语;含褒义。

在吕不韦的权力鼎盛时期,招纳三千门客著成《吕氏春秋》一书,告示说增改一字赐千金,吕不韦对《吕氏春秋》内容追求尽善尽美,也促成了其集先秦杂家之大成,成为秦杂家的代表作。“一字千金”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用来形容文章不可修改、价值很高的成语。当人们夸赞某人诗文精妙时,可用“一字千金”进行赞美。

运用示例: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魂,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清钱谦益《定山堂诗集旧序》:“言古诗,则日《十九首》,亦知其惊心动魄,一字干金者乎?”

现代碧野《丹凤朝阳》:“阿庚在雷公的耳朵边低声说:‘全国上下都在盼望丹凤大坝上马!你是总工程师,一字千金!’”

现代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秦浩在办公室里来回踱了几步,郑重地说:‘只改一个字:把“公”字改为“忠”!’真乃一字千金!”

典故: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卫国濮阳有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非常富有。他经常到赵国邯郸经商,就在那里遇见了当时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共有兄弟二十多人,他排行在中间,而且又在赵国当人质,所以并不受秦王的宠爱。吕不韦见了异人,觉得如果帮他登上王位,将来自己肯定会获利万倍。于是,吕不韦就和他结交,并且给他出谋划策。不但如此,吕不韦还拿出大量金钱帮助异人筹划回国竞争太子之位的事情。后来他还把自己的宠妄赵姬送给异人为妻。异人在吕不韦的资助下登上了王位,这就是历史上的秦庄襄王。庄襄王为了报恩,便封吕不韦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将河南洛阳十万户封作他的食邑。但是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于是赵姬十三岁的儿子赢政继承了王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嬴政尊吕不韦为“仲父”,由他摄政,这样国家的大权就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了。

当时魏有信陵,楚有春申,赵有平原,齐有孟尝,四大公子天下闻名,而且这几人门下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觉得像秦国这样的大国,却没有那四个国家名气大,心里很是不快,于是也广纳贤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很快也招揽了三千门客。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他把这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团,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这些门客中,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

一字千金

吕不韦请他们依自己的专长,编写许多篇文章,然后将这些作品集合成一部伟大的著作,定名为《吕氏春秋》。这是一部杂书,内含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治理人世等各方面的内容。该书分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多篇文章,总共有二十多万字,内容十分丰富,包罗了天地万物,囊括上下古今,堪称一本奇书。吕不韦对这部书非常得意,就把它刻在巨简上,挂在秦都咸阳的城门上,并贴出告示说:“各方人士如果有能在书 上增加一个字或者减少一个字的,就赏赐千金。 ”并把千两黄金放在书旁边,表示他说话算话。可是围观的学者百姓没有一个人出来,谁不知道吕不韦当时是权倾朝野、手握兵权的秦国宰相,哪有人敢对这部书增删一个字。


历史上韩信是怎么死的

韩信是被萧何欺骗进宫被吕后杀死。韩信的死因主要是功高盖主,还有就是不懂得收敛,不懂得处理人及关系。当韩信被刘邦卸下兵权的时候,他就想到了想要辅佐贤君,想要一名贤君可以一直不断的重用自己。但韩信却不懂得如何圆滑的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招致多方猜忌,终惹来杀身之祸。

韩信,泗水郡淮阴县人。汉朝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古代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世人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兵法,并著有《韩信兵法》三篇。

去过韩信祠堂的人,都知道上面醒目的两行字眼:“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

简简单单十个字,却道尽了他大起大落的一生。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他存活于善良的漂母义举,而死于毒妇吕后之手。只可惜,一代将神远去,他的背后只留下了广袤无垠的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