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来历

2020/7/8 16:02:46
万年历日历:来历知识
来历知识
霜降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据说,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里面包含了很多智慧。那么,大家知道霜降节气的由来和风俗是什么?霜降节气的来历与习俗有哪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解答,还不了解详情的小伙伴快来见识下吧!

霜降节气的由来和风俗

霜降节气的由来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节气的风俗

霜降,同样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气。在山东烟台等一些地方,霜降这一天人们要去西郊迎霜;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菊花盛开,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此外,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各地还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

登高远眺

虽然过了九九重阳节,但霜降也是一年当中人们选择登高的重要时期。秋季山林空气清新,天气晴好,云淡风轻时,登高远眺,一览美景,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登山还能使心肺舒畅,强身健体。

饮酒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在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菊花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菊花凌霜盛开,是赏菊的好时候,所以赏菊成为这一节令的雅事。我国很多地方都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表示对菊花的崇敬和喜爱。

吃柿子

在我国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仅可以御寒保暖,还能补筋骨。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的说法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吃鸭子

在闽南、台湾地区,霜降这一天要进补,也就是北方常说的“贴秋膘”。闽南有句谚语:“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充分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都会卖得非常火爆。

吃牛肉

广西玉林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肉炒河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和兔肉也适合霜降时候进补。

进补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重要。因此,霜降时节,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送芋鬼

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宝塔形状,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瓦片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烫熟芋头或红薯,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人们会把烧过的瓦片和土块一起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以这样的方式辟凶纳吉。

扫墓祭祖

《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古时候,霜降这天也是扫墓的日子,不过这个习俗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捋桑叶

霜降过后,有些地方的人们会收集一些被霜打落地的桑叶。这种桑叶叫“霜桑叶”或“冬桑叶”,可以用来做桑叶卷、炸桑叶、桑叶馒头、桑叶汤、桑叶扎等,据说吃了以后还能延年益寿,所以又叫“神仙叶”。


肉孜节的来历

肉孜节就是庆祝穆斯林斋月结束而举行的节日,也叫作开斋节。我国有多个少数民族都有庆祝肉孜节的活动,在很多人都知道肉孜节是一个怎么样的节日了,但是对于肉孜节的来历却不怎么清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关于肉孜节的由来介绍。

肉孜节的来历 肉孜节的由来

肉孜节的起源是十分久远的。据研究,它可以追溯到伊斯兰教创立前后。传说,古代阿拉伯地区的人们,为了躲避异族的入侵,白天就躲在山里不生火,入夜才开始借夜幕做饭。久而久之,成为风俗。其实,这种白天不吃不喝到晚上才吃喝的风俗的形成,与阿拉伯半岛的自然环境有关。该地气候炎热,昼夜温差很大。为了躲避这炎热,人们白天不外出活动,到晚上才出来。这样一来,白天自然就用不着多少吃喝了,入夜再予以适当补充。伊斯兰教创立之后,适应了当地的这一风俗,并在《古兰经》中予以明确规定:成年穆斯林(信徒),在教历每年九月都要守斋一个月。人称这个月为斋月。

肉孜节怎么过

早在开斋节之前,每个穆斯林家庭都要向当地穷人发放“开斋捐”,粉刷自己的房舍,打扫庭院,并到本地清真寺去帮助进行装饰整修,以一个崭新的面貌迎接节日。同时,家中主妇们还要准备各种节日食品,如炸油香、馓子等,宰羊杀鸡。此外,还要日夜赶制节日时一家老小穿着的新衣。

节日的早上,男子们起身沐浴更衣,头戴洁白的小帽,腋下夹着拜毡或毯子,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汇集到本地的清真寺。有的地方,因参加的人太多,清真寺容纳不下,往往要选择一处平坦宽敞的地方,举行会礼。人员集合好之后,阿訇高声宣布活动开始,人们纷纷放下拜毡、毯子,朝着圣地麦加的方向叩拜。顿时,一片白帽触地,犹如一条波纹起伏的银河。这种大规模的肉孜节会礼活动,往往不忌风雨,人们的情绪都是十分高涨。

礼拜活动结束后,人们大都去往各自祖坟叩拜,追念先人。然后,人们分头前往各自亲友家中拜访,互赠油香、馓子等节日食品,共贺节日,同庆欢乐。肉孜节时女子也要外出贺节,但一般要在节日的三五天之后再出门。青年夫妇们要带上礼物,及早到女方父母家中拜贺,去晚了就要受到责怪。

节日期间。清真寺里,街头巷尾,到处唢呐声声,鼓点咚咚,歌声缭绕,给节日又增添了不少欢乐和喜庆。青年男女,更是个个满面春风、喜气洋洋。他们汇集到一起,尽情地载歌载舞,抒发内心的欢欣。大街之上,到处是身着节日盛装的往来人群,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好一派节日的风光。

肉孜节也是开斋节

开斋节,顾名思义,就是解除斋戒,可以吃喝了。开斋节作为一年中两个最重要的伊斯兰教节日之一(另一个为宰牲节,即古尔邦节),庆祝的准备与持续时间很长,放假天数就至少有三天。

从开斋节这天起穆斯林们不再过日夜颠倒的生活,恢复了白天吃喝的习惯。节日期间穆斯林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来庆祝他们完成了伊斯兰教五大宗教义务之一的“斋”。

穆斯林在开斋节期间会早起,在伊玛目(阿拉伯语,意为领拜人,相当于基督教中的牧师)领导下进行集体礼拜。

随后由伊玛目带领或各户分散游坟扫墓,为逝者祈祷。之后走亲访友、互赠礼物、恭贺节日。为了欢度节日,人们还要沐浴更衣,小孩子这时就能得到新衣服。

在开斋节的的第一天与第二天,已婚和已订婚的女婿都会带上节日礼品给岳父母拜节。许多穆斯林青年男女还选择在开斋节举行婚礼,更添节日气氛。

此外穆斯林还会向当地清真寺缴纳“费土尔”,作为“天课”用以维持清真寺与慈善事业的运作。富裕者还会向贫苦者施舍。


十二生肖马的来历

十二生肖马的来历

马是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七,与十二地支配“午”,故一天十二晨辰中的“午时”中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又称“马时”,易卦为“乾为马”。

传说古时的马有双翅,叫天马,它地上会跑,水中能游、天上能飞,是一种极有威力的动物,后来它在玉帝殿前做了一匹御马。天马因玉帝宠爱,渐渐骄横起来,时常胡作非为。

一日,天马出天宫,直奔东海要硬闯龙宫。守宫门的神龟及虾兵蟹将一齐阻挡,天马恼羞成怒,飞腿踢死了神桂,此事告到天宫,玉帝便下令削去天马双翅。并压在昆仑山下,300年不许翻身。

200多年后,人类始姐——人祖,要从昆仑山经过,天宫玉马园的神仙便告诉天马如何才能从山下出来,当人祖经过时,天马大喊道:“善良的人祖,快来救我,我愿同您去人世间终生为您效力。”人祖听了,生出同情之心,便依天马所言,砍去了山顶上的桃树,只听一声巨响,天马从昆仑山底一跃而出。

天马为了答谢人祖救命之恩,同人祖来到人世间,终生终世为人祖效劳。平时耕地拉车、驮物、任劳任愿,在战时,披甲备鞍,征占沙场,同主人出生入死,屡建占功。从此,马和人就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当玉帝准备挑选十二种动物生肖时,马成了人类推选的动物之一。玉帝也因马立功赎罪有助于人而允许马当上了生肖。

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物者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站立,甚至睡觉也从不躺下,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属马的人出生命运如何

初一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婚姻不顺,恋爱多烦恼,多见灾难,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初二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父母无力,家族缘薄,但会得贵人助力,稳步成功。

初三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为人善良,心肠慈悲,但好心反招误解,宜防口舌是非。

初四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桃花坐命,风流成性,一生清淡,多好酒色。

初五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多才多艺,努力进取,功名可取,财利会有。

初六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命有财库,多近权贵,金钱无缺,好运长久。

初七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命带孤独,有妻不贤,半福之命,求官无望,经商大有发展。

初八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离乡背井,东奔西走,幸有贵人相助,一生不致困苦。

初九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聪明伶俐,技艺高超,文章盖世,荣华富贵。

初十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多才多艺,声名远播,事业顺心,能取得大成就。

十一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不能守财,有破财的麻烦,求谋欠利,亲属无靠,吉少凶多。

十二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多犯小人,口舌官非,经商少利,浮沉不定。

十三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相貌端正,为人诚实,做事有始有终,深得信任。

十四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身体健康,性情温和,重礼仪,讲信用,有职有权。

十五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爱虚荣,喜奉承,贪花好酒,为人慷慨,一生有沉有浮。

十六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天生胆大,性格暴烈,一生喜忧参半,起伏不定。

十七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四海为家,婚姻多波折,子女不多,一生苦多乐少。

十八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权威刚强,为国为民,功劳卓著,但有难关,有失败。

十九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聪明玲珑,人才出众,事业有成,名声远播,女命胜男命。

二十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命带福相,多子多孙,有福寿高,家业兴隆,有财有势,一生富贵之命。

廿一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桃花坐命,一生破碎,终时空空,风流花下鬼,自作自受。

廿二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一生多波折,有子不孝,一生命较苦,女命克夫。

廿三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多才多艺,谋职可居官,谋商可发财,一生偶有小灾,不成危险。

廿四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贪酒好色,见色欲滴,坚信宁在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廿五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经商如意,财路亨通,交友逢贵,美中不足,家内不安。

廿六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苦乐兼有,财源茂盛,经谋有成,一生富有。

廿七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一生劳苦,小钱不断,大钱难有,衣食足用,小康人家。

廿八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命带官灾,难守本份,高墙深院,时进时出。

廿九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福星临命,求谋顺遂,成家立业,一帆风顺。

三十出生的属马的人命运解析:聪明多才,貌美伶俐,婚姻如意,吉祥平安。


母亲节的由来100字

导语:一般我们所说的母亲节是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而这个日期其实是美国母亲节的一个时间。其实,我国也有母亲节,但是时间与这个母亲节不同。那么,你知道母亲节是怎么来的吗?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母亲节的由来100字,即母亲节的来历和意义简单一点介绍。

母亲节的由来100字

母亲节起源

母亲节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母亲节在每年的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当然,古时人们对女神的崇拜只不过是一种迷信,它同今天人们对母性的尊敬是大不相同的。

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安娜贾维斯发起,她终身未婚,一直陪伴在母亲身边。安娜贾维斯于1907年开始举办活动,申请将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节日。节日于1908年5月10日在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正式开始。

我国母亲节:

母亲节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大陆的,名贵的珠宝,象征母爱的康乃馨,特制的爱心甜点,精致的手工贺卡等,成为人们向母亲敬献爱意的礼物。

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从1988年开始,中国南方的广州等一些城市开始举办母亲节的庆祝活动,并把评选“好母亲”作为内容之一。

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这一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当然,中国人的母亲节更有中国味道。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等礼物。从小就孝敬父母的中国儿童会尝试着为母亲做饭,洗脸,化妆,演奏音乐,绘制图画,让母亲们快乐地过节。人们在这一天除了孝敬自己的生身母亲之外,还会以慈善募捐,志愿服务的方式向更多的母亲回报亲情。

在母亲节这天,中国的母亲们会举行厨艺比赛,时装秀等活动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各地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组织母亲们旅游,评选优秀母亲等。

据互联网可查资料显示,母亲节最早出现在2004年新浪体育的一篇报道,其内容是一位美国体育明星平生第一次没有在母亲身边过母亲节,最终这名体育明星用篮球比赛的胜利告慰亡母。孝道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这篇文章因此打动了中国网民,从此美国的母亲节在中国的媒体上落地生根,关于美国母亲节的文章逐年递增。

母亲节

母亲节故事:

在辽宁南部平原上,有一座2000多年的古城——鲅鱼圈熊岳城。在熊岳城东那片碧绿如海的果林中,有一座山,孤峰突起。山顶有一青砖古塔,远远望去,宛如一位慈母,眺望远方,盼儿早早归来,这座山就叫望儿山。

相传很久以前,熊岳城郊是一片海滩。海边有一户贫苦人家,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为了供儿子读书辛苦劳作,儿子决心苦学成才报答母恩。然后儿子乘海船赴京赶考。许多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儿子的音讯。母亲很着急了,就天天到海边眺望。一年,两年,三年……母亲的头发都花白了,却不见儿子的身影。母亲一次又一次地对着大海呼唤:“孩子呀,回来吧!娘想你,想你呀……”年迈的母亲倒下了,化成了一尊石像,也没有盼到儿子归来。

其实,她的儿子早在赴京赶考的途中,不幸翻船落海身亡了。上天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在母亲伫立盼儿的地方,兀地矗立起一座高山;大地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让母亲洒下的泪珠,化作了一股股地下温泉,滋润出无数红艳艳的苹果;乡亲们被伟大的母爱感动了,把那拔地而起的独秀峰叫做“望儿山”,在山顶建了慈母塔,在山下修了慈母馆,好让子孙后代缅怀母亲的平凡而伟大的恩情。

随着发展,鲅鱼圈人民还保留着敬母爱母的古风。在每年五月“母亲节”这天,都要开展各种敬母爱母活动。不少人还在慈母馆内为自己的母亲立碑铭志,以表达对母亲的崇敬。

母亲节送什么花?

母亲节送花

香水百合

高档切花,花期长,清香悠远,花束及插花中一般作为焦点花出现,可以有效提高档次,象征纯洁、富贵、百年好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是婚礼上必不可少的花材。

百合(白):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葵百合:胜利、荣誉、富贵。

姬百合:财富、高雅。

火百合:热烈的爱。

黄百合:衷心祝福。

康乃馨

康乃馨:最普遍的切花,价格低廉,花期很长。代表的意义是健康、热情、真情、伟大、神圣、慈祥的母亲、亲情、思念等,是母亲节、教师节的主题花材。

康乃馨(红):相信您的爱、祝母亲健康长寿。

康乃馨(粉):热爱、美丽、祝母亲永远年轻。

康乃馨(白):表示吾爱永在、真情、、纯洁的友谊。

康乃馨(黄):长久的友谊。


五一劳动节是怎么来的

节日过得久了,就会忘了它的由来是什么,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呢?距今最近的节日有五一劳动节,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也是国际性节日,那么你知道五一劳动节是怎么来的吗?不知道的话,可以来瞧瞧介绍的51劳动节的来历简介哦。

五一劳动节是怎么来的 51劳动节的来历简介

五一劳动节,又称国际劳动节、国际示威游行日,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也就是说,在每年的五月一日这一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有放假的。那么,这个假期是从何而来呢?这还得从一场示威游行说起。

19世纪,美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逐步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刺激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以维护这个高速运转的资本主义机器,资本家不断采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而这样下去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让无产阶级者产生了巨大的愤怒,他们通过罢工运动与资本家作斗争,提出了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1884年10月,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国际性和全国性工人团体,在美国芝加哥举行一个集会,决定于1886年5月1日举行总罢工,迫使资本家实施八小时工作制。1886年5月1日,美国2万多个企业的35万工人停工上街,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各种肤色,各个工种的工人一齐进行总罢工。

1886年5月3日芝加哥政府出动警察进行镇压,开枪打死两人,事态扩大,5月4日罢工工人在干草市场广场举行抗议,由于不明身份者向警察投掷炸弹,最终警察开枪,先后共有4位工人、7位警察死亡,史称“干草市场暴乱”或“干草市场屠杀”在随后的宣判中有8位无政府主义者以谋杀罪被起诉,4位无政府主义者被绞死,1位在牢中自杀。为了纪念这一次的运动跟宣判,在世界范围内举行了工人的抗议活动,而这个抗议活动,成了劳动节的前身。

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并公众放假。

而我们中国的劳动节会比较晚一些,1920年5月1日,《新青年》7卷6号“劳动节纪念号”出版。发表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题词和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同时,还登载了《旅法华工工会简章》及唐山、山西、长江等地的劳动状况调查。这些都是为劳动节的设立打下了基础。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1999年9月18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了1949年12月23日中国政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每年春节、“五一”和国庆节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形成了3个“黄金周”。2007年,第二次修订,将春节的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由7天调整为3天,减少4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法定节假日,各放假3天。五一黄金周也将成为历史。2008年起,五一黄金周变为五一3天小长假。

我国五一劳动节意义纪念什么

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和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历史上,社会主义阵营尤其热衷于通过组织群众展示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当前政府的内外方针、建设成就等等。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7卷6号“劳动节纪念号”出版。发表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孙中山“天下为公”的题词和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同时,还登载了《旅法华工工会简章》及唐山、山西、长江等地的劳动状况调查。

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也为庆祝这个节日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陈独秀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作了《劳苦者的觉悟》的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当天各地工人和知识分子共同集会。

在上海,陈独秀指导下,5000多名工人召开了由中华全国工界协进会等7个团体联合筹备的世界劳动纪念大会,陈独秀当选筹备大会顾问。纪念会上,各界代表发表演说,工人提出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教育的“三八制”要求,并高呼“劳工万岁”“中华工界万岁”等口号。会后,发表了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新青年》纪念专号还刊登了李大创的《五一运动史》、陈独秀的《劳动者底觉悟》《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重要文章,以及上海、北京、天津、武汉等十多个城市和地区工人现状的调查报告。

在北京,李大钊领导了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纪念活动。北京大学学生在这一天罢课,《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出版了“劳动纪念号”。学校内召开了500多名校工和学生参加的纪念大会,李大钊到会讲话。何孟雄等8名北大学生和一些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唤起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被巡警拘捕。邓中夏到北京长辛店,向铁路工人散发《五月一日北京劳工宣言》并发表讲演。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植树节的由来

导语:每年的3月12日是植树节,不过,这个时间只是我国的植树节,因为该节日是一个国际性节日,每个国家的植树节时间多有不同。我国的第一个植树节是在1979年3月12日这天。那么你知道中国植树节是怎么来的吗?一起来看看下面的植树节的来历简写50字。

植树节的由来 植树节的来历简写50字

植树节由来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重要领导人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中国古代没有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但是中国人从古到今历来重视植树造林。《礼记》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早在公元前五帝时代,舜便设立了九官之一的“虞官”,处理全国的林业事务。

清明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植树时间。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清明植树的习俗。

古代的统治者曾多次下达植树的命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便下令在道旁植树作荫蔽之用。公元605 年,隋炀帝下令开河挖渠,诏令民间种植柳树,每种活一棵,就赏细绢一匹。宋太祖则根据植树多少把百姓分成五等,并下令凡是垦荒植桑枣者,不缴田租;对率领百姓植树有功的官吏,可晋升一级。元朝建立后,元世祖颁布《农桑之制》十四条,规定每名男子每年要种桑、枣二十株,或根据土地情况栽种榆、柳等代替。同时严饬各级官吏督促实施,如失职或审报不实,按律治罪。

明清时代,植树规模有更大发展。明太祖朱元璋在推行一系列振兴社会经济文化措施中,就有植树造林一项。“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对利用空地植树的实行免税,而对不完成植树任务者惩罚,对砍伐树木者治罪。清朝前期,也要求地方官员劝谕百姓植树,禁止非时采伐和牛羊践踏及盗窃之害。鸦片战争后,一批有识之士提倡维新,光绪皇帝曾诏谕发展农林事业,兴办农林教育。

因此看来中国古代就有很良好的植树造林传统。

植树节的生态意义:

中国植树节

中国设立中国植树节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森林,增种树木。

每一棵大树的生长都对人类社会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国外曾有学者对树的生态价值进行过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约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成群的树林能对生态系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一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以多储水3000立方米。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造价千余万元、蓄水量达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有专家预测,假如地球上失去了森林,约有450万个生物物种将不复存在,陆地上90%的淡水将白白流入大海,人类面临严重水荒。森林的丧失更会使许多地区风速增加60%~80%,因风灾而丧生的人可达数亿。

在城市,行道树同样可对人类社会作出有益贡献。一棵树一年可以贮存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很多树木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如1公顷柳杉林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硫60千克,其他如臭椿、夹竹桃、银杏、梧桐等都有吸收二氧化硫的功能。人口稠密缺少绿化的城市每立方米大气中有细菌3、4万个,是森林的一万倍,而城市内种植一定数量的数目后,大气含病菌量可减少约80%。“城市森林”可增加空气湿度,一株成年树,一天可蒸发400公斤水,使空气湿度上升的同时,亦可降低城市的温度,减缓热岛效应。城市林带、绿篱有降低噪音的作用,宽30米的林带可降低噪音6~8分贝。城市防护林具有减缓风速的作用,其有效范围在树高40倍以内,其中在10~20倍范围内可降低风速50%。

植树节

节日成果: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多年来,全国各地人民群众都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植树义务。截至2008年,中国大陆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04亿人次,累计义务植树492亿株。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在1981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到2008年,中国森林面积达到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 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城市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6、52平方米,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亿公顷。此外,中国加紧了“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