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是保健养颜的天然食品之一,蜂蜜中富含糖类,很多把蜂蜜当成日常甜味剂,但糖尿病人能吃蜂蜜吗?哪些人不能吃蜂蜜呢?一起来了解下。
糖尿病人能吃蜂蜜吗?
没有规定说糖尿病人一定不能沾蜂蜜,但把控好量的绝对要注意的。蜂蜜中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约占整个蜂蜜的70%~80%,含糖量这么高,如果在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时候,还是不要吃蜂蜜的为宜。
从营养价值角度来讲,蜂蜜对糖尿病来说并不是必需品,所以能不能吃,可能要看血糖的水平,包括其它的,如果在进食的时候跟搭配的食物有关系。
哪些人不能吃蜂蜜?
1、痛风患者
据了解,一次性摄入大量果糖或者长期较多量消耗均可导致血尿酸升高,引起痛风,而蜂蜜中的果糖含量太高了,代谢的时候会产生大量尿酸,所以痛风的患者要慎吃。
2、1岁以内的婴幼儿
专家指出,1岁以内婴幼儿不适合食用蜂蜜。一般市面上的蜂蜜在酿造、运输过程中容易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如果婴儿食用带有肉毒杆菌芽的蜂蜜,容易引起中毒。
3、肝硬化患者
蜂蜜中单糖的消化分解虽然不需要肝脏,但是肝硬化患者却不能喝蜂蜜,因为这会加重肝脏的纤维化。所以应注意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疾病。
别看红薯看起来不起眼,但它却是抗癌的佳品,是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适当的利用红薯是非常不错的。那么是所有人都能吃红薯的吗?红薯是含糖的食物,糖尿病人能吃红薯吗?当然,并不是含糖的食物糖尿病人就不能吃,这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至于哪些人不能吃红薯,下面就为大家一一道来。
糖尿病人能吃红薯吗?
糖尿病人是可以吃红薯的。
能吃一回事,但是怎么吃更是一门学问,尤其的糖尿病患者,对于糖的摄入量有一定的要求。红薯的含糖量20%左右,但是热量含量较米饭低,一般100克红薯等价为25克大米的热量,如果糖尿病人摄入糖量超过10%的副食的话,应该扣除一定的主食。糖尿病人虽然不能过多的摄入糖,但是超过标准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吃的,所以红薯是可以食用的。
反正大家也不要纠结网上流传的红薯究竟是升血糖还是降血糖,最重要的是掌握红薯该怎么吃,减肥的吃法不仅不会升血糖,还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
哪些人不能吃红薯?
其实只要掌握好食用量,没有什么人是不能吃红薯的,不过下面这几类人要慎吃红薯。
1、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
红薯少量食用可以促进消化,但是多吃一点酒容易不消化导致积食、滞气,反而给肠胃增加负担。对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这类人来说,应该谨慎吃红薯。
2、糖尿病患者慎吃
虽然糖尿病人还是能吃,但是一定要谨慎吃啊,一不小心吃多了就会使血糖失衡。
要知道,红薯的含糖量还是比较高的,如果非要吃,一定要控制好当日糖量的摄入。
【吃红薯的注意事项】
(1)冷的红薯不宜吃,吃了会导致腹部不适,尤其是胃酸过多、胃溃疡患者。
(2)一定要注意烂红薯、发芽的红薯不要吃,小心中毒。
(3)红薯不要一次吃太多,因为其中所含的气化酶会导致腹部胀气,如果吃的话,建议和其它食物搭配着吃,比如绿叶蔬菜什么的,避免烧心、腹胀。
以上关于吃红薯的注意事项都讲完了,日常你健康吃红薯了吗?
有调查发现,近1/4的糖友在发病后还不知道已经患上糖尿病,因此及时发现糖尿病征兆,及时治疗,对糖友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以下早期糖尿病的12大征兆要引起大家重视。
早期糖尿病的12大征兆
糖尿病的征兆1:多尿
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糖尿病的征兆2:多饮
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糖尿病的征兆3:多食
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
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糖尿病的征兆4:反复感染
常见胆道、尿道、肺部、皮肤等部位感染,表现为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据统计,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概率比正常人高3~5倍。
糖尿病的征兆5:排尿困难
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出现排尿困难约占21%~42%。这说明糖尿病与排尿困难的发生呈正相关,中老年人若发现排尿困难,在排除前列腺问题之外,还应该注意糖尿病的早期诊断。
糖尿病的征兆6:上体肥胖
上体肥胖是指腰围与臀围之比大于0.7-0.85,特别是发生在女性身上的上体肥胖,该人群的糖耐量测试异常者高达60%。因此,有专家认为这种上体肥胖的体型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一项指征。
糖尿病的征兆7:皮肤瘙痒
全身皮肤发痒,甚至影响夜间睡眠者要注意了,这是糖尿病早期症状的经典表现之一,由于糖尿病的高血糖状态对全身微血管的损伤,进而影响皮肤的营养供应,患者往往会感到全身瘙痒不适。
糖尿病的征兆8:萎型舌炎
指的是舌体的中央部位乳头萎缩表现为局部一块无舌苔覆盖的萎形缺损区,在糖尿病人群中其发生率高达62%。从中医角度,这种台苔属于地图舌,往往是阴虚的表现,即中医的“消渴”。
糖尿病的征兆9:体重下降
糖尿病患者尽管食欲和食量正常,甚至增加,但体重下降,主要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产生能量,致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呈负氮平衡,体重逐渐下降,乃至出现消瘦。一旦糖尿病经合理的治疗,获得良好控制后,体重下降可控制,甚至有所回升。如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体重持续下降或明显消瘦,提示可能代谢控制不佳或合并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糖尿病的征兆10:乏力
在糖尿病患者中亦是常见的,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即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和有效地释放出能量,同时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及负氮平衡等,因而感到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糖尿病的征兆11:视力下降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早期就诊时,主诉视力下降或模糊,这主要可能与高血糖导致晶体渗透压改变,引起晶体屈光度变化所致。早期一般多属功能性改变,一旦血糖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可较快恢复正常。
糖尿病的征兆12: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众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皮肤感染、糖尿病足、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心肌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与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并发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性神经病、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糖尿病所致脊髓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伴发的葡萄膜炎、糖尿病并结核病等。
上面这些症状你有吗?当心啰!
牛奶补钙、补蛋白质的佳品,适合大部分人饮用,但是某些特定的疾病患者是否能喝牛奶的呢?比如糖尿病人能喝牛奶吗?如果能喝牛奶的话,糖尿病人喝牛奶应注意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
糖尿病人能喝牛奶吗?
一般糖尿病患者是能喝牛奶的,并不会有什么副作用的影响,同时还能补充各种营养物质,但是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血脂异常,建议在饮用牛奶的时候选择低脂牛奶为宜。
糖尿病人正常饮用牛奶对健康是非常有益的。牛奶中的乳糖能促进肠道内有益的乳酸菌生长,维持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另外,乳糖有益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钙的吸收,可防止机体因缺钙而产生骨质疏松等病症。
糖尿病人喝牛奶应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在喝牛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牛奶有多种类型,但最适合糖尿病患者的是低脂牛奶,随便喝都不会出错。另外,糖尿病人也是可以喝无糖酸奶的。
2、在膳食的平衡基础上,糖尿病人每日饮牛奶量在250ml-500ml之间是非常适宜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补充。
3、如果糖尿病人还有合并肾病时,牛奶仍可饮用,但需要控制好量,比平时要少很多,否则增加肾脏负担,会加重病情。
4、如果糖尿病人乳糖不耐受的话,可以选择舒化奶。
5、牛奶不与药物同时服用。糖尿病人吃药不断,在服用药物的食物不宜用牛奶送服。
总的来说,糖尿病患者是适合喝牛奶的,只是平时把控好适宜的量即可。
导语:现在糖尿病的患病人群越来越多,不免会给身体健康的人带来一些恐慌,其实大可不必,对于健康人群,做好日常预防工作就行。那么正常人怎样预防糖尿病呢?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不良生活习惯引发糖尿病】
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认知存着误区,有一些人认为糖尿病主要是由吃甜食太多引起的,还有人觉得年轻人不可能患糖尿病。其实,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的慢性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可见日常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引发糖尿病。
现在糖尿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年轻人生活习惯不合理,饮食方面脂肪、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吃得太多,尤其是上班族,运动锻炼少,而应酬聚餐多,脂肪堆积导致肥胖,患糖尿病的几率就增加了。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了遗传、高热量、高脂饮食、肥胖、心理压力等,正常人想要有效预防糖尿病,你应该做到以下措施:
【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
1、管住嘴
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疾病都是由吃引起的,中医上的消渴症就是糖尿病,它是由于过度进食性质温燥的食物,导致人体气阴、津液损耗过多而致病。
健康饮食可降低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患病风险。所以预防糖尿病饮食上就应该低糖、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多吃谷类、少喝碳酸饮料、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限制红肉摄入。
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挑食、荤素搭配、细嚼慢咽、八分饱。只要管住嘴,糖尿病自然不会缠上你。
2、迈开腿
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更在于运动。积极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血糖值正常,降低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风险。通过运动,不仅可以减肥,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精神状态和降低血糖,可以说运动是预防糖尿病的最佳途径。
当然运动的形式有很多种,尤其推荐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他们预防糖尿病的效果更佳。只要迈开腿,糖尿病自然就会远离你。
3、保持健康体重
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是不合格的,所以为了预防糖尿病,保持健康体重是必须的。体重不足应该增加营养的摄入量,以免营养不良引发各种疾病,肥胖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所以通过运动锻炼和健康饮食,这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
以上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措施,在此基础上,别忘了定期体检,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糖尿病,要知道再好的治疗也比不上预防重要。
相关内容推荐》》》
糖尿病能吃什么水果 适合糖尿病吃的10种水果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5大糖尿病高危人群
糖尿病吃什么主食最好 适合糖尿病的五大主食
吃什么防糖尿病 防治糖尿病的6大食物
糖尿病人吃什么降血糖 降血糖最有效的5种食物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那么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呢?
引起糖尿病的6大原因
1、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性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 感染等。
2、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其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这就需要胰岛β-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谢紊乱与β- 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β-细胞功能严重缺陷,引发2型糖尿病。
4、饮食结构
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3、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5、精神神经因素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因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6、病毒感染
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病人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