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立冬是冬天开始的意思,而有的人也把冬至理解为冬天的到来,所以便认为立冬就是冬至,但实际上立冬是冬至的意思吗?显然,它们是两个节气,既然是两个节气,那含义自然就不同了。那么立冬和冬至是什么意思呢?到底哪个是冬天的开始?下面一起来了解。
立冬是冬至的意思吗
立冬
不是。
立冬: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字面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是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不一样,所以即使立冬了,有些地区气温依然很高。
冬至:代表寒冷的冬天来临。冬至有“日南至”之称,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自冬至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此后太阳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冬至是一个吉日,如《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太阳回升,是一个太阳直射点往返循环的开始,应该庆贺。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区别具体如下:
立冬和冬至
一、时间不同
一般立冬是在11月,冬至是在12月。
二、气候特点不同
立冬气温下降快冷空气临来,中国幅员辽阔,南北纵跨数十个纬度,因而存在南北温差。但立冬之后南北温差更加拉大。
冬至南方温度只有6℃至8℃左右,开始“数九”的第一天,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
三、民间习俗不同
立冬补冬:饺子、鸡鸭鱼肉、羊肉炉、姜母鸭
冬至进补:饺子、赤豆糯米饭、九层糕、冬节圆
立冬和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立冬和冬至吃饺子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北方地区,就喜欢利用饺子来作为立冬进补食物。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我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立冬和冬至一般都是在中午吃饺子,不过也没有特殊的规定,看个人意愿。
立冬的“立”代表着冬天的开始,此时是秋冬季节之交,属于“交子之时”,而饺子与交子同音,有新旧交替的意思,所以在立冬的这天有吃饺子的习俗。
而冬至的“至”则代表着寒冷即将到来,而也有谚语称:“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所以在冬至这天也是有吃饺子的习俗的,因此不管是立冬还是冬至,都是可以吃饺子的。
中国人都喜欢吃饺子,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中国人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那么立冬吃饺子是什么原因你知道吗?快来了解一下吧!
立冬吃饺子是什么原因
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一来立冬这天改善一下生活,而“好吃不过饺子”。还有一种说法是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在吉林,立冬的规矩是吃水饺,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此外,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之交。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六节气之首。古时立冬是十月的大节,天子要亲率群臣迎接冬气,在民间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从“立冬”开始一直到“立春”都叫“冬三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要顺应自然的变化,入冬以后起居调养都应该以“养藏”为主。冬季健康养生应讲究进补均衡,冬季除了进食热食或性热的食物外,适当吃些性冷食物和凉菜,不但对身体无害,反而有益。
马上立冬了,天气将越来越寒冷,要为防寒做好准备,我们的饮食也要做好相应的调整,那么立冬养生吃什么好呢?冬季最适合喝养生汤了,一碗下去,胃暖暖的,全身也热乎了。下面就为大家推荐立冬养生汤饮,在冬季可以时常炖来滋补哦。
【立冬养生汤饮推荐】
1、雪耳红枣炖乳鸽
雪耳红枣炖乳鸽富含粗纤维、低脂肪,是冬季滋补的上好汤品。并且此汤还有养颜、补血、清肺之功效。
材料:乳鸽、雪耳、红枣。
做法:将准备的好的乳鸽从中斩开洗干净,用开水烫过之后放入高汤中,然后加入雪耳、红枣及其它调料,用小火炖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加佐料食用。
2、北杏猪肺汤
北杏猪肺汤止咳化痰、补肺的功效,冬季很容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北杏猪肺汤有很好的润肺止咳作用。
材料:猪肺250克、北杏10克、姜汁、食盐适量。
做法:猪肺切块后洗干净,与北杏加清水适量煲汤,汤即将好的时候可以加入姜汁1~2汤匙,最后用食盐调味即可。
3、鸭肉山药
冬季宜藏肾精,滋补养肾是养生必做的工作,养肾汤推荐鸭肉山药汤,山药有很好的补肾作用。
材料:鸭子一只(大约1kg的样子),山药500克,八角、葱、姜、蒜、料酒、食盐适量。
做法:将鸭子洗干净切块;山药去皮切成块;切好葱段、姜片;以上备用。将鸭肉放入清水焯水后捞出洗净,冷水加入炖锅中,加入葱姜、八角、料酒。等汤炖煮40分钟后,等汤边浮出油花后放入山药煮只至酥软,加盐调味即可。
4、红枣香菇乌鸡汤
材料:乌骨鸡一只(约一斤左右)、香菇、黑木耳、红枣若干、生姜、料酒、盐少许。
做法:将乌骨鸡洗干净放入盆中加入料酒、盐和生姜腌15分钟左右;将黑木耳、红枣、香菇洗净备用;炖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方以上所有的材料,大火烧开转中火煮30-45分钟。用筷子可轻松插入鸡肉中即可熄火食用。
立冬养生吃什么?以上为大家推荐的四款养生汤饮赶紧get起来吧。
还记得24节气中的立冬吗?立冬为冬季的开始,转眼与立冬就只有几天的距离了,说明冬天是真正的要来了,是说这个天气怎么越来越冷了,立冬不光是代表着冬天的开始,还提醒大家要穿秋裤了,不想穿秋裤的怎么办,那就在立冬好好养生,这时候进补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进补呢,下面就告诉你立冬吃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1、豆芽
不要嫌弃黄豆芽便宜,立冬吃它可是好处超级多的,黄豆芽是大豆在水中浸泡发芽的产物,在这个过程中,在自身酶的作用下,大豆中蛋白质结构变得疏松,蛋白质的消化率和生物效价提高,维生素B1、B2、C的含量以及水溶性纤维素量增加,成为理想的高营养蔬菜。
2、牛奶
牛奶还用说吗?牛奶是人体营养素的最好来源之一,医认为,牛奶味甘平,有补虚养身、生津润肠、消渴等作用。冬天我们需特别注意补钙,而牛奶中钙不仅丰富,而且容易吸收。
3、黑豆
黑豆是各种豆类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比猪腿肉多一倍还有余。它含有的脂肪主要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人体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占50%,还有磷脂、大豆黄铜、生物素,所以吃黑豆没有引起高血脂之虞,还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4、香菇
香菇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50多种酶及游离氨基酸、胆碱、腺嘌呤、麦角甾醇及香菇多糖,有抑制体内合成胆固醇,促进胆固醇分解和排出,防止血脂升高的功效。
5、大豆
中医认为,大豆味甘,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功效。大豆的营养成分比较齐全,其中蛋白质是“完全蛋白质”,含赖氨酸较高,能弥补粮食中赖氨酸的不足。它既可当蔬菜,又可代替粮食,冬天吃大豆特别有益。
中国有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有着不一样的气候特点,也代表着不同的含义。立冬就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立冬代表寓意是什么呢?有哪些特点呢?快来看看吧!
立冬代表寓意是什么
立冬代表冬季开始,万物自此闭藏。立冬是公历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25度时为立冬节气。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转变。中国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东北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江淮地区“三秋”已近尾声;江南正忙着抢种晚茬冬麦,抓紧移栽油菜;而华南是“立冬种麦正当时”的最佳时期。
立冬时节,太阳已到达黄经225度,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但由于此时地表在下半年贮存的热量还具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还不会太冷,但气温会逐渐下降。立冬期间的华南北部,即便寒风扫过,气温会迅速回升,晴朗无风之时,常有“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之说。这里往往12月才会进入冬季。
立冬之后冬天就会来临,冬天来临之后天气就逐渐寒冷起来。那么在立冬之后应该怎样防寒保暖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冬天养生小常识吧!
立冬如何保暖
方法一:膝盖处没有任何脂肪,所以在冬天的时候要注意对膝盖的保暖。否则等冬天的时候,膝盖就会出现疼痛的症状。因此最好在冬天的时候穿上棉裤,而不是追求时尚。
方法二: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脚部的保暖。通常各种疾病的发生基本上都与脚上的穴位有关,而平常就爱泡热水脚的习惯会防止很多疾病的产生。
方法三:冬天少喝咖啡,多喝姜汤。咖啡具有扩展血管的作用,很容易让身体的热量流失;而姜汤具有暖胃防寒的作用,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暖效果。
方法四:在寒冷的冬天可以喝一些豆奶,同时也可以吃一些坚果。坚果的热量比较高,在冬天可以为身体储存能量,这样就不会感觉冷了。
方法五:在冬天的时候一定要经常擦拭护手霜。因为擦拭护手霜更有助于表皮的血液通畅,使人们感到更加温暖;而且也可以使手部不会干燥。
最后,冬天的时候一定要多喝热水,然后多走动走动,这样有助于血液循环,产生更多的热量。冬天就不会感觉到寒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