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代表着团圆,因为这是一个富含对亲友和故乡的思念之情的节日。中秋节是有休假的,那么,大家清楚2022年中秋节怎么休几号到几号?2022中秋节如何放假几号到几号?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一些需要的信息,希望大家从中学习借鉴有用的知识。
2022年中秋节怎么休几号到几号
2022年中秋节放假3天不调休,9月10日(星期六)至12日(星期一)放假,共3天。中秋又称仲秋,是我国传统的三大节日之一。中秋节和我国的另外的两大节日春节和端午节相比,在历史上形成的时间较晚。究其源头是上古时期先民对于天象(月亮)的崇拜,在我国的传统的历法之中,农历的八月正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是个收获的季节,古人称之为仲秋。
作为传统农耕民族的我国,丰收的喜悦一直和仲秋节紧密相连。而这农历的八月十五又在秋季中间,所以人们常常称“中秋”。中秋时节正是谷物收获的季节,在古代粮食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资料、国家的根本,一直被古人所重视。而中秋节月亮圆满,这也象征着家庭的美满、团圆。我国传统的中秋节是一定要吃的月饼的,这形状圆圆的月饼也象征着一家人的团圆,中秋和家人一起来品尝,这也体现出了家庭的团圆、美满、和谐。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中秋四个传说:
1、月饼的传说: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源于民族拜月仪式。有关月饼的故事。相传在元代,百姓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纷纷起义。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是,朝庭官兵搜查十分严格,传递消息非常困难。军师刘伯温想出一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日夜起义“的纸条藏在饼子里,躲过了官兵的搜查,起义取得成功。战后朱元璋下令将传令用的饼子作为奖励赏赐给将士。从此,中秋月饼更加丰富了。
2、齐国丑女无盐
相传齐国的丑女无盐。从小就虔诚拜月,长大后,在八月十五这一日巧遇到天子,并有幸被立为皇后。因此,祈求美貌、幸福成为了人们对中秋的期许。
3、嫦娥奔月
相传,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娶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到昆仁山访友问道,巧遇王母娘娘,向她求得一包长生不死仙药,后羿舍不得丢下妻子,便把药交给了妻子珍藏,后来被一个叫蓬蒙的人知道了,蓬蒙趁后羿不在的时候,威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为了仙药不被抢走,便一口吞下了仙药,嫦娥即刻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落在了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
4、吴刚伐桂
《山海经.海内经》里写道:”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即吴刚)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 鼓、延、殳。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有关吴刚伐桂的传说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天帝因吴刚之妻与伯陵的事,吴刚杀了伯陵,被天帝惩罚砍伐桂树,但总是随砍随合,吴刚的妻子心存愧疚,命令他的三个儿子分别变成蟾蜍、兔和蛇飞上月亮陪伴吴刚。
我们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了,而且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每年的三伏天都在30天到40天不等。天气的冷热变化影响着大家的穿衣冷暖。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最冷的时候呢?到底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哪几天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哪几天
一般是三九到四九的时间,冬至日一般都是在每年的12月21号到23号这几天,而三九、四九也就是冬至之后的18到27天左右,也就是每年的一月初到一月底这段时间。
此时天气会最冷主要是因为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的影响造成的,而有些地理知识的朋友应该知道,冬至日的时候北半球地面接收到的太阳直射面积最小,此时得到的太阳热量也最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温持续下降,到三九四九的时候北半球地面的热量收支逆差达到最大值,再加上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自然也就成为了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候了。
冬至后的天气有什么变化?
冬至之后,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了,但这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呈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到了“三九、四九天”,积热最少,温度最低,天气也就越来越冷了。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所谓“数九”,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类推;数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或“完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我国冬季南北温度为什么有差异?
这个跟我国的地理位置,南北不同气候特点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归纳来看主要有这么几点:
1、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距离远,地理角度来说是南方低纬度北方高纬度,相差30多度。太阳在北半球冬季时直射南半球,导致南方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都强于或者长于于北方,温度较高。这个是纬度位置的原因,纬度位置不同导致太阳辐射不同。
而夏天呢,夏天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辐射强度南方仍然大于北方,可是日照时间北方却长于南方,这样南北太阳辐射量的差别就不会想冬季这么大。温度差别也就没有这么大。
2、北方冬季受蒙古西伯利亚的冷高压影响,经常有冷空气南下形成寒潮,使气温大大降低。南方则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冬季大多是温和的。这是气候的原因。
3、东西走向的山脉比如秦岭阻挡了冷气团的南下,使南方气温偏高而北方气温很底,温差自然就大了。这个是地形的原因。在多个地理因素(太阳辐射,气候,地形)的综合作用下,使得我国南北温差冬季比夏天大很多。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今年中元节阳历是8月25日。农历大家都知道是7月半,那中元节有哪些习俗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七月半做普度
中元节七月半做普度,主要活动虽在七月十五日,但在泉州鲤城区地界即有三十六个铺境,如果都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举行,买菜办筵席、演戏酬神、请客饮宴等等方面都十分不方便,所以经耆老绅士公议,三十六个铺境的普度,分别从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举行,所以旧鲤城区在七月这一个月是无日不普,天天演戏酬神宴客,整个七月都在忙于做普度。经过协商安排,七月初一日由后城做普度,以后各铺境轮流。直到七月三十日为止。
2、祭魁星
永和县读书人於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於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於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於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3、送羊节
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羊,祥也。”甲骨文《卜辞》中也称羊通祥。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后来逐渐演变为送一对面羊。
4、祀先祭祖
中元节祭祖祀先活动一般在当天中午进行,家家备办丰盛的菜肴酒饭,在各自的厅堂中的大八仙桌上摆满24味全席,摆上七双筷子、一壶酒七个爵杯,正中又摆上果盒馔盘,果盒一般为六棱柱型坚木雕刻花饰,馔盘也用坚木雕成长方形,上方六格,格中放了香菇、木耳、松菇、黄花菜、干笋丝和红枣等六味素菜,俗称“六味斋”。前述东石玉记船行就为祭祖祀先特地打造一整套由白锡铸成的筵碗、酒瓶爵杯等等祭器,以示对祭祖祀先之虔诚、重视。筵席摆好,主人点了三条炷香,点了大红双烛、拈香跪拜如仪,请祖宗来享祭宴,并希保庇儿孙一家康健平安、家景发达等等,稍停方卜杯讨得允准,才焚烧金银冥币,待金纸焚烧殆尽才可以撤筵。
5、烧袱纸、结鬼缘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徵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於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6、放河灯
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7、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今年入伏时间是7月11日,要一直到8月19日,今年的三伏天才能算过完。其中,每年的中伏天数都是不固定的,有的中伏天数是10天,有的中伏天数是20天,比如说今年的中伏就有20天长。那么今年中伏为什么二十天?今年中伏时间是?以下是小编关于中伏的介绍。
今年中伏为什么二十天
中伏,是三伏天中的第二伏。通常都是在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直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前,都是为中伏。而一般情况下,中伏的时间长短是比较不一样的。如果说庚日出现的比较早,是会有20天的中伏时常,若是庚日出现晚,就只有10天的中伏。
今年中伏时间
2021年7月21日-2021年8月9日,共20天。
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结束,是三伏的第二伏,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为20天。所谓“热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中伏时间长的原因
因为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最热的中伏
入伏的时候,地表的湿度变得非常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到了中伏的时候,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农村有一句俗话叫“中伏天,洼不干”,意思就是说,到中伏以后,洼地就要保持长期有湿润,一旦洼地都干了,那其他地方的土壤就该干旱了,所以到了中伏就应当三天两头下点雨,不仅可以避免出现土壤干旱,同时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中伏期间在高温的作用下,农作物加快代谢,需要大量的水分,雨水充足才有利于农作物的良性生长,农村俗话说得好“中伏雨多,囤里米多”,可见中伏期间雨水对农业生产很重要。
今年中伏20天,也就是相当于农村说的“双中伏”,不仅意味着天气炎热的时间比往年大约延长了10天,还需要在此期间加强自然灾害的防范,干旱固然会影响庄稼的生长,但是雨涝也会导致灾害的发生。
中秋节是有团圆文化的,大家要发扬孝敬长辈、感恩父母的美德。中秋节会放假三天,但是有些人可能会加班。那么,大家知道2022中秋节放假加班费怎么算?2022年中秋节加班费如何计算?以下是小编提供的所有相关资讯,希望小编所做的能让大家感到满意!
2022中秋节放假加班费怎么算
2022年9月10日中秋节当天加班3倍工资,9月11日至9月12日加班费2倍工资。2022中秋放假安排:2022年中秋节是9月10日(周六),9月10日至12日放假,共3天,今年不调休,与周末连休三天。
计算工资天数是多少
在职工制度工作时间计算方面,年工作日为250天,由365天扣除104天休息日再扣除11天法定节假日所得;季工作日为62.5天,由250天÷4个季度所得;月工作日为20.83天(原来是20.92天),由250天÷12个月所得。工作小时数的计算方法为:以月、季、年的工作日×每日8小时。
按劳动法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通知明确,职工月计薪天数21.75天,由(365天-104天)÷12个月所得。职工日工资的计算办法为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的计算办法为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劳动保障部2000年3月17日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同时废止。
标准工时工资怎么算
在标准工时制下,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每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计算每月正常工作日工资时应以21.75天为基数,小王的日工资计算公式为:3000÷21.75=137.93元,小时工资为:137.93÷8=17.24元。那么小王在周一至周五加班可得加班费为:17.24元×加班小时数×150% ;周末的加班费为:17.24元×加班小时数×200% 法定假日,加班费为:17.24元×加班小时数×300% 。
中秋节美食
中秋节美食首推月饼,其起源说法多种。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
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
另有一说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残余势力盘踞的元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即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臣民。月饼从此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非食不可了。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日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进献士兵床战用的天元益健和大批美女以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也越来越精细。
我们一般是把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称为高温天气,高温天气炎热干燥,常置于高温天气室外还极有中暑的可能性。一年四季中最热的就是夏天了,而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是下午两三点。那么,一年中什么时候最热呢?到底一年最热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以下是小编的有关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中什么时候最热
一年中三伏天最热,一般为7月-8月上旬。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防暑常识
01
多喝白开水
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02
午睡时间要合理
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03
不要熬夜
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三伏天的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三伏天饮食。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三伏天之后会凉快吗
并没有,还会热一段时间。从日历上来看,三伏天之后,紧接着就是秋老虎,秋老虎是对立秋或处暑节气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
此时对于大部分南方地区来说中午和下午时间段还是很热的,但早晚会比之前三伏天要稍微凉快一些,温度可能高达35℃以上,因此三伏天后真正凉快起来的日子还有段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