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大暑

2020/7/8 16:02:41
万年历日历:大暑知识
大暑知识
2020大暑煲什么汤好

导语:在炎热的伏天里,我们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其中,喝汤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购买一些具有解暑功效的食材来煲汤,不仅能消暑降温,还能滋补身子。那么,2020大暑煲什么汤好呢?以下为您精选大暑天气炎热这六款汤降暑滋补。

2020大暑煲什么汤好 大暑天气炎热这六款汤降暑滋补

大暑养生汤

胡萝卜鲫鱼汤

原料:鲫鱼约350克、猪瘦肉100克、胡萝卜500克、红枣10克、陈皮5克。

做法:

胡萝卜去皮洗净,切厚片,红枣(去核)、陈皮(浸软、去白)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鲫鱼去鳞、鳃、肠脏,洗净,抹干水,下油起锅稍煎黄。把全部用料放入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调味供用。用法:温服,早晚各服1次。

五指毛桃橄榄煲猪骨汤

材料:五指毛桃150~200克、橄榄8~10个、猪骨5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五指毛桃稍浸泡;橄榄可拍裂;猪骨切段,并用刀背敲裂。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

薄荷绿豆汤

材料:薄荷5克,薏仁30克,绿豆60克,冰糖1~2大匙。

做法:

薏仁、绿豆均洗净,泡水3小时备用。锅中倒入800毫升水,加入薏仁及绿豆以中火煮开,改小火熬煮半小时,加入薄荷、白糖继续煮5~10分钟,盛入碗中即可食用。

此汤可清热解毒,改善青春痘。

大暑养生

凉瓜蚝豉炖排骨

材料:排骨500克、苦瓜一条、蚝豉8粒、黄豆100克、姜4片、蜜枣2粒、盐适量。

做法:苦瓜剖开去囊籽,切厚件,黄豆、蚝豉用温热水浸泡洗净。猪骨用盐腌1-2小时,也可不腌。黄豆浸泡,也可以炒下洗净才煲,这样容易煲绵,全部材料加水2500毫升,放入汤锅大火烧开。改小火煲2小时,放盐调味。

金银花水鸭汤

材料:

金银花25克,水鸭1只,无花果2粒,陈皮14片,鲜姜2片,清水1000毫升,盐少许。

做法:

金银花洗净,水鸭洗干净后放入滚水内煮5分钟,取出;陈皮洗干净、泡软刮去囊;清水1000毫升煮沸,将金银花、水鸭、无花果、陈皮、姜加入煲滚,改用文火煲两个小时,加盐调味。

冬瓜薏米炖水鸭

材料:冬瓜500g、老鸭500g、薏米一把、姜4片、料酒、盐。

做法:冬瓜切大块、薏米提前30分钟泡好,鸭切块。锅里下清水烧开,把洗净的鸭放入沸水焯烫至水再次沸腾,捞出冲净去浮沫沥干水备用。锅里重新下清水烧开,开后放入姜、料酒、鸭、薏米,烧开后煲10分钟,改小火煲1个小时;然后放进冬瓜,小火再煲1个小时;最后加入盐调味即可。


关于大暑最著名的古诗

导语:古人在一些特殊的时节里总是有很多感触,例如在大暑炎热的季节里,诗人会通过描写相关气候景象,从而表达出一些特殊情感。那么,你读过哪些关于大暑最著名的古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大暑节气经典诗词及含义。

关于大暑最著名的古诗 大暑节气经典诗词及含义

大暑节气古诗

1、《竹里馆》唐代诗人王维

原文选段: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译文:暑天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2、《大暑六月中》唐代诗人元稹

原文选段: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译文:大暑到了秋天就不远了,萤火虫在林中飞舞。

3、《夏日闲放》唐代诗人白居易

原文选段: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

译文:大暑到来之后人们就不愿意出门了,这个时候也就没有宾客来了。

4、《山亭夏日》唐末将领高骈

原文: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绿树蔽日,遍地浓荫,夏天白昼漫长。楼台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镜中美景。微风轻拂,水波荡漾,好像水晶帘幕轻轻摆动。满架蔷薇,艳丽夺目,院中早已弥漫阵阵清香。

大暑诗词

5、《西园十咏西楼》宋吴中复

原文选段:清风破大暑,明月转高秋。

释义:清风吹拂下大暑就要过去了,一轮明月预示着深秋要来了。

6、《留题灵岩寺》宋卞育

原文选段:大暑不知夏,爽气常如秋。

释义:这里大暑时节也不热,凉风阵阵就好像秋天一样。

7、《满江红南浦绿波》宋刘将孙

原文选段:俯人间,大暑少清风,多炎热。

释义:低头看看这个世界,大暑时节没有多少清风,非常的炎热。

8、《登殊亭作》唐元结

原文选段:时节方大暑,试来登殊亭。

释义:每次来登殊亭的时候,刚好是最热的大暑时节。


大暑是几伏

导语:我们知道,三伏天一般在小暑到大暑之间,其中到了大暑,炎热值达到巅峰。那么,根据三伏天的时间来算,一般大暑是几伏的时候呢?到底大暑属于三伏天第几伏?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三伏天与大暑的时间。

大暑是几伏 大暑属于三伏天第几伏

大暑节气

大暑是初伏和中伏期间。大暑时间点在每年公历7月22日-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时。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大暑期间注意事项:

大暑

1、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2、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3、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4、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 ,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5、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6、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7、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8、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9、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

10、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11、出门还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大暑小暑和三伏天区别是什么

导语: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当属大小暑了,不过我们还知道最热的时期叫三伏天,那么,小暑大暑是不是伏天呢?大小暑和三伏天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但是三伏天就在大小暑期间,所以天气会比较热。具体大暑小暑和三伏天区别是什么呢?以下为您介绍。

大暑小暑和三伏天区别是什么 小暑大暑是不是伏天

小暑大暑三伏天

含义不同: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个节气,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二个节气,天气比小暑更热。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时间不同:

小暑每年公历7月6至7或8日;

大暑每年7月22或23或24日;

三伏天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小暑大暑三伏天哪个最热?

小暑节气

三伏天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而最热在中伏,正好是大暑期间。

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多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

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并不出现在夏至,而是出现在夏至以后的“三伏”。

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尽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比较麻烦。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 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就出现了有些年份整个伏天30天,有些年份40 天的情况。


关于大暑的谚语

大暑是处于三伏的中后伏阶段,因为热在三九,热在三伏,这个节气是24节气中最热的了。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关于大暑的谚语有哪些?有关大暑节气的谚语是什么?希望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能够解决你的困惑,欢迎更多的朋友来阅读。

关于大暑的谚语

1、铁器腥潮,阴雨就到。

2、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3、今晚蚊子恶,明天有雨落。

4、蚂蚁满地跑,天气一定好。

5、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6、石上有水雨,草上有水晴。

7、九里的雪,伏里的雨,吃了麦子存了米。

8、夜间蝎子多,白天大雨落。

9、雨中知了叫,预报天晴了。

10、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

11、蜜蜂不出巢,当天有雨浇。

12、蚯蚓雨里叫,有雨没多少。

13、花期旱一段,产量减一半。

14、蜘蛛添网主天晴,蜘蛛悬吊雨蒙蒙。

15、柱腿石发潮,临近雨就到。

16、桃树出胶,大雨要到。

17、大暑前后,衣裳溻透。

18、池塘鱼儿跳,大雨就来到。

19、雨蛤叫不停,风雨不容情。

20、蜢虫子打脸,下雨难免。

21、青蛙哇哇叫,大雨要来到。

22、大暑来,种芥菜。

23、蚂蚁搬家蛇过道,家里有人场里跑。

24、白天光照强,夜晚露水狂,庄稼丰收有希望。

25、鸭不安,天要变。

26、关节痛,疮疤痒,不久雨水满地淌。

27、伏天雨丰,粮丰棉丰。

28、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29、伏不受旱,一亩增一担。

30、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

31、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32、蝎子水缸底下爬,天公就要把雨下。

33、白天光照强,夜晚露水狂,庄稼丰收有希望。

34、鸭不安,天要变。

35、关节痛,疮疤痒,不久雨水满地淌。

我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褥暑;三候大雨时行。”

萤火虫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因此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是说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大雨过后会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经常会出现40℃的高温天气,而且全国各地温差也不大。据《1971——2000中国地而气候资料》数据显示,在30年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而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出现在8月上旬,刚好都是在大暑时期。

大暑下雨好吗

大暑凉飕飕,立冬笑死牛

这句农谚又从侧面说,大暑节气下雨气温低,以后雨水多,气温不高。那么农作物容易在高温多雨下出现徒长,积温不够,作物生长不充分,籽实不够饱满。

容易出现只长禾苗不结粒的情况,立冬以后,牛的草料充足,才会“笑死牛”。提醒现在的人们,大暑雨水充足,要防止农作物在肥水条件足的情况下出现徒长,使用植物调节剂做好控旺措施,避免作物徒长,确保丰产丰收。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把雨水比作银子和金子,可见其重要性。这句俗语的字面意思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小暑节气的时候下雨,那是贵如银子,下雨就像是下银子。而到了大暑节气的时候下雨,那就更不得了了,雨水似金豆子一样掉下来。为何这样说呢?

大家也都有听说过“春雨贵如油”这句农谚,而在小暑和大暑节气的时候下雨,可比春雨更金贵了,一个是比作银子,一个比作金子了。这是因为在大暑节气的时候,南方地区正处于高温暴晒阶段,气温最高,雨水如果也充足一些,雨热同期,那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相反,如果此时长时间高温暴晒,雨水非常的稀少,那农作物就很有可能受旱严重而导致颗粒无收。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灌溉的技术,面对旱情束手无策。因此在大暑节气的时候如果降雨了,那滴雨就如同黄金,庄稼有了雨水的灌溉,就能茁壮成长,为丰收打下基础。


大暑吃羊肉的好处

导语:大暑有吃羊肉的习俗,在北方叫“喝暑羊”,实际就是喝羊汤。那么,到底大暑为什么要吃羊肉呢?很多人以为羊肉上火,不适合大暑吃,但实际上,炎热吃羊肉有很多好处。具体大暑吃羊肉有什么好处 ?以下为您介绍。

大暑吃羊肉有什么好处 大暑为什么要吃羊肉

大暑吃羊肉

暑天人体的能量消耗比较多,此时,以补虚治劳,充长形气的羊肉补充能量,是非常合适和必要的。由于有效果,所以这个习俗得以保存,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羊肉,性温味甘,入肺经,食其皮肉,可补虚治劳,能充长形气;食其肝,补肝明目;食其肺,能止久咳;食其肾,可益精助阳;食其肚,能除反胃吐食。羊血,解毒;羊乳,益阴润燥,治反胃消渴。医学常说“补在三伏”,要以温食为主。味干性温的羊肉,能益气补虚,是夏天进补,养阳气的佳品。

羊心极其嫩,食之不废牙力,且少膻味,很适宜老年人享用。羊肝有糯硬之分,须观其色,褐者硬,粉者糯。因羊仅食草,其内脏及肉内决无“瘦肉精”,故比食猪肝、猪肉安全得多。

羊肚中的“花瓶头”,肥而软,且无瘦肉塞牙之苦,由于含有丰富的“胃膜素”,有胃病之人应该吃它。羊脚,皮包骨头,若欠火候,食其累牙、费力;酥软者,有滋有味。羊皮内富含胶原蛋白,同时按中医羊入肺经,肺主皮毛,以及以皮补皮的说法,其美容的功效不能轻估。

大暑吃羊肉有什么说法?

大暑吃羊肉说法

羊肉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大暑的时候天气炎热,人体需要补充营养和能量,因此大暑的时候吃羊肉具有一定的保健养生作用。

在高温天气的煎熬过程里,民间想到消暑的东西当然是越凉越好。但是在一年中最热、人体营养消耗最大的大暑节气,吃羊肉也是有保健养生作用的。据了解,吃羊肉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以前的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正是麦收结束,新麦上市的时候,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人们便想着在这时休息一下。那时候农村能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吃个新麦馍馍。有的人家就狠狠心,杀只羊。自己不舍得吃,就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喝伏羊的民俗。

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有益健康。由于有效果,所以这个习俗得以保存,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注意:羊肉辛温,并非人人都适宜。感冒咳嗽、皮肤病在发作及咯血的人,是不宜吃羊肉的。至于阴虚火旺的人,还是少食为好。另外,吃羊肉不宜过量,如果吃羊肉后出现了腹胀,可用桑叶茶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