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方言

2021/9/26 13:10:21
万年历日历:方言知识
方言知识
儿化音是哪里的方言

儿化音主要出现于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并以普通话为代表。在我国有些地区,人们日常会说儿化音来进行交流。那么,大家知道儿化音是哪里的方言?儿化音是什么地方的方言?今日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比较实用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儿化音是哪里的方言

儿化音是北方的方言,北方地区对儿化现象的运用最为普遍,例如北京、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天津、山西、陕西、山东、宁夏、青海、新疆、甘肃,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河南大部等地区和城市,而分布于南方地区的南京话、四川话和重庆话等方言同样存在一定量的儿化现象,杭州话则存在与此类似的儿字缀现象。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儿化音”,以及“儿化”跟“儿字”的区别,儿化音是卷舌音带来的音变,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原本两个音节的两个字,儿化后变成另一个不同于前两个音节的新音节,即改变了原本的读音。而儿字音,则是在词句中“儿”字的正式读音er,并不改变前面字的原本读音。

儿化音功能

在普通话中,儿化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或特指的词义,或具有改变形容词、动词词性使其名词化的作用。如“顶”作动词,“顶儿”作名词;“一点”是名词指时间,“一点儿”作数量词,是“少量、少许”的意思。在生活语境中,该儿化处理的地方绝大大多数仍然可以不儿化,也不会产生歧义。且在广播语言中尤其是政治类、科学类、学术类的节目中,对语言的严谨程度要求较高,要尽量少用儿化;在书面语言或比较正式的语言环境中也不宜多用儿化。

在普通话中,儿化现象只构造特指的固定词汇。人们常说,背影儿、灯影儿、皮影儿戏,但不说,影儿子。

还有一类儿化是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如:脸蛋儿、花儿、小孩儿、电影儿。

表示少、小、轻等状态和性质,也常常用到儿化。如:米粒儿、门缝儿、蛋黄儿。

小的带儿化音,大的不带

比如“前门到了,请您前门儿上车,后门儿下车。”前门、前门儿、后门儿。为什么有的地方带,有地方不带?

大的器物、建筑不能带儿化音,小的可以带。大小是相对的。北京内城的门,全都不能带儿化音。外城只有两个门不带儿化音,一个是永定门,一个是广安门,因为这两座城楼比较大。

可是,东便门儿,西便门儿,广渠门儿,都要带儿化音。不带就是不知道这个规矩。那左安门、右安门呢?因为左安门、右安门是朝廷的叫法。当初老百姓,对左安门叫“礓礤门儿”,还是带儿化音。因为左安门、右安门也不大。右安门叫“南西门儿”,也是门儿,那带儿化音。

相对来讲,大的不能带儿化音,小的要带儿化音。小的,比如说冰棍儿,不能说冰棍。铅笔头儿,不能说铅笔头。大人和小孩,小孩的身体几乎各个部位都可以带儿化音。小手儿、小脑袋瓜儿、小脚巴丫儿。但是大人,大手儿,那能成吗?那成接大手、大便了。大脑袋瓜儿,也不成。大人身上的东西一般来讲,都不带儿化音;小孩儿的,带儿化音。大的和小的有这么一个区别。小糖球儿,不能说糖球。而篮球、足球、排球,不能说篮球儿,排球儿,足球儿,也是根据大小来决定的。

成年人也有年纪相对大和年龄小的。比如说,刚入厂的小年轻儿、小青年儿,小李儿、小赵儿、小张儿、都可以带儿化音。但如果上了岁数了,老李儿、老赵儿、老张儿,这就不成。所以大小,有这么个区别。


客家话是哪里的方言

客家方言又称方言,客话,客家话,属于汉语七大言之一。从分布上看,主要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等7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具体说,国内主要分布:福建——闽西地区的长汀县,宁化,连城,上杭等8个县;广东梅州,惠州,蕉岭等16县市;江西南部宁都、瑞金、兴国等14县市。客家话的活化石是江西抚州话。

客家语在非正式场合又被称为客家话,按不同口音可分为梅州话、惠阳话、惠州话、河源话、赣南话、汀州话等。部分地区还称土广东话、水源音、涯话、新民话、么个话、怀远话等。语言学术研究中,以梅县话为代表,现实中惠阳话影响较大;台湾以四县腔为代表。

客家语是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保留中原地区许多古汉语词语与常用词一些词语的发音特征。台湾曾于1988年发生还我母语运动,促进客语现代媒体、客语流行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公共生活领域语言服务的出现等,使客语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融入时代潮流。

客语最独特的一点,是联结了大陆各省,乃至全球各华人地区客家人的民系认同。客家人无论在大陆的广东、福建,还是在台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只要会说客语,坚持客家人“不忘祖宗言”的特性,就会互相视为“老乡”、“自家人”。而不会说客语,没有客家认同的人,即使有客家血统,一般也被视为客家后裔,而非客家人。客语的这个特点,导致在客家人占多数的地区,其它族群往往学习客语,以争取客家人的自家人认同。在台湾、马来西亚,政治人物学习客语以期获得客家人的支持的现象,越来越常见,这种情形在选举活动期间尤其明显。


汕头用什么语言

汕头市又叫“鮀城”,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濒临南海,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的美称,那么汕头当地是讲什么语言呢?

汕头的地方方言为潮汕话,和普通话差异很大,基本上听不懂,但当地人也都可以讲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每年的4-5月和9-10月是汕头的最佳旅游时间,此时,温度适宜,十分适合出行。

汕头市区古为潮汕滨海冲积地。南宋末年,因战乱,闽南的十几万人从莆田移民现潮州府各地。在唐朝后期,北宋期间,南宋末期,元朝后期,明朝中后期的倭乱,都有很多福建莆田人迁移到此,移民原因是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因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比如亦思法杭兵乱,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最大。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是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头。清康熙年间建设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1860年(咸丰十年)对外开市。

汕头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中心城区拥有内海的城市,是著名侨乡,华侨众多,与海外交往密切,是中国著名侨乡之一。自唐代开始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移民口岸之一,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海水处就有华侨,有华侨处就有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