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怎么调理身体的寒气
三伏天
1、三伏灸
三伏灸是在三伏天的时候,在对应穴位贴上中药,以达到灸治的效果,实以三伏灸的时候会有很好的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的功效,坚持实用的话还能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的功效果。
2、三伏贴
三伏贴是在三伏天的时候贴敷的膏药,主要是将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可以有效帮助人体祛湿寒之气,但要注意三伏贴的时候要对应正确的穴位即可,祛湿常见穴位有涌泉穴、神阙穴、足三里及三阴交等穴位。
3、刮痧
刮痧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在疾病的治疗上,刮痧有着活血化瘀、调整内脏阴阳平衡、疏通人体筋络、排除体内毒素、行气活血等功效。需要注意的是,刮痧后最好能喝一大杯温开水以帮助排毒,对刮痧部位要进行适当的保护,不要受凉。
刮痧一般只针对于初期和中期的感冒,有疏风清热、祛风散寒的作用,后期的感冒刮痧的效果要差得多。如果不是发高烧可以尝试刮痧治愈,但刮痧是不能退烧的,一旦发烧,就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
4、拔罐
通过罐内形成的负压吸附在穴位或者是皮肤表面上,可以将体内的寒湿之气拔出来,但是做一次效果不明显,需要按疗程坚持做;
5、蒸桑拿
是在较热的环境中,通过热让身体出汗,使体内的寒湿之邪随着汗液排出,但是蒸完要注意保暖并且及时补充水分。
除了以上方法,患者在三伏天还应注意饮食,避免吃寒凉的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的湿气和寒气。
饮食排寒:
三伏天饮食排寒
1、肉类牛、羊肉
夏天吹空调、喝冷饮容易使体内寒气过重,食用羊肉、牛肉等热性肉类可以温阳散寒,补中益气,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
古语有言“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足以见羊肉在伏天的效用。
食用热性肉类时要注重荤素搭配,温凉互补。如吃涮羊肉火锅时,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以平衡温凉寒热。
有牙痛、上火、发烧感染症状和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
2、果蔬葡萄、韭菜
中医养生讲究“不时不食”,伏天正值葡萄、龙眼、荔枝上市的季节,适当食用温热性的水果,可以改善肠胃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
蔬菜中,南瓜性温健脾,可加强肠胃蠕动;韭菜补肾温阳,可增进食欲。西瓜一类寒性水果,还是要少吃。
食用时应注意控制食量,阳虚体质、脾胃虚寒的人可多食用;但体质湿热、阴虚内热的人应慎食。
3、热饮热水、姜茶
夏季喝凉茶、冷饮固然可以给体内降温,但非常容易损伤脾胃,特别是一些本身就脾胃虚弱、容易胀气的人,喝了冷饮之后会更加难受。
夏天多喝热水、热茶,不仅可以解渴,还可以排汗散热,不过喝茶最好在饭后,空腹饮茶容易腹泻。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姜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驱寒、除湿、发汗的功效,有助于温中养胃。
此外,炎热的天气容易使人食欲不振,也可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从而恢复食欲。
夏季如何预防寒湿伤人?
预防寒气
改善居住环境:尽量避免居住在低矮潮湿之地。晴天应多开窗通风,阴雨天外面湿度太大时则应少开窗,或利用电扇、空调、电热毯的除湿功能,保证室内湿度不超过60% ,保持衣服干燥清爽,免受寒湿之害。
避免外感寒湿之邪:夏日避暑不要过于避热趋凉,不要露宿室外或睡于室内通风处,午睡休息或夜间睡眠要避免电扇直吹人体,空调温度不要调得过低。天再热也不要赤身露体,睡觉时最好穿个背心,或用毛巾被将腹部遮盖,以免夜间感受风寒。还要尽量避免涉水淋雨,水中作业。头身大汗淋漓之时,切不可为贪一时之快,而用冷水浇头冲身。
少吃生冷瓜果:老人、儿童和体弱多病者尤其不可贪吃冷食冷饮,并应适当进食一些具有健脾厚肠除湿作用的药食,如扁豆、绿豆、薏苡仁、山药、芡实、赤小豆、莲子等。
适当调补:年老体弱脾肾阳虚之人,必要时可采用温肾健脾助阳之剂,如用附子、干姜、白术、山药、茯苓、薏苡仁等进行调补,以增强体质,减少寒湿之邪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