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由来

2020/7/8 16:02:47
万年历日历:由来知识
由来知识
姓氏的由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姓氏的由来,那么姓氏的由来是什么呢?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比如姚姓。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比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传说黄帝住在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住在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个孩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在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姓。


关于小满的由来

小满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8个,夏季的第二个,时间在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的节气,小满的到来让不少农民喜笑颜开,因为此时北方地区的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那么,你知道二十四节气小满的来历是什么吗?想了解关于小满的由来,就别错过的介绍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小满的“满”释义有两种。其一为形容庄家作物的饱满程度,其二为形容雨水盈缺的情况。

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

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在小满这天,南方地区一般会降雨多、雨量大。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可以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这些地区防汛的紧张阶段。

长江中下游地区来说,如果这个阶段雨水偏少,可能是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弱,位置偏南,意味着到了黄梅时节,降水可能就会偏少。如果不满,必是遇上干旱少雨年。

小满是什么意思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在小满节气到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渐次进入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南方地区通常温度在22-32°C之间,而且往往降雨多、雨量大。而在北方大多地区,气温也在20-30°C之间,气候较为舒适。

小满以后,温度会一天天走高,南北方的温度差异越来越小,我国部分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夏天的味道也越来越浓。

小满三候

一候苦菜秀

小满时麦子将熟,但仍青黄不接,过去在这个时候百姓们往往以野菜充饥

二候靡草死

靡草是一种喜阴的植物。小满节气,各地开始步入夏天,靡草死也标志着小满节气时阳气日盛

三候麦秋至

第三候原为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

小满的习俗

一、祭车神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在相关的传说里二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蓦上放上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人田中,有祝福水砚涌旺的意思。

二、祭蚕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蚕是娇养的“宠物”,很难养活。气沮、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由于蚕难养,古代把蚕视作“天物”。为了祈求“天物。的宽怒和养蚕有个好的收成,因此人们在四月放蚕时节举行祈蚕节。

三、吃苦菜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据说当年王宝钏为了活命曾在寒窑吃了18年苦菜。旧社会农民每年春天青黄不接之时,要靠苦苦菜充饥。苦苦菜,带苦尝,虽逆口,胜空肠。苦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

导语:每年的5月4日这天,是我国的青年节,没错,是我国所以青年人的节日。但其实该节日并不简单,其起源于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次活动,即五四爱国运动。那么,具体五四青年节的由来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通过以下五四青年节的来历简介100字进行了解。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 五四青年节的来历简介100字

五四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人仪式。

我国青年的标准:

共青团

共青团章程第一条对团员的年龄作出了明确规定:年龄在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承认团的章程,愿意参加团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团员年满28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的,应该办理离团手续。这意味着,此次享受假期青年的年龄限制和团员恰好一致。

国家统计局

统计部门对青少年的划分是0岁至14岁。

对老年人的划分标准有两个,分别是60岁以上,65岁以上,但是对青年年龄段没有划分。

青年节我们要干什么?

青年节做什么

1、读书

读书能够帮助形成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就不会茫然弟随大流了,就能做自己思想的主人,不至于将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的跑马场了。

2、锻炼

梁启超先生的“少年强则国强”,对于青年是非常有用的。试想一下,一堆病怏怏的青年,如何挑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大梁?如何成为民族的脊梁?

3、讨论

知识在思辨和讨论中国,才能逐步地内化,变成属于自己的知识,进而内化为智慧。讨论,甚至是辩论,是知识升华的最好方式。没有辩论,就没有青年知识的爆发性增长。

青年节活动

4、徒步活动

徒步活动有很多公益团队发起的,如果能够和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也是不错的,所以看你们的需求了,自己做个徒步活动也一样可以的。

5、环保活动

俗称捡垃圾活动,主要还是和定向赛一样,要选择一个区域范围内比较合适,另外所要用到的手套、夹子、垃圾袋等等要提前准备好。

6、诗朗诵或红歌比赛

诗朗诵或者是红歌比赛对于比较年轻的团队还是比较合适的,场地可以自己找一个,比赛的结果可以让大家打分。

7、知识技能竞赛

青年除了活力还有创新和技能,所以五四活动如果能结合知识技能做个竞赛类的活动也是可以的。


西双版纳泼水节的由来

一直以来云南西双版纳的泼水就就备受瞩目,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也是全国最大的泼水节场地,每年都吸引了无数人前来体验泼水节的狂欢。那么西双版纳泼水节是怎么来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西双版纳泼水节的由来传说吧!

西双版纳泼水节的由来 西双版纳泼水节是怎么来的

西双版纳泼水节其实为傣族的新年,是傣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以前泼水节的习俗是为了趋凶避邪,现在,泼水的习俗实际上已成为人们相互祝福的一种形式。在傣族人看来,水是圣洁、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万物才能生长,水是生命之神。

近代的泼水节起源于中国云南,在泰国尚未成立之前,他们的祖先都聚居在中国云南一带,后来逃避蒙古人入侵,一部份人向南逃走;没有逃走的,就是中国境内的傣族。“泼水节”是傣族的重要节日。中国境内的泼水节称为“桑干比迈”,“桑干”发音与“宋干”(Songkran)相同,而“比迈”则与泰国的“新年”(Bee Mai)同音同义。

“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 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

泼水节的由来传说

传说一

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早以前,大地由一 个火魔统治着,他是一切生命的敌人。火魔有七个美丽善良的姑 娘,她们决心杀死这个万恶的父亲,为民除害,可是苦于找不出 办法。后来得到释迦牟尼的帮助,知道只有用火魔头上的一根头 发,才能杀死火魔本人。七姑娘最聪明勇敢,她趁着火魔熟睡的 时候,拔下这根头发,勒住火魔的脖子,火魔的头滚下来了。可 是脑袋落地,滚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祸害仍旧不能消灭。七 姐妹只好轮流把火魔的脑袋抱在怀里,一刻不敢放松。七个姑娘 被弄得形容憔悴,满身脏污。她们只能利用紧张的空隙用水冲洗 身体。就这样,一直到火魔的脑袋变成尘土为止。从此,泼水就 成了傣家人纪念七个大义灭魔的姑娘和互相净身洗尘的祝福仪

泼水是傣族年节的主要喜庆活动。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 身上一年的污尘,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泼水时用瓢、用盆、 用桶都可以,互相追逐,劈头盖脸地泼。但对一些年长者,则舀 一勺净水,说着祝福的话,拉开对方的衣领,让水沿着脊梁流下 去,被泼的人高兴地接受祝福,不得跑开。在泼水节上,被人泼 的水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越多,被泼的人也越高兴。

传说二

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凶恶的魔王,他身有魔法,落在水里漂不走,掉在水里烧不烂,刀砍不烂,枪刺不入,弓箭射不着。他自持法力过人,傲慢自大,整天横行霸道,为非作歹。那时,天有十六层,他就成了其中一层的霸主。他对人民欺压掳掠,无恶不作。他已经有了六个美丽的妻子,但哪一家若有美丽的女儿,他都要霸占为妻。有一次,他看到人间的一个公主名叫婻粽布的,长得比他的六个妻子都漂亮,于是,他又把她抢来,作了他的第七个妻子。

有一年六月,正是人间过年的那一天,魔王为婻粽布贺年,招来了魔臣魔将,在宫中饮酒作乐。酒过三巡,宾主都已经醉醺醺的了。婻粽布乘机对魔王称颂道:“我尊贵的大王,您法力无边,德行高尚,凭着您的威望,您完全可以征服天堂、地狱、人间,您应该做三界的主人。”魔王听了洋洋得意,沉思了一会儿,转过脸对爱妻说:“我的确能征服三界,我的弱点是谁也不知道的。”婻粽布接着又问道:“大王有如此魔力,怎么会有弱点?”魔王小声回答:“我就怕别人拔我的头发勒我的脖子,这会使我身首分家,你可得经常看着点儿。”婻粽布假装惊讶的追问:“能够征服三界的大王,怎么会怕头发丝?”魔王又小声的说:“头发丝虽然小,但我的头发丝却会勒断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

婻粽布听了以后,暗暗打定主意。于是,她继续为魔王斟酒,直到酒席散尽,她又扶魔王上床睡熟。这时,她小心地拔下魔王的一根头发,未等魔王惊醒就勒到了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头立刻就掉到地上,头上滴下的血,每一滴都变成了一团火,熊熊燃烧,而且迅速往人间蔓延。这时,婻粽布赶忙把魔王的头抱起来,大地上的火焰也就熄灭了,可头一放下,火又烧起来了。于是,六个王妻也都赶来了,她们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年,这样火才不再烧起来。每次轮换的时候,人都要为这个人泼水,冲掉血水污渍,寓意吉祥,后来就有了泼水节。


青年节放假的由来

在每年的5月4日就是青年节了,这个节日就是源于1919年5月4日发生的五四运动,后来国家规定,在青年节5月4日这天,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这就是青年节放假的由来。那么青年节放假是法定的吗?下面来看看详细的介绍。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三条之规定,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因此每年青年节都会放假。由于青年节和3月8日妇女节等节日性质相同,都属于针对部分群体的节日,因此,如果当年5月4日赶上周六、周日的公休日,将不另补假期。

青年节节日的确定

为了使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按照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但这一规定没有明确放假适用人群的年龄上限。

2008年4月,经国务院法制办同意,“青年节”放假适用人群为14至28周岁的青年,3亿多青年将于每年5月4日放假半天。

此次进一步明确年龄上限后,将有3亿多年龄在14至28周岁之间的青年可以依法在青年节这天享受到半天的假期,感受到社会对青年的关爱。

《办法》指出,各部门和各用人单位应自觉遵守《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切实保障青年的休假权利。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一条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第五条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条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第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简介

2022年冬至时间是12月21日,农历时间为十一月十八。冬至虽然是一个节气,不过其实更多的是把冬至当作节日来过,因此民间也有很多过冬至的习俗。在冬至这一天中国南北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北方大部分地区会吃饺子,南方会吃汤圆、羊肉汤。那么,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下面就和小编来一探究竟吧。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简介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而且浑身发热,头上冒汗,于是称赞冬至吃狗肉真好。狗肉性热,冬天吃了确能暖身壮阳。从此在汉族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狗肉羊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在冬至至大寒的节令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补益身体,以求来年精神抖擞身强体壮。

在江南水乡,则有冬至之夜吃赤豆粥的习俗。这也缘于古代传说,南方的部族首领共工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因这个疫鬼最怕赤豆,所以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粥,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后来这种赤豆粥也称为“冬至粥”,其中除了赤豆以外,也加入红枣、核桃肉等,补益身体。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