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意味着什么

2021/6/7 10:37:00
万年历日历:意味着什么知识
意味着什么知识
带薪休假是什么意思

休假我们自然都是乐见其成的,尤其是带薪假期,大家更希望只多不少。那么,你知道带薪休假是什么意思?带薪休假意味着什么呢?带薪假期每年都会有,那国家规定的带薪假期是哪几天呢?想知道的朋友就来瞧瞧的介绍吧。

带薪休假释义: 就是员工享受假日的同时,还享有正常薪水待遇。

带薪年休假,是指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就可以享受一定时间的带薪年假。

中国劳动法对带薪年休假作了原则性规定,但没有规定带薪年休假的休假时间及具体操作办法,而是指定由国务院制定相应的具体办法。2007年12月7日中国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已经通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至此,职工带薪年休假就有了法律保障。2013年12月25日,庐山某宾馆的业务经理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2013年、2014年的工作安排,并表示晚上全体员工用完餐后就开始放假,共放假70天,网友笑称要该老板到假日办挂职。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正式实施带薪休假体制改革。

2015年2月10日,全国总工会举行“全国两会情况通报会”,2015年将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40余件提案建议,提案重点关注民生保障。全总相关人士指出,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职工休假权益难以保障的情况非常普遍。为此,全总已要求各级工会加大推动此项工作,督促各单位加快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

国家规定的带薪假期是哪几天

元旦,放假1天(1月1日);春节,放假3天(初一至初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端午节,放假1天(五月初五);中秋节,放假1天(八月十五);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3日)。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带薪年假工资计算标准是什么

1、带薪年假工资计算标准是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行折算,月工资是指职工在用人单位支付其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前12个月剔除加班工资后的月平均工资。在用人单位工作时间不满12个月的,按实际月份计算月平均工资。

2、职工带薪年假天数与其自身的工龄挂钩:

1)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法定带薪年休假5天;

2)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法定带薪年休假10天;

3)已满20年的,法定带薪年休假15天。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休假高于该标准的不予干涉,但是低于法定标准应该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其未休带薪年假工资,由于职工因个人原因不休并且做出书面放弃休假权利承诺的除外。

不能享受年假的情形有哪些

以下情况下,职工不享受当年年休假

(一)员工全年事假累计20天以上,所在单位不扣工资;

(二)累计工作满一年不满10年的员工,全年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三)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员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员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五)复原军人。新招工人和自谋职业回原单位工作的,工作时间未满一年的,不享受年休假。


立秋意味着什么

导语:每个节气都有其寓意所在,从它们的寓意,我们可以看出该时节的气候情况,以及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那么,每年节气立秋有什么好的寓意呢?一般立秋意味着什么?下面小编带大家深入了解立秋这一节气。

立秋意味着什么 立秋有什么好的寓意

立秋寓意

因为着秋季开始,是收获的季节。气候是,立秋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

该时节,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风暴、干湿度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开始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热与凉的分水岭在秋季,并不是在夏秋之交。秋天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闷热”,仲秋后趋向“干燥”、“凉爽”气候特征。这是一个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

“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所谓“热在三伏”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进入“立秋”节气并不代表气温就此下降。

立秋有什么习俗活动?

立秋习俗

秋忙会

立秋都有哪些习俗,秋忙会是立秋习俗之一。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啃秋

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摸秋

夏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是白头到老的好兆头。按照传统风俗,是夜瓜豆任人采摘,田园主人不得责怪。姑嫂归家再迟,家长也不许非难。


高考时下雨意味着什么

导语:虽说下雨是一种正常的天气情况,但很多地方每年高考期间都会下雨,这便赋予了它比较神秘的色彩。所以,民间对于高考就下雨的说法层出不穷。那么,民间高考时下雨意味着什么呢?到底高考下雨有什么说法?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高考时下雨意味着什么

高考下雨说法

关于雨的迷信说法:

1、在老年人中流传着一句老话,高考期间是“龙争虎斗”的日子。为了让龙更有效并创造一个战斗环境,天会下雨。

2、我们经常称这次考试为“鲤鱼跃龙门”。只有下雨的时候鲤鱼才能跳过龙门,因为鱼需要水。雨越大,跳得越高,所以一定会下雨。此外,穿过龙门,鱼变成了龙。如果有龙,怎么会没有雨呢?

科学的说法是:

高考在六月举行,六月天气逐渐变暖。地面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了,增加了空气的湿度。当冷热气压频繁交替时,就会形成降雨。这就是为什么俗话说“六月就像一个洋娃娃的脸从帽子上掉下来”此外,6月7日、是“芒种”时期,老百姓都声称抢走了种子,这是基于这一时期大多数情况下都会下雨的经验。

在我国,南方的雨季是从四月到九月,北方是从六月到九月。高考是在六月,也就是说,全国各省都是雨季。当然,下雨的可能性很高。每年高考前后,梅雨季节前后都会下雨。梅雨主要是由于来自南方的热空气向北移动和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向南移动。两股气流相遇形成正面雨,雨期长。另外,中国东南部的夏天是高温多雨的气候,所以下雨是不可避免的。有时,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安静、宜人、凉爽的环境,使学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国家将在条件允许时开始人工降雨,这不仅可以缓解夏季的炎热干燥环境。

高考遇上暴雨怎么办?

高考遇上暴雨

1、做好规划提前出行

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预报,暴雨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城市内涝积水等各种意外情况,事先应做好规划,最好穿凉鞋,不要穿布鞋球鞋,选择稳妥的出行路线,提前出行,给自己预留足够的时间到考场。

2、尽快躲避到安全地带

如果在户外行走途中遇到暴雨,最好停止赶路,尽快到商场、或者地势较高的建筑物里避雨。如果一定要赶路,尽量走人行道或者靠着路边。不要选择涵洞、立交桥低洼区、较高的墙体边和树木下躲避。

3、遇到积水最好绕行

暴雨倾盆时,河道、湖畔以及楼房地下室等低洼地带很容易变成泽国,最好提前做好排水准备,积水严重地区不妨提前转移。城市的某些特定地点发生内涝的几率较高,比如下沉式立交桥的下穿路段,降雨后会积水,同时,过街的地下通道、铁路桥、公路桥、涵洞等也是内涝积水的高发地带。行人遇到积水应该绕行,避免掉入缺失井盖的窨井里。

高考天气

4、电线掉落区域要避开

还要避开灯杆、电线杆、变压器、电力线等有可能连电的物体。高压线附近的大树也要避开,因为被淋湿的树枝树干有可能会导电。在经过积水区域时,如果发现有电线落在水中,千万不要靠近,正确的方式是绕行,并打电话给相关部门及时处理。

5、过马路要小心

下雨容易造成驾驶员前方视线不清,过马路时候不要着急,看清路况再通过。下雨时最好穿色彩鲜艳的衣服,这样机动车司机可以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避让措施。在一些城市,小学生外出会头戴一顶小黄帽,集体活动还手持“让”的字牌,也是为了让机动车及时发现。

6、远离路沿,避免水花溅湿衣服

汽车经过积水路面时容易溅起水花,走路时尽量远离路沿,选择走人行道,出门最好备一套干净的衣服和鞋子,不小心被淋湿或溅湿时可以及时更换。


白露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导语:我国传统24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劳动人民的经验结晶,所以其对广大劳动人民来说,有特殊的寓意。24节气里的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含义和寓意,而根据其象征寓意,我们可以知道这个节气的特别之处。那么,白露的寓意是什么意思?到底白露节气意味着什么?一起来了解。

白露的寓意是什么意思

白露寓意

表示孟秋的结束,仲秋的开始。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白露”从字面上非常好理解,说的是白露节气到来,自然界中就会出现白色的露水了,这露水也是因为炎热暑气开始慢慢消退,而地里的寒气开始上升,空气冷暖不均,雾气出现凝结形成金银剔透的白色小露珠,农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野外早晨起来能看到远处的山上雾气腾腾,近处的水塘水面上也是雾气腾腾,草丛中也挂满了露珠。

白露有三个很明显的特征,即是农民常说的白露有三侯“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这三个特征就是白露节气最好的诠释。我们先来说说“凉风至”,这里说的凉风至,是与炎热三伏天季节的时候,天空中吹过来的风都是热风,给人的感觉是热气腾腾,是那种“上蒸下煮”的热气。而白露节气来临之后,因为昼夜温差大,晚上和早上气温比较低,这样吹过来的风是凉风而不是热风,这样人们吹着凉风很舒服。

“白露降”,白露降就是说的早晨我们就可以看到野外露水降临,有种白露为霜的寒气了。“寒蝉鸣”说的是秋蝉,与夏蝉不一样,夏蝉是越热越叫得狠,而秋蝉是因为天气凉才鸣叫的,并且这种鸣叫不会与夏蝉一样频繁。

白露节气古人也有自己的解释,如《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对“白露”的解释是“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秋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这里很好说明白露节气到来,寒气开始盛了。

白露三候:

白露节气

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 [1]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玄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1] 《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

关于白露谚语:

白露谚语

1、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沙滩。

2、谷到白露死。好谷不见穗,好麦不见叶。

3、犁地到头到边,麦苗长得齐严。

4、谷怕连夜雨,麦怕晌午风。

5、早秋作物普遍收,割运打轧莫懈怠。

6、生割谷,饿得老婆孩子哭。

7、底肥铺足快耕耙,秸秆还田土里埋。

8、深耕再耙透,麦子收得厚。

9、犁耢一起拿,耕后就耢下。

10、秸秆还田,壮地松土又治碱。

11、光耕不耙,枉费犁铧。

12、白露节到,牛驴上套。

13、萝卜白菜葱,多用大粪攻。

14、白露麦,顶茬粪。

15、麦凭耕得深,秋凭锄得勤。

16、犁地没隔墙,麦根扎得广。

白露


处暑意味着什么

处暑的“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夏天的炎热即将过去。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古人留下的大量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

处暑节气处在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期内,“秋老虎”一般发生在公历8月~9月之间,每年秋老虎的时间长短不一,总体来说持续半个月到二个月不等。

处暑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意义,就是提醒人们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要注意预防“秋燥”。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元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2022小暑下雨意味着什么

导语:小暑节气正值盛夏,而在这个时节,雨水是比较频繁的,所以小暑时节下雨的概率相对于其他节气可能会更大。不过,在我国民间,节气下雨有特殊的说法。那么,2022小暑下雨意味着什么呢?民间人们认为每年小暑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2022小暑下雨意味着什么

小暑节气下雨

俗语“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意思是说如果在小暑那天下雨的话,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下雨天。其中四十五天是虚数,代表时间长。因为下雨,所以不能耕地,自然用不上牛了。

谚语: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小暑交大暑,热得无处躲。

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

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

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

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

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小暑小禾黄。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时节气候特点

小暑雷暴

1、南方雷暴、华南高温伏旱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2、淮河、秦岭一线降水增加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

3、长江中下游雷雨频频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农事:

小暑农事

小暑时节,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 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华南、西南、青藏高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在此时显得十分重要。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节气期间早稻、春玉米处于灌浆乳熟期,是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农事活动以防止早衰、促进灌浆、提高千粒重为目标,生产上需注意预防高温逼熟和干旱灾害,遇35℃以上高温或干旱时可采取灌溉措施改善田间小气候,或喷施叶面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中稻、夏玉米处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期,期间需水量大。中稻田过早断水不利于有效分蘖形成和幼穗分化,夏玉米可能出现卡脖旱而导致严重减产。棉花处于花铃期,晚稻处于秧田期,需注意保持沟渠通畅,防止渍涝。此外,小暑期间天气条件好,是开展病虫防治等田间作业的有利时机。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