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屋
万年历

汤圆

2021/6/7 10:37:07
万年历日历:汤圆知识
汤圆知识
汤圆怎么做

糯米粉放入盆中,加清水搅拌。揉匀,注意观察面团状态。面揉好后,取一小团面团,搓成长条状,切成均匀的小面团。取一个小面团,用手把中间捏一个凹槽,放入芝麻馅,包裹起来,再搓成汤圆。盆里撒上一层糯米粉,汤圆放进去晃动几下。锅里水烧开,将汤圆放进去煮熟,捞出。

汤圆怎么做

用料:

糯米粉250克,芝麻馅儿适量

汤圆的家常做法:

1、糯米粉放入盆中,然后加少许清水,搅拌至盆里只剩一层干面粉;

2、然后用手揉匀,水一定要一点一点的加,注意观察面团状态;

3、面揉好之后,取一小团面团,用手捏紧,再搓成长条状,用刀切成均匀的小面团;

3、取一个小面团,用手把中间捏一个凹槽,放入适量芝麻馅,然后包裹起来,再搓成汤圆;

4、盆里撒上一层糯米粉,搓好的汤圆放进去,晃动几下;

5、锅里水烧开,将包好的汤圆放进去煮熟,捞出即可。

小贴士:

揉面团的时候,水一定要一点一点的加,否则很容易和太稀。

盆里撒上一层糯米粉,可以防粘

没有吃完的汤圆,装袋密封冷冻保存就可以了。


甜甜糯糯的汤圆适合作为早餐食用吗

导语:很多人喜欢吃汤圆,所以经常会把它当做早晨来吃,但我们知道,早晨的食物是非常有讲究的,最好是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那么,甜甜糯糯的汤圆适合作为早餐食用吗?早餐吃汤圆好不好呢?其实,即便不是早晨吃,其他时间吃汤圆也是要多加注意的,因为其不易消化,且含糖量比较高,不宜多吃。

甜甜糯糯的汤圆适合作为早餐食用吗 早餐吃汤圆好不好

不适合。汤圆并不适合在早上吃,因为人早起时,肠胃道功能是最弱的,而汤圆外皮的部分都是糯米的,黏性高、不易消化。另外,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绝大多数)汤圆或元宵都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且蛋白含量低,难以满足早间的营养需求。

什么时间吃最好?

汤圆在中午吃最好。这个时候人体的胃肠功能最强,也有充分的时间来消化元宵里过多的热量。很多糖尿病人对无糖元宵感兴趣,觉得没有糖就可以放心吃了。其实,无糖并不意味着低热量,也不意味着低血糖反应。

因为汤圆中的糯米粉可使血糖升高,甚至比蜂蜜还要快,与白糖相差无几。哪怕没有加糖,吃它也一样不利于控制血糖,所以糖尿病人要十分小心。而且,里面没有糖不等于少放油,那么多的饱和脂肪酸,甚至还有反式脂肪酸,也不利于控制血脂。即使是在元宵佳节,汤圆也就两三个意思一下即可。

汤圆虽好吃,但是吃多了也会伤身。从营养学来看,糯米做的皮,豆沙、芝麻等甜馅,都是高糖分、高热量食品,含有油脂,缺乏营养素,除热量和糖外,没有太多营养。建议健康成人吃汤圆要适量,不要多吃。吃汤圆时,别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同时要减少其它主食摄入量。一般来说吃3个汤圆相当于1两主食。一般主食摄入量在2两左右,吃汤圆最好控制在五个到六个左右,过量的话会给肠胃造成负担。

什么人不适合吃汤圆?

汤圆

1、糖尿病患者

很多糖尿病人认为无糖汤圆可以放心吃。其实,无糖并不意味着低热量,也不意味着低血糖反应。因为汤圆中的糯米粉可使血糖升高,甚至比蜂蜜还要快,与白糖相差无几。所以即使是在元宵佳节,吃汤圆也就两三个意思一下即可。

2、心血管病、高血压病患者

应尽量少吃这种难以消化的食品,如果吃得太饱并吹到冷风,这类病人就容易引起急性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3、溃疡病患者

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严重者可诱发胃出血、胃穿孔等。

4、胃肠消化功能不良者

元宵是由糯米面做成的,黏性较大,不易消化,食后可导致胃痛、胃胀、嗳气、反酸甚至腹泻。

吃汤圆

5、急性胃肠炎患者

春节期间很多暴饮暴食的人易患急性胃肠炎,这时候如果多吃元宵反而会加重胃肠道负担。

6、老年人

老年人多有消化功能减退,牙齿脱落,而且吞咽反射也比较迟钝,可能会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导致呼吸困难,甚至造成窒息,所以老年人吃元宵一定要细嚼慢咽。

7、婴幼儿

3岁以内的婴幼儿是不适合吃元宵的。由于糯米比较黏,1岁以下的孩子很可能将元宵黏在食道而阻塞呼吸道,1到2岁的孩子不容易嚼碎元宵馅中的花生。另外,小儿消化功能较弱,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善,即使大一些的孩子吃元宵时也不能急于整个吃,以防不测。


元宵和汤圆的区别

今天是元宵节,你们吃汤圆了吗?元宵节不是吃元宵吗?我想很多南北的吃货又要开始争辩了。其实南方元宵节是吃汤圆,北方的是元宵。就连今天的微博热搜都是汤圆元宵分不清楚,两个外形上基本一样他们到底有哪些区别呢?在这之前小编也是搞不清楚。不过今天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元宵和汤圆的区别吧!

1、做法不同

元宵主要是滚出来的,通过人力或机器里来回摇动,让馅料在滚动的过程中慢慢的卷上一层厚厚的糯米外衣。而汤圆的的制作过程就像包饺子一样,先把糯米面和好醒发后,制做馅料,为了馅料的流沙口感,会往馅料里额外加入适量的水份然后取一块糯米面团,揉成饼皮,包入馅料后,揉搓成球。

2、馅料不同

汤圆馅儿可盐可甜,可荤可素,除了最为传统的黑芝麻、五仁、豆沙、山楂馅儿,还有很多粗粮、水果、鲜花口味的,以及丧心病狂的梅干菜烧肉、香菇鲜肉馅儿。元宵相对单一都是甜口的,传统为主,黑芝麻、豆沙都是常见的馅儿。

3、口感不同

做成的元宵糯米粉表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表层粉末由于吸收水致汤水变糊。而煮好后的汤圆表皮光滑发亮,因此汤水清淡,口感细腻柔软。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元宵吃起来的口感要比汤圆更为粗糙,软糯且富有嚼劲,饱腹感比汤圆更强。

4、烹饪方法不同

元宵除了煮以外,元宵还可以炸着吃,或者拔丝、蒸、烤都行。元宵煮的时间长,要10分钟多一点!而汤圆吃法比较单一,一般就是水煮。汤圆煮的时间短,3~5分钟就好了,浮起来了!

5、储藏不同

汤圆可以冷冻起来,所以保质期比较长;元宵冷冻容易开裂,所以保质期比较短。通常都只有北方能够现场制作、当日售卖,更像过节有气氛。

看完上面的介绍,我想你们完全能分清楚元宵和汤圆了吧,那今天你是吃的元宵还是汤圆呢?


元宵跟汤圆的区别

很多人在问,吃了醪糟汤圆之后能不能开车呢?小编认为,吃了醪糟汤圆之后最好不要开车。除了这里的“汤圆”,还有元宵节的元宵,加了酒酿之后就不能开车。但是,这里的“元宵”和“汤圆”有什么区别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跟汤圆的区别

1、馅料不同:元宵的馅料较单一,汤圆的馅料则比较丰富。汤圆的馅料没有要求,可以是芝麻、花生、水果等甜食,也可以是蔬菜、肉类等。而元宵要求馅料必须有较强的粘性,所以元宵的馅料大部分是芝麻、花生等含糖量很高的东西。

2、吃法不同:汤圆吃法一般只有水煮,可通过冷藏长期保存。而元宵吃法有水煮、炸、蒸、烤、拔丝等,只能现做现吃,不能长期保存。

3、做法不同:汤圆一般将糯米面和好,像包饺子一样将馅包入再团圆。而元宵一般是将馅料和好后切成小块,蘸上水,在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使其自然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

4、口感不同:元宵和汤圆的口味也不太一样。因为制作工艺的差异,元宵比汤圆的口感要粗一些。在台湾,元宵和汤圆本质上可说是不同的东西,冬至时吃汤圆而元宵节吃元宵,而不像大陆北方那样易于混淆。

传统元宵馅料多为猪油豆沙、白糖芝麻、枣泥、白果、果仁、杏仁、山楂等;汤圆的馅料传统是甜的,现在在传统甜馅的基础上又有一定创新如加入肉丁、火腿丁、虾米等。


酒酿汤圆的做法

锅中烧水,水开后把酒酿放进去,大火煮开。接着把汤圆放进去一起煮,煮至水开后改小火煮5分钟。当汤汁变米白色浓稠后,加入白糖适量,再打入一个鸡蛋。筷子迅速搅拌,将鸡蛋打散即可。

酒酿汤圆怎么做

食材:

酒酿200克、汤圆100克、鸡蛋1个、白糖30克

酒酿汤圆的做法:

1、锅中烧水,水开后把酒酿放进去,大火煮开;

2、接着把汤圆放进去一起煮,煮至水开后改小火煮5分钟;

3、当汤汁变米白色浓稠后,加入白糖适量,再打入一个鸡蛋;

4、筷子迅速搅拌,将鸡蛋打散即可。

小贴士:

汤圆放进去之后,一定要搅拌一下,防止粘锅。


2021冬至当天是吃饺子还是汤圆

冬至除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外,也是古代传统的民间祭祖节日。在我国,人们喜欢吃应节的食品,比如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那么,冬至当天是吃饺子还是汤圆呢?有什么说法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2021年冬至当天是吃饺子还是汤圆

2021年冬至当天是吃饺子还是汤圆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在北方多数人有吃水饺的习俗,在南方则大多数人有吃汤圆的习俗。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古人认为,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在中国北方地区,冬至这天会有包饺子、吃饺子的习俗。民间俗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流传最广的说法,莫过于东汉医圣张仲景的故事。据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正值冬季酷寒。他看到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连耳朵都冻烂了。于是赶忙命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乡亲们吃下后,通体暖和,两耳发热,冻疮很快就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最终成了习俗。

冬至节与饺子的关系

每年冬至这天,在我国北方地区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冬至吃的饺子与春节吃的饺子含意不同,春节吃的饺子在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而冬至吃的饺子含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冬至节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自冬至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此后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

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